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提前消化 宏觀數據未掀債市波瀾
2009-10-23 02:00:07
每經記者 陳珂 發自上海
“由于三季度同比GDP增長已經遠超過8%,繼續使用刺激政策來加速增長的需要已經下降。”面對國務院首度提出“要處理好保增長、調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昨日,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 《每日經濟新聞》說道。
隨著三季度GDP、CPI、PPI等一系列宏觀數據的公布以及政策面最新表態,經濟復蘇的勢頭已經趨于穩定,而貨幣政策轉向可能性提升。但對這一明顯“利空”,由于已經提前消化,債市依舊平穩并與股市形成“蹺蹺板”。
二級市場提前反映通脹預期
昨日,相比于滬深指數的雙雙回調,上證國債指數繼續延續高開高走態勢,收盤報122.20點,升0.16點或0.13%,從盤面上看深滬債市現券多數上漲。
“經濟數據都在預料之中,甚至比預期的還稍微差點,賣盤沒有上周那么明顯。”一大行債券交易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而且今天央行央票發行的情況給市場反饋的信息更直接,那就是短期依然保持穩定”。
實際上,相比于GDP等數據,周三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于經濟形勢略有調整的表態,更令交易員們難以預料。不過由于上周以來,關于貨幣政策收緊的傳聞已在機構內部多有流傳,且二級市場收益率已大幅上揚,昨日并未再引起現券波動,做空力量緩解。
在馬駿看來,政策面特別提到通脹“預期”,表明其已經意識到,即使通脹的水平并不高,但只要通脹上升的速度較快 (如每月上0.4個百分點),這種態勢就能形成市場明顯的預期,并通過加大投資股市、房市加劇通脹壓力。
而這一“預期”在上周的債市二級市場已充分表現。受10月上旬由于受澳洲加息的影響,機構對于央行加息時點的預判大幅提前,導致節后銀行間債券市場出現持續性下跌,二級市場整體收益率水平大幅度上行。
“政策面的表態還是比較溫和的,主要是并沒有超出市場前期的預期。”另一商業銀行固定收益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分析,由于上周現券收益率上漲幅度太大,很大程度上已經消化了這些利空,所以在“落地”后反而表現平靜。
銀行資金或適當傾向債券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利空“落地”已被提前消化,但昨日人民幣利率互換(IRS)仍舊小幅走高,期限1~3年的中短端報價上漲約4個基點長端報價漲幅也有2個基點左右,其中一年期中間報價已經達到2.18%附近。
從上述指標看,即使年內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一年期央票發行利率提升的擔憂仍沒有在市場上徹底消除,這也意味著債市的小幅反彈難以形成趨勢。昨日上午,央行在公開市場招標發行的900億元3個月期央票,中標收益率繼續持平為1.328%,同時進行的800億元91天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也企穩于1.33%。而這一結果,也有望繼續拉長債市對前期二級市場收益率提升過快的“修正期”。
“感覺交易型機構現在還談不上機會,不過配置的價值很明顯。”前述大行交易員認為,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3.71%,考慮到免稅效應,這一資金投資收益已經高出銀行信貸。在銀行四季度信貸增長繼續“合理”之下,銀行的資金調配會適當傾向債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