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1 03:03:05
高達百倍的杠桿、非透明的資金管理、竄改交易軟件和客戶對賭等各種灰色或非法的“規則”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每經記者 李正 張瑋 印崢嶸 發自北京、上海
近日,央行、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嚴厲打擊地下炒金行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地下炒金公司打著代理某國外交易平臺的名義,私設交易平臺大舉招攬投資者。其中高達百倍的杠桿、非透明的資金管理、竄改交易軟件和客戶對賭等各種灰色或非法的“規則”為投資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投資者對于黃金投資的巨大需求和現有黃金投資渠道的極度有限,使得地下炒金有了生存的土壤。對此,相關專家建議,在打擊非法炒金的同時,要加大對投資的教育,并且開發新的黃金交易品種,以從根本上解決地下炒金帶來的危害。
【陷阱一】
懸乎的“技術支持”
隨著國際黃金價格不斷創出新高,國內投資者對于黃金的投資需求也在增長。在選擇匱乏的情況下,地下炒金也隨之迅速膨脹。
一些“地下炒金”公司往往會吹噓自己的技術實力有多么雄厚,聲稱有多少位權威專家給予技術支持。另外還有該公司的技術支持部門和相關的公司講座來吸引顧客。只要顧客在該公司開戶,只要客戶有時間,有些公司還保證有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
而事實上,可笑的是,在記者調查的大多數公司中,辦公密度之高嘆為觀止。在某理財經理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其辦公區域。不到60平米的辦公大廳內,卻有高達30個格子間,基本上沒有公司必須的前臺接待、會議室等空間。當記者問到公司的講座將在那里舉行時,該經理卻解釋,公司馬上要搬到一個600平米的辦公場所,目前的講座都在那里。但是,當記者進一步詢問地址時,他又含糊其辭。
關于費用問題,她向記者說到:“本公司的手續費是同行最低的,一般單邊收取的手續費是這樣的,開倉收平倉不收;每一手的費用是20美元,其中香港平臺收取10美元,國際做市商收取10美元;另外,在交易中還會產生利息,當客戶下多單的時候,是客戶付給平臺利息,當客戶下空單的時候,是平臺付給客戶利息,費率大概是每手3美元。
【陷阱二】
質資低下 違規操作
一般正規的黃金交易公司都具備證監會批文、營業執照,同時也是國內期貨交易所或貴金屬交易所的成員。而對于“地下炒金”公司而言,公司級別較低的基本上是明目張膽地無照經營,通常這些公司只租賃一間40到60平米的寫字樓房間,利用短信、電話及朋友等關系來拉攏客戶進行網上虛擬交易。一旦虧損,立刻提包走人,類似“皮包公司”。
級別較高的公司一般擁有上面提到的所有證件和資格。通常這種公司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天交所)的牌子下進行常規的期貨交易;另一部分則是以天交所為掩護,進行所謂的“地下炒金”。
記者走訪了一家位于北京永安里XX大廈的天津XX金行,其客戶經理就向記者介紹到:“我們是天交所的會員之一,在北京這一塊分為兩個部分,位于7樓的是天交所的交易部,杠桿率只有1:12.5;而8樓這塊是香港交易平臺的倫敦金,杠桿率1:100。”并且她還暗示說:“天交所1:12.5的很沒有意思,不如倫敦金來的刺激,賺得多。”
【陷阱三】
資金安全無保障
在調查中,XX金行某渠道經理告訴記者:“其實客戶完全不用擔心其虧損,甚至不會出現虧損。因為金價走勢永遠都是震蕩的,比如在某一點下單買多,但是走勢和你預料相反,那么就止損,遲早金價會走高。所以,只要不貪心,基本上不會賠錢。”
當記者問到有關如何將資金投入賬戶的情況時,她更為熱情地說道:“你只需要和公司簽完合同后,在四大銀行任意一家開戶后將掃描件發給總公司客服。但是開戶的保證金需要走總公司賬戶,在天津的總公司財務部門換成美元匯入總公司賬戶,最后打入香港匯豐銀行的賬戶。”
