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用電量料增30%熱出股市一身冷汗
2010-01-30 02:40:05
每經記者 周曉芳 胡巖
“預計1~2月份的用電量增速仍將高達30%左右。”周五(1月29日),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1月上旬和中旬的用電量增速都在30%以上,預計1月份用電增速也將超過30%。據了解,一般來說,會將1~2月份的電量合并來看,因為去年的春節在1月份,而今年的春節在2月份,合并來看準確度更高。
自2009年6月份用電量增速轉正以來,用電量已連續8個月保持加速攀升的勢頭。作為國民經濟的先行指標,電量的猛增是否意味著目前經濟過熱,或正在走向過熱?經濟加速是否會帶動新一輪產能過剩?管理層會否出臺更為嚴格的收縮措施?對此,《每日經濟新聞》采訪了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進行探討。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日前公布,2009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364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96%,增速比上年提高0.47個百分點。同時,各種經濟數據持續向好。數據顯示,2009年12月的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6.6%,比上月上升1.4個百分點,創下2008年4月以來的新高。2009年12月PPI上漲1.7%,由負轉正。
電力經濟學家認為,雖然有上一年經濟滑波造成電量基數較低、去年末全國范圍內的大面積降溫帶動用電量的因素,但經濟拉動用電量的因素仍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用電量激增預示經濟過熱
負責全國用電量數據統計和分析的中電聯統計信息部主任薛靜表示,電量不應該僅僅參照同比的數據,用電量的絕對值更加可靠。而從2009年12月份的數據來看,用電量的絕對值相當高。
“這是經濟過熱的信號,應該引起警示。”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表示,2009年電量呈“V”型上漲,年底電量增幅居然沖到了20%~30%,這很不正常。
野村證券孫明春認為,在2010年二季度投資熱潮最高峰時,中國部分上游行業可能會出現短缺。這是經濟可能進入過熱階段的初期跡象。
但也有部分專家相對樂觀。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因為去年1月份的基數比較低,今年的高可以理解。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相關的數據還需要再觀察。
李迅雷表示,用電量以及經濟數據應該還將繼續保持上漲的慣性,無論出口還是工業增加值數據都表明經濟增速在加快。延續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的慣性,預計今年1~2月份的經濟增長超過10%以上。
李迅雷稱,經濟增長仍需關注環比數據,目前經濟的增長速度在放緩,到下半年經濟應該會出現回落。
產能過剩行業高速增長
李迅雷認為,高速增長是受投資慣性的影響。2008年至今,為了拉動經濟增長,政府大量投資,同時配合了天量信貸。截至1月19日,今年銀行業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到1.45萬億元,距去年1月的1.62萬億元僅一步之遙。
“重工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程度深、影響稍晚,但是受國家‘四萬億投資計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政策的拉動作用大,其用電量回升加快,去年12月創出歷史新高,增幅快速提升。”薛靜認為,重點行業用電全面復蘇,對全社會用電增長貢獻突出。2009年以來,鋼鐵、化工、建材、有色等重點行業生產逐步恢復,總體表現出向好的趨勢。特別自去年7月以來,月度工業用電量持續增加并屢創新高,同期基數較低導致同比增速恢復更加明顯。根據中電聯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國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73.2%。
耗能產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以石油石化行業為例,無序投資比較嚴重。據中國石油和石化協會披露,2009年,燒堿、純堿、磷肥、聚氯乙烯、甲醇等行業裝置開工率都比較低。但一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投資仍在加速,其中磷肥行業增長67.8%,農藥、橡膠制品、無機堿、涂料顏料、專用化學品制造增長均在30%以上,大大高于行業投資平均增長水平。
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集各大行業協會召開會議。各個行業人士對今年行業增長預期都比較高。民航運輸方面預計總周轉量將增長13%~16%;機械行業方面預計將在2009年總產值增長13.8%的基礎上,2010年將增長15%。其中,汽車產量將增長10%左右,有望達到1500萬輛;紡織行業方面預計,2010年內需市場有望延續2009年總產值增長9.7%的增長態勢;建材行業方面預計在2009年總產值增長22.6%的基礎上增長20%左右。
胡兆光表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國際經濟仍待觀察,投資已經“消化不良”,消費仍然“營養不良”。從數據來看,2009年12月,鋼鐵、有色突然增長40%~50%、30%~40%,高耗能行業的高速增長與政府 “調結構”意圖逆向而行。
“今年的重心是保質而非保量。”胡兆光認為,去年是為了“保八”,今年應該“壓九”。如果經濟增長過快的話,將可能帶來系統問題。
貨幣政策逐漸趨緊
1月12日,央行出人意料地將存款準備金率提高0.5個百分點。有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政府將會出臺更為嚴厲的收縮政策的一個信號。李迅雷則表示,在去年三季度,政府已經開始陸續推出緊縮政策。
“這是政府該出手的時候了。”胡兆光認為,高耗能行業的高速增長來源于去年大量的投資。貨幣政策既要有穩定性,也要有靈活性。抓住靈活性是今年的重點。
銀行的放貸無度引發決策層多重遏制舉措出臺。近期銀監會不僅祭出“窗口指導”,也從資本、撥備方面未雨綢繆,層層抬高了監管底線。更為實質性的措施是,近期央行貨幣政策司對部分放貸兇猛的銀行勒令當周停止放貸并施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證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認為,下一步央行可能繼續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工具。但“提高準備金率、差別準備金率凍結的銀行資金量微乎其微,不會削弱銀行貨幣創造能力。只要銀行有存款,就有放貸能力。”
李迅雷認為,去年進行了不少投資項目,項目進展與資金到位,投資會加速,上半年的經濟可能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在第一季度呈現產銷兩旺的局面。到了下半年,由于嚴格審批了投資項目,下半年指標可能會下滑。
流動性面臨收縮
近期A股市場持續調整,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對緊縮政策的擔憂。而本月27日傳出的1月份用電增速將超過30%的消息,導致市場擔心經濟強勁增長,將刺激政府進一步采取收緊措施,上證綜指由此跌穿3000點心理關。
股市下跌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對政府退出政策較預期更早到來、股市流動性面臨收縮的恐慌。
社科院杜國亮博士認為,經濟過熱的擔心只是表象,背后信貸的變動才是主因。如今信貸風向已變成股市的猜謎游戲,股市升跌似乎要唯信貸馬首是瞻。
李迅雷認為,若上半年經濟保持增長,那么政策面會逐步收緊,股市將會受到影響;下半年指標可能會下滑,那么政策面可能會趨松,股市做多熱情可能會增強。
多位券商分析師表示,信貸的收緊對市場而言是一個短期因素,監管層已清楚表明了調控意在均衡放貸,而非緊縮。1月新增貸款較多在普遍預期內,即便暫停,銀行勢必還是會補到2、3月份投放,對大盤資金面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一位銀行業分析師認為,2010年,再融資的需求將會對銀行股造成較大估值壓力。長江證券分析師指出,從近期密集出臺的信貸政策和房地產政策的調整來看,政府似乎傾向于防通脹和保民生,對單純的經濟增速已不是刻意追求。
虎杰投資分析師張寅表示,政策收緊會對資金依賴型的上市公司造成打擊,影響最明顯的是房地產板塊。業內認為,對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不僅關乎上下游數十個行業,而且關乎信貸結構調整政策的力度和時機。一旦市場對房地產預期不再樂觀,股指下跌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