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4 22:16:32
21日早間公布的CPI數據使得通脹壓力提升,再次加息的預期增強。如果股市步入加息周期,股市會呈現出怎樣的走勢,投資者應該如何取舍?
每經記者 趙笛
加息是洪水猛獸嗎?歷史上