當記者問到資金進入香港后最終是怎么使用時,她表示不是很清楚,但她保證不會落入私人賬戶挪為它用。另外她還再三強調:“客戶完全不必擔心資金的問題,我們是天交所11位會員之一,這種會員資格大概需要500萬才能夠搞定。另外,我們合作的銀行也是全球最大銀行之一的匯豐銀行。”
【陷阱四】
夸大盈利 回避風險
記者調查發現,“地下炒金”公司通常都會以做外盤為理由許諾高回報率,與以前一些“低級”許諾不同的是,他們的理財顧問會詳細地講解高回報率的來由,但是卻隱瞞其中的風險。
在北京朝陽區XX寫字樓的XX金行,記者走入寫字樓后在公司樓層分布展示板上并沒有找到該公司的名稱和信息。于是記者撥打了該公司前臺電話,隨后就有理財顧問“熱情”下來迎接。在辦公室里寒暄過后,該顧問立刻將電腦轉向記者說到:“我們做的是外盤黃金,以美元結算,開戶金額5000美金起,杠桿率為1:100。你看上周五的K線圖,1小時內上漲50點,按照目前的杠桿率,如果你只是進一手的話,立刻就賺5000美金。”另外,他還補充道:“如果你資金足夠的話,我們還可以幫你開美盤,杠桿率為1:400。”
個案調查(一)
資金安全無保證 操控軟件和客戶對賭
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隨著國際金價再次沖上1200美元/盎司大關,國內黃金市場地下炒金活動又開始“暗流涌動”。在高收益誘餌的背后,地下炒金潛在的血本無歸的風險再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地下炒金分為非法和灰色渠道兩種。不但手續費高昂,客戶的資金安全也無法得到保證。更有甚者,通過操控交易軟件等方式和客戶對賭。
1天就可開戶炒外盤
記者昨日(8月10日)和一家香港的金銀業投資公司 “在線”取得聯系,詳細詢問了地下炒金的開戶和資金轉入、轉出等事宜。
“有意向的客戶只要提供3份文件:身份證、水電費和銀行賬單復印件,另外再簽署一份開戶協議即可免費開戶。”一位客服人員在QQ上稱,“不久客戶會收到一個用戶名和密碼,登陸核實身份后,就可以通過在線交易平臺FlashWeb進行交易。”
上述人士稱,由于是炒外盤,交易前,客戶需將人民幣換成等值美元匯至該公司在香港的賬戶。經審核后,公司會再將資金轉入客戶的交易賬戶下。
對于如何將大額資金順利轉出境外,上述人士稱,“客戶可以持身份證及港澳通行證等有效證件,在香港開設一個銀行賬戶,以若干朋友的名義換匯后匯至境外即可。”
“每年我們還會邀請香港的銀行到大陸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一對一的開戶服務。”上述人士稱,“省去客戶親自到香港開戶的不便,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
“日后客戶要取回資金只需發一個Email給我們,3~4個工作日資金就能匯到客戶本人的賬戶,客戶也可以直接到香港提款,不過按規定每人每年只能在銀行結匯5萬美元。”
“全過程簡單、快捷,從客戶匯款到能正常交易大約只要1至4個工作日,主要取決于銀行的工作效率”。上述人士稱。
資金安全無法得到保證
多位業內專家普遍反映,地下炒金最大的風險就在于信用風險(也稱“對手方風險”),這體現在客戶的資金安全不能得到保證。
國內某黃金投資公司負責人表示,對于地下炒金,客戶的資金轉至境外后,表面看來仍然存放在客戶的交易賬戶下,實質上已經在經紀公司的賬戶中。
“國內正規渠道炒股票、炒期貨都是采取第三方托管的方式,客戶的資金實質上存放在客戶名下的銀行賬戶中,因此上述公司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大的信用風險。”
“即使該公司在香港合法,但香港當地的法律只能保護當地公民的利益,內地客戶的資金實質上無法得到全面的保證。一旦發生意外,維權成本也很高。”上述人士稱。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調查發現,銀行TD產品的杠桿只有6、7倍,國內黃金期貨的杠桿一般是10倍,紐約期金的杠桿外盤也不過20倍左右,地下炒金的杠桿卻動輒30至100倍。
例如上述公司提供的倫敦金和黃金期貨的標準合約單位均是每手100盎司,最小合約單位是10盎司,最低波幅0.1美元。手續費由傭金和點差組成,每手的傭金50美元,每盎司點差為0.5美元。
