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富士康深圳制造業的樣本意義

          2010-08-25 03:19:36

          每經記者  李潮文  發自深圳

                  當富士康開始內遷時,悲觀的人認為,深圳與內地進入了“博弈”時代,深圳的產業經濟被下了“病危通知書”。

                  站在特區30年這個歷史時點上,回顧過去20多年富士康在深圳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二者的關系是如此密不可分。深圳產業經濟轉型勢在必行,在  “后富士康時代”,深圳于內地城市的意義在于它是“先行者”,它的出路必然是開拓產業經濟升級的新征程。

          “富士康時代”

                  富士康選擇深圳有必然性。當時的臺灣經濟開始起飛,勞動力及土地價格飛漲,對于電子制造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成本的急劇上升使得競爭力大大降低。舉例來說,當時一個臺灣工人的基本工資超過每月2500元,而在深圳,流水線上的工人工資不過每月500元。

                  鄧小平“南巡講話”打開了祖國的南大門。為吸引投資,深圳市政府不僅積極鋪路整地,還出臺了優惠的稅收政策,除了富士康,臺灣寶成集團、臺達電集團等著名公司都開始到大陸投資。

                  20多年間,富士康為蘋果、諾基亞等頂尖IT客戶代工計算機、通訊、消費電子產品。2004年,富士康出口突破百億美元,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廠;2005年躋身《財富》全球500強,同年,在香港上市……

                  富士康一直以深圳為基地,1996年開建的深圳龍華科技園,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成一座擁有近30萬人的“城邦”。據統計,至今,多以“富”字或“鴻”字打頭的鴻海系子公司在深圳仍有14家之多,并大都處于經營良好狀態;同時,富士康在深圳也發展了以產業鏈配套、物流、廠房等多個方面的綜合配套設施。

                  這也是深圳的“富士康時代”。

                  自80年代起,深圳大規模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貿易產業,本地企業大多靠著“大規模、低成本、低利潤、高速度、高效率”的優勢,在全國乃至全球闖出一條“血路”。

          “后富士康時代”

                  就在特區成立30周年的2010年,深圳和富士康的關系逐漸進入理性階段。

                  2010年,富士康十多名員工先后在工業園區跳樓,企業陷入“勞工門”,郭臺銘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明確表示要將產業向內地轉移,內地數個城市頻頻伸出橄欖枝。怎樣轉移?轉移多少?坊間一時猜測紛紛。

                  無論富士康給出怎樣的說法,不難發現的是,深圳產業園在富士康的帝國版圖中,不再  “一家獨大”。

                  對于富士康這種明顯的內遷趨勢,有人開始恐慌。媒體稱,深圳與內地進入了“博弈”時代,深圳產業經濟面臨空心化的局面。

                  而實際的情況是,深圳也容不下富士康再繼續擴大,深圳也步入了“后富士康”時代。

                  2005年初,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在分析深圳發展面臨的困難時,就提出“四個難以為繼”——土地有限,難以為繼;資源短缺,難以為繼;人口不堪重負,難以為繼;環境承載力嚴重透支,難以為繼。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量“大規模、低成本、低利潤”的“三來一補”企業撤離深圳,向東莞等地區轉移。“深圳愿意成為富士康布局全國、走向全球的一個重要基地和支撐點。”8月5日,深圳市市委書記王榮前往富士康調研后這樣說。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鄧小平說的:“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當深圳借助富士康這樣的企業,成為一個先富裕起來的樣本,在面對富士康內遷時,如果僅僅是小心翼翼怕其他地區來搶了“飯碗”,僅是以“博弈”的態度來對待,是不是會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正如深圳市長許勤所說:“希望富士康把管理總部、運營總部、研發總部、財務總部放在深圳,在深圳的發展按總部經濟的形態來做大做強。”

                  深圳,正迎來一個實現經濟結構轉變、產業升級的契機。于是,在“后富士康時代”,深圳對于內地城市應當發揮它的樣本意義;而它自身的出路,必然是尋求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探尋新的道路。也許,再過一個30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內,深圳將再次成為新的樣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精品久久久久久97 | 制服久久香蕉综合 | 中文字幕精品日韩综合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亚洲成网站在线播放观看 | 欧美亚洲另类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