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為農行救市
2010-05-14 01:23:52
每經評論員 葉檀
一輪救市潮洶涌而來。
銀行板塊止跌企穩的強勢上揚,業內普遍猜測中央匯金公司再度出手增持,以提振市場信心。另有消息稱,有保險公司高官表示滬指2600點附近應該是撿便宜籌碼的時候,這兩天已經開始分批下手。匯金增持不僅止于猜測,4月30日,匯金公司高調宣稱,支持工行、中行、建行將2009年的現金分紅比例由50%降至45%。與此同時,也將積極支持并參與各行的再融資計劃。而從4月30日以來的十多家公司發布了大股東增持公告,則表明大股東認為股價過低的態度。投資者希望市場重演老戲——2008年下半年增持潮起,幾百家上市公司增持本公司股份,而后迎來2009年的反彈。
監管層有護盤意向。5月6日,5只新基金同日獲批,僅次于3月1日的6只新基金獲批?!拔逡弧惫澓笮禄饚缀跻悦刻?只的超快速度發行。來自投行的傳言稱,市場壓力過大與新股破發頻現使監管層暫停新股IPO。自從4月28日以后,沒有主板公司過會。
無論傳言是真是假,大盤股的企穩傳達出確切的政策信號——有關方面不希望股市大跌。事實上,中石化、工行等股份基本已成為政策的風向標,國家隊之外的資金敢于觸碰的極限是招商銀行這種體量的股份。
護盤為農行上市,連再融資也必須為農行上市讓路,要讓農行順利、以體面的價格上市。農行管理層本周將與H股包銷商共赴新加坡路演,其談判對象包括主權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控股公司。不能想象,一方面國內銀行業股價大幅下挫,另一方面農行與包銷商向國際投資者開出市凈率兩倍以上的高價。
奇怪的是,國有大行上市每每選擇市場風急浪高、與國際投資者博弈能力較低之時。三大行如此,現在農行又如此,人為造成了銀行的折價,當然,現在先H后A之類的媚外舉措在口水聲中不容易出臺。中人壽等大盤股回歸之時,國際投資者拼命拉抬股價,希望尋求A股與H股之間的最大溢價空間,而將高價進貨的A股投資者套在高崗上。
想不想護盤是一回事,能不能護盤又是一回事。即便管理層想護盤,也未必能夠護得過來,能擺脫熊市預期就算上上大吉,不可能進入整體牛市。
中國正處于深刻變革期,這一變革是以房地產行業離開經濟舞臺中心,成長性企業聚焦于光環之下作為開始。如果有個美妙的結尾,那就是成長性企業成為微軟這樣的大藍籌股,石油公司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地產板塊雖然偏居一隅,卻擁有健康的身軀。
中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結構需要轉型,要把資金從房地產中吸引出來進入實體經濟,傳統的制造業需要升級換代,未來有非常大的機遇。目前的轉折期陣痛是必須經歷的浴火之旅,以避免中國經濟向房地產經濟回歸,避免社會資源聚集于大型低效企業之手。
整體的證券市場正在做出正面回應。民間資金給各個板塊定價,給成長性企業定出了最高的價格,對資源型企業給出低價,同時對于去年不得不聽命于政府瘋狂貸款的銀行冷眼觀望,在評估房地產與地方債務風險、壞賬率浮出水面后再定奪,同時一腳將地產股踩到腳底。
瑞銀的張化橋先生最近發表了一個觀點解釋創業板估價瘋狂,認為在中國,企業家特別值錢,這是因為他們要承擔很多額外的風險,攻克更多的障礙(包括政策、監管、市場等),而且失敗的概率特別高。所以對于那些脫穎而出的企業和企業家,甚至包括還在成功的路上苦苦探索的企業和企業家,市場愿意付出很高的代價。結論就是,雖然每個散戶也許很不理性,但作為一個集體,他們長期以來對中小公司特別是“壞公司”的執著追求可以說明一個問題:盡管企業家破產的概率很高,最終不能大富大貴的概率更高,但資本市場鐵了心要追捧他們。筆者想補充的是,創業板確實聚集了大量短期投機者,大量莊家,中國的風險投資有泡沫,PE過高,但那總比拿著錢同時造高鐵和磁懸浮要好吧?總比央企大規模投資房地產好吧?有內幕交易就嚴厲打擊,就此否定成長性企業,是因噎廢食。
真想拉高銀行市盈率?非常簡單,只要銀監會一聲令下,降低資本充足率的門檻,銀行就不必再融資了,股指上漲就此掃除最大的障礙。但如此一來,中國經濟還能平衡嗎?銀行還能嚴格監管嗎?中國內生的標準化的創新企業能夠誕生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