某期貨公司黃金分析師指出,倫敦金和COMEX期金的最低波幅其實是0.01美元,而地下炒金公司提供的最低波幅為0.1美元。這意味著炒金公司的系統報價已經不是交易所系統的報價,而是這類公司自己“加工”過的價格,相當于客戶買的時候就已經買貴了,賣的價格又低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規定的點差是0.5美元/盎司,按照最低波幅0.1美元算,相當于價格跳5次,才能覆蓋點差的手續費。”
上述人士稱,由此算下來炒外盤的手續費其實不菲,每交易1手(100盎司)外盤的黃金需要收取50美元的傭金和50美元的點差,共計100美元手續費。
操控交易軟件和客戶“對賭”
成都高賽爾首席分析師王瑞雷表示,國內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人群越來越多,地下炒金業務也越來越火熱,上述“打擦邊球”的公司在國內的業務不在少數。
王瑞雷表示,事實上,目前境內合法的炒金渠道只有T+D和黃金期貨,其他渠道都不受法律保護。
東證期貨分析師陸兼勤稱,地下炒金分為灰色和非法兩種,一種公司在境外有合法身份,但是不被國內監管部門認可;不過更可怕的是非法渠道,客戶的資金根本沒有轉至海外,非法經紀公司直接設“空盤”給客戶交易。
某期貨公司黃金分析師稱,非法公司之所以敢私設賭局和客戶對賭,是因為其客戶90%都在虧錢,即使少數客戶能賺錢,這類公司也會通過“滑點”、“掉線”等隱蔽手段操縱客戶的交易系統,讓客戶“意外”虧錢。
例如,當投資者行情判斷正確想平倉獲利時,交易系統突然 “掉線”;有的投資者做盤做得好,非法公司操控后端系統不讓客戶上線;有的看準了以1000元的價格成交時,價格一下子變成了900元,原本可以賺1萬元的,最后只賺1000元。
上述FlashWeb軟件其實是一種基于網頁的在線交易軟件,是無法保證交易賬戶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即使是目前最新的MT4行情交易軟件,該軟件的源代碼現已被初創者公布于眾,只要破解了MT4交易軟件,炒金公司就能很方便地做手腳,使其由交易工具變為炒金公司操控投資者的道具。”
個案調查(二)
投資者:賺了錢仍心有余悸
每經記者 李正 發自北京
記者昨日(8月10日)下午采訪了一位在某公司“地下炒金”的受益者張女士,她在1周之內賺了1.6萬美元(約合11萬人民幣)后清倉退場,投資收益率達到220%。此前,張女士有著豐富投資經驗。
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心有余悸地說道:“這次炒金能夠賺到錢的確是幸運。我個人認為做這一塊的風險很高,起初的投資額度不要太大,另外最好是有一些內幕的消息可以參考。當初從股票轉到黃金主要也是有一位朋友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經驗和資源,能夠獲得一些‘及時’的消息。”
對于當初投資的目的,她對記者說到:“當初也是看中黃金可以進行雙向交易,加上自己也有多年的炒股經驗,所以想試試。起初只拿了5000美金,并沒有抱著掙錢的目的,只想在這一塊試試,即使輸錢權當實驗了。”
對于風險的擔憂她還說到:“這一塊風險的確很高,一是可以進行雙向交易,二是波動特別大。所以,如果沒有一些‘及時’的消息作參考的話,很難從中盈利。起初我也擔心XX公司的信譽,擔心錢會不會被卷跑或者公司做對賭什么的。由于后來進出都比較快,信息也比較靈通,所以把這一塊的風險也降到了最低。”
在談到是否建議別人投資 “地下炒金”時,她也委婉地說道:“如果能保持資金的完整性和投資的多元化,黃金這一塊可以僅作參考或者當作一個方向,盡量快進快出。”另外她還提到:“大多數做‘地下炒金’的是賠多賺少,從長遠角度考慮,我不建議普通投資者把黃金這塊作為主要方向,盡量投資到不動產等領域會好一些。”
專家視角
專訪興業銀行黃金分析師蔣舒:
地下炒金應為正規渠道讓道
每經記者 張瑋 發自北京
“大浪退去,方知誰在裸泳”,在進入監管層黑名單的同時,地下炒金也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興業銀行資深黃金分析師蔣舒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指出,大眾黃金投資時代,通過正規的銀行渠道進行投資絕對優于地下炒金。同時,應站在絕大多數對黃金有興趣的普通投資者的立場上考慮,打擊地下炒金是對投資者負責任。
NBD:目前來看,地下炒金的現狀如何,能否介紹一下地下炒金的發展與現狀?
