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9 04:21:58
每經記者 劉丹 發自北京
體育產業振興規劃,在中國“足球風暴”中醞釀著。
日前,一位參與《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討論的專家對記者表示,意見已制定完成并上報國務院,有望在春節前公布。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個方案相關部門幾年前就提出過,并且多次修改。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金燦認為,要改變中國足球目前的尷尬現狀,必須要解決市場力量與行政力量、政府操作與市場操作的基本問題。
據了解,此次規劃的內容,主要針對競賽表演等體育主體產業。主體產業是指以體育賽制運行為主,同時包括一些俱樂部競技運動等。
中國體育產業與體育產業強國相比,還有一定發展空間。美國體育產業對于美國經濟的貢獻占到11%,我國體育產業的貢獻則只有0.7%,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面對廣闊的商業前景,怎樣才能成功掘金體育產業?
在天津考察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義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內體育產業中,球類賽事是最有潛力可挖掘的。
“足球、籃球、網球、高爾夫球等發展前景都不錯。”何文義解釋,主要是一方面,大眾對于球類賽事較為了解,消費能力較強;另一方面,球類賽事具有娛樂性,人們參與度比較高。
“國外成功的足球俱樂部都做成了上市公司,我相信國內在3~5年也會出現這樣的上市公司。”何說。
據不完全估算,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容量初步預測為2萬億元。
何文義認為,高端賽事培育起來之后,不僅自身收益很大,同時明星運動員的經濟價值,以及對城市旅游、商業、傳媒業等帶動所形成的產業規模非??捎^。
在美國、英國等國家,如NBA聯賽、英超等高水平聯賽帶動了眾多周邊產業,本身也具備了很高的商業價值。
因此,如何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手段,讓投入體育產業的資本真正能夠賺到利潤,形成良性循環,吸引更多的資本進來,這或許才是體育產業發展壯大的關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