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22 01:52:59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雖然今年8月CPI同比增長仍然為負,但隨著全球經濟逐步企穩且開始進入回升通道,“跑贏CPI”或許又將成為投資理財的關鍵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我國以及全球經濟的回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各主要央行強刺激性貨幣措施,經濟走勢出現反復的危險仍然存在。因此,此次通脹預期是一種新型通脹。這也意味著,對于投資者而言,要戰勝這種新型通脹,不能再依賴以往的經驗之談——“一味看漲大宗商品”,而應當對大宗商品設置一個合理區間,并根據標的資產的區間表現來博取回報。不少掛鉤大宗商品的銀行理財產品設計也據此發生了改變。
設置合理區間獲取回報
上半年寬松的貨幣政策使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出現觸底回暖的跡象,但這種強力刺激下的增長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小覷,因此,過度寬松的流動性或導致通脹和資產價格泡沫的聲音不絕于耳。
正因如此,大宗商品、資源類資產作為天然抵御通脹的品種,目前再度成為銀行設計結構性理財產品熱衷的標的資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商品標的物是石油、銅和大豆。
對于此類產品的投資價值,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產品中心最新的研究報告明確給予肯定:“受市場濃烈的通脹預期影響,就各資產主類產品的投資價值而言,商品類產品的投資價值較高,股票類產品的投資價值較低。”
但值得注意的是,后金融危機時期的通脹與經濟繁榮期的通脹有很大差異,這也決定了當前選擇大宗商品或資源類投資資產,也應采取不同于以往的策略。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宗商品的走勢與經濟增長速度基本成正比,而今年上半年各主要經濟體的回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強刺激性貨幣措施,即“人為”的因素較明顯,所以經濟走勢反復的危險仍然存在。目前,各國央行對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雖然有強烈的戒備心,但何時將調控目標從“保經濟”轉成“防通脹”,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從目前全球各主要央行不約而同地選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作為下一階段的主基調即可看出。
正是由于上述不確定性的存在,以及對“刺激方案”退出過早可能導致經濟出現反復的擔憂,當前投資人在抵御通脹時,不能一味看漲大宗商品或資源類資產,而是應設置一個合理區間,并根據標的資產的區間表現來博取回報。
銀行理財品不再一味看漲
出于“在通脹預期加強的經濟環境中,貨幣政策極有可能進行微調,使之更符合‘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樣一個基本判斷,短期來看,股市期市波動劇烈,黃金、石油作為避險資產受到追捧是必然的。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2009年初,最早嗅出通脹味道的銀行,在設計掛鉤石油價格的產品時,多以看漲結構出現,但隨著油價再次進入局部高點,以及未來刺激經濟政策可能“適度”的預期,目前同類產品的結構設計已轉向區間結構,即捕捉油價波動帶來的潛在收益。
同樣,由于對經濟增長、通脹出現諸多不確定性的擔憂,目前各家銀行推出的黃金掛鉤類產品,也一改往日單向看漲模式,轉而設計成看漲區間模式。
以某銀行近期推出的一款掛鉤黃金的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沒有對黃金簡單地一味看好,而是預判黃金在未來1年內仍可能震蕩向上。因此,其給出的交易區間為最初金價的115%至最初金價的85%。即如果未來1年內,黃金現貨價格表現一直在最初金價的85%~115%區間,那么這款產品將獲得最高6%的收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