蔣舒:目前還沒有權威的機構去統計地下炒金到底有多大的規模,它的營運情況如何。事實上,地下炒金一直都是存在的。近兩年,隨著黃金投資熱潮的興起,地下炒金也成比例的增長,也就是說,投資黃金的正規渠道在發展的同時,地下炒金也在發展。
我認為,由于市場總量在擴大,正規市場的發展總的來講還是在擠占地下炒金的空間,畢竟地下炒金遠遠比正規渠道誕生得早。正規的銀行交易2009年才向個人投資者開放,而地下炒金早在2000年之前就已經有相當的規模了。從絕對量上看,地下炒金的規??赡苋栽跀U大,但它在整個市場的份額跟過去相比,肯定還是下降的。
很多做地下炒金的人,是非常熟悉這種產品特征的,包括知道它是地下的。如果這部分人仍然選擇去操作,我們可以稱其為比較職業的投機客。從客觀上來講,地下炒金的危害對這些人群影響不是特別大。
但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投資者只是對黃金感興趣,但他們不知道哪里有正規的投資渠道,或者他們誤認為地下炒金就是正規的投資渠道。這部分投資者一旦知道銀行目前放開了對黃金的投資渠道后,肯定就會轉向正規渠道,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擠占地下炒金的份額。但沒有正規渠道的話,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去做地下炒金。
NBD:您認為,最近管理層嚴禁參與地下炒金的背景有哪些?
蔣舒:這兩年地下炒金案頻發,涉案金額屢創新高。一方面,這與地下炒金的極大風險以及不規范有關,這為黃金市場的發展埋下了很多隱患。在價格波動不太大的時候,地下炒金跟正規渠道沒有太多區別;在價格劇烈波動時,由于地下炒金低保證金比例等因素,地下炒金就會擴大風險。
我們現在說地下炒金的危害,更多的是站在絕大多數對黃金有興趣的普通投資者的立場上去分析。實際上,打擊地下炒金也是對投資者負責任。地下炒金公司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其辦公設施、公司網站、交易工具等一應俱全,令許多初入黃金市場的投資者真假難辨。
同時,大部分的地下炒金公司,都是以香港為基地的。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可能還帶有一點國際化的色彩。實際上,很多投資者對地下炒金的產品一點都不了解。還有很多投資者并不適合高杠桿、高風險的產品,因此,地下炒金是應該打擊的。
NBD:從地下炒金的現狀看來,您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方式去打壓這種現象?
蔣舒:從戰略方向來講,首先要把內功做好,要大力宣傳投資黃金的正規渠道??梢酝ㄟ^各種媒體、商業銀行,包括通過商業銀行的特約服務商以及一些正規的投資公司進行此類宣傳。因為只有大力宣傳正規投資渠道的好處,才能在輿論上,在未來新客戶的開發上去壓縮地下炒金的空間。
其次,我認為還是要有一定的清理整頓工作。有一些看上去很正規,但不具有正規黃金投資代理資格的企業,是要清理整頓的。這個本身并不難,查一查這些公司是不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布的代理商即可知道。更何況,現在所有類似黃金交易所面向個人產品的代理未來全部要轉到商業銀行,不存在黃金白銀公司擁有代理資格這個說法。大浪退去方知誰在裸泳,這樣就看得很清楚了。所以,還是要包括工商在內的相關部門,加強這方面的打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