流動性的短暫缺失
2009-09-10 01:36:36
中國經濟確在回暖——雖然步調比大家預想得要慢。但是,理性者應該看到,這一輪牛市的基礎是什么,啟動的激發因素又是什么:是政策,是流動性,是流動性無比寬裕之下,各方對于經濟復蘇高調的預期。
簡單分析一下,股票的價格等于盈利乘以市盈率。盈利的恢復是個長久緩慢的過程,但是市盈率的調整往往來勢洶涌令人猝不及防。什么決定了整個市場的市盈率呢?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以及,市場的資金成本。目前,雖然“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沒有出現字面上的改變,但是江浙一帶民間借貸利率已經悄悄出現了上浮。結合銀監會對于銀行信貸的監管,新增信貸縮量,票據向長貸轉移兩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所以,在流動性“卡殼”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和原來高預期之間的差異,有著龐大的殺傷力就不足為奇。
必須指出的:并不是不看好中國經濟,而是對于原來的預期的一個理性調節。此時對于信貸的適當收縮必然是合理的,否則,短期過熱的經濟必然透支掉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中國的未來。關鍵的難點就是“適度”二字。從數字上看,今年的最終的新增信貸數目大約在9~10萬億左右,其中3萬億是基建項目投入。基建項目有持續投入的特征,明年這方面的需求也大致在3萬億左右。那么,如果明年的信貸增長在8萬億以下,GDP的增長估計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8萬億本身,確實還是個令人咂舌的數目。
怎樣控制,既能不對恢復元氣中的實體經濟造成打擊,又能避免過度流動性催生資產泡沫?這很大程度上需要更合理,更規范的監管,需要目標明確操控精細的宏觀調控。也許還需要一個強大的新經濟增長引擎。
股市變化莫測,不能期待市場一成不變,也不能精確預計未來,但卻可以從千條萬縷的不確定性中找出一個未來變化的大概率事件。正如上一次我們的所談到的,政策性的風險是中國股市彼時最大的風險。那么現在,流動性短暫的缺失并不需要徹頭徹尾的恐慌——這恰好給了資本市場一個時間窗,修正前期雞犬升天的年代帶來的不合理的種種,不妨靜下心來思考。
潮起潮落,漲跌有時。思維的深度和寬度才是定海神針,愿與大家共享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的看法。
每經記者 周婷婷 整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