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香:物業稅多次“被開征”說明了什么
2010-04-27 03:22:11
黃云香
日前報道稱,物業稅在北京、上海、深圳、重慶4城市試點已獲得國務院批準。記者就此向國家稅務總局新聞發言人求證,該發言人表示,尚未聽到相關消息。
(4月26日《揚子晚報》)
這幾天,被相關部門辟謠的新聞接二連三。先是財政部對物業稅試點獲批稱“未知”,接著是商務部否認外逃貪官人均卷走1億,再到國家稅務總局澄清尚未收到物業稅相關消息。這些消息何以在坊間廣為流傳?不管外逃貪官也好,物業稅試點也罷,無不從另一個側面凸現公眾對信息的焦渴。在今天,物業稅謠傳的背后,與其說是一次無聊的旁敲側擊,不如說是許多公眾對物業稅開征抑制高房價寄予的深切厚望。
當下,房價的高企已經無法跟公眾利益有效對接,于是就有了想要傾訴的平臺,而伴隨著物業稅不斷地被某些專家學者提起,認為物業稅開征的條件已成熟,更有甚者將物業稅抑制房價的 “神奇療效”搬上臺前幕后,這也難怪物業稅試點一次又一次被謠傳。物業稅叨叨轉轉數年間,迄今尚未成真,公眾對信息的渴求依然寫在臉上。
不僅是專家學者的說法使得物業稅謠傳風生水起,政府部門的相關推測亦是推手之一。據政府部門有關人士介紹,一旦開征物業稅,房地產前期開發成本將大幅下降,房價最高可下降39%,準入門檻大大降低。有了專家學者和政府部門的“利好”式解釋,公眾能不為物業稅試點心動嗎?遺憾的是,一些城市謠傳開征物業稅都是“光打雷,不下雨”,物業稅繼續空轉,公眾只能焦慮。
物業稅多次謠傳,試點開征應該有個明確的時間表才是。公眾的權利訴求不能老是寄望在云煙繚繞之中,更不能成為曇花那樣,“一現”了之。對于物業稅,社會各個層面之所以出現諸多的“集體誤讀”,源自于物業稅的信息不透明,各方只能猜測。
有多少的“年內有望”,就有多少謠傳誕生,某些字眼的表態讓慣于咬文嚼字的公眾浮想聯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不,就在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就有中央有關部門權威人士表示,年內有望在京深兩地開征物業稅。結果“深圳試點開征物業稅目前還沒有時間表”的回應,打消了很多人希望“物業稅抑制高房價”的美夢。
看來,物業稅一而再、再而三地謠傳,相關部門不能總是“辟謠了之”,還應跟公眾透露些許信息,免得公眾老對信息呈現出饑腸轆轆的焦渴狀態。我們的職能部門,能不能少用那些諸如“有望”、“未知”、“純屬謠言”等字眼,多從公眾的信息需求設想呢?物業稅的謠傳,關乎公眾信息需求,終點尚未達成,謠傳永遠只會停留在起點之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