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26 04:10:25
每經實習記者 陶斯然 發自上海
曾在A股叱咤風云的證券業大佬、前“神龍系”掌門人陳克恩又回來了。盡管自2004年后,陳克恩就受到監管部門處罰,規定其3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上市公司和從事證券業務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職務,但大佬一回歸,就馬上以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引起了市場的注目。
3月23日,聯交所上市公司天然乳品發布公告,稱將以約80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新西蘭最大的家庭乳品企業克拉法農場,而截至今年2月12日公司停牌之前,天然乳品的市值也僅在11億港元左右,整個收購的杠桿率達7倍以上,讓市場為之瞠目結舌。
就在2009年底,天然乳品還成功獲得新鴻基金融集團配發10億股可換股債券,主要投資者包括福建首富陳發樹、廈門首富柯希平等,加上陳克恩本身的福建背景,整個公司背后的福建富豪幫身影已經若隱若現。一場精心策劃的借殼上市或許即將劃上完美的句號。
市值11億乳企擬購80億資產
3月23日,一則公告讓天然乳品成為業內的焦點。公告中天然乳品稱:已簽署協議,購買總價15億新西蘭元(合80億港元)的新西蘭資產,包括農場、牲畜、奶粉加工廠等。
然而,截至今年2月12日天然乳品停牌之前,公司的市值僅約為11億港元左右。以此計算,本次收購的總價將達到天然乳品市值的7倍以上。23日的公司公告稱,收購將以部分現金和部分可轉債的方式支付,但沒有透露更多的收購細節。
“這絕對是一個很高的杠桿率。”一位從事多年企業收購業務的律師如此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3月25日,記者曾多次致電天然乳品公司,試圖咨詢有關收購的具體細節,但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有關負責人很忙,不方便接受采訪。”而當記者追問是否在忙著收購事宜時,該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不好說”。
“這或許是一個典型的借殼上市案例。”時富證券研究部消費品行業研究員廉波告訴記者。據廉波分析,天然乳品以部分現金、部分可轉債的方式進行支付,在未來賣方就可以選擇將可轉債兌換為股票,進而成為公司的大股東,曲線借殼上市。“不過要操作成功還需要雙方有很高的默契度。”廉波表示。
記者采訪了其他幾位證券人士,大都持有與廉波類似的看法。
有外電報道,作為資產接收方科達門塔公司的合伙人斯提阿新表示,新西蘭最大的家庭乳品企業克拉法農場已在10月被接管,有關資產出售談判仍在繼續。
天然乳品能否最終成功鯨吞7倍于自己的企業?答案或許即將揭曉。
陳克恩諳熟資本運作
超高的杠桿率、嫻熟的操作手法,這家天然乳品到底有什么背景,背后的操縱者又是誰?種種跡象顯示,前“神龍系”掌門人陳克恩和他背后以陳發樹、柯希平等為代表的福建富豪,或是這次收購的幕后操盤手。
陳克恩發家于食品制造行業,1995年與其兄弟陳克根共同創辦“福建神龍企業集團”,幾年后,福建神龍上市,陳克恩開始了資本市場的生涯。據了解,在上市后陳克恩的“神龍系”先后控制了控制神龍發展(現已退市)、ST昌源(現名中福實業)兩家上市公司的資本平臺,并以此瘋狂騙貸。
2004年,相關監管部門對神龍發展違規事件進行了一系列調查,證監會對陳克恩進行了勒令其在3年內不得擔任任何上市公司和從事證券業務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職務的處罰,至此“神龍系”淡出江湖。
天然乳品原名為中國金匯礦業(以下簡稱金匯礦業),是一家名不見經傳以礦業為主業的上市公司。2009年5月7日,金匯礦業宣布,JackKeenChen先生已經獲委任為該公司的聯席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據其公告中介紹,JackKeenChen“1990年出任福建省神龍乳品飲料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8年至2001年出任福建省福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至2002年出任香港神龍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毫無疑問,這位JackKeenChen就是昔日的大佬陳克恩。而在此之后,金匯礦業就出人意料地實現了180度的大轉身,開始進軍乳業。
乳業借殼上市之路或將完成
2009年6月5日,依然名為金匯礦業的天然乳品向新西蘭的UBNZ信托有限公司(UTCL)收購其旗下UBNZ資產控股有限公司20%的股權及債務,代價約4.8億港元。一家曾以礦業為主的公司由此進軍乳業,拉開了華麗轉身的序幕。
2009年7月13日,金匯礦業又發布公告,擬將公司名稱由“中國金匯礦業有限公司”更改為“天然乳品(新西蘭)控股有限公司”。
同年12月7日,金匯礦業公布,分別通過新鴻基投資按盡力基準配售9.51億港元可換股債券,及向建銀國際資產管理配售本金額6440萬港元可換股債券,另向建銀授出選擇權,以認購本金額最多4900萬港元的可換股債券。同年12月8日,金匯礦業正式更名為天然乳品。
2009年12月11日,天然乳品宣布,以代價2600萬港元收購飲料裝罐生產線,并以初步特許權費3000萬港元獲授權“綠得”的中國生產制品獨家權利使用商標。
2010年1月初,天然乳品在報紙上刊登廣告稱,成功配發10億可轉股債券,主要投資者包括陳發樹、柯希平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一系列的操作中,都與股權息息相關。如配發10億可轉股債券,其資金被用來收購UBNZ資產控股有限公司的股權;而“綠得”的中國生產制品獨家權利和使用商標,也都是以股權進行收購的。如此環環相扣的操作,讓人嘆為觀止。
在經過前述資本運作之后,價值達80億港元的新西蘭奶業資產或將成為成就天然乳品的最后一塊“拼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天然乳品真能完成了本次80億港元的收購,再加上其海外的背景,將會在內地市場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但業內卻有人士質疑:精于證券市場并有著深厚背景的陳克恩,會滿足于做實業帶來的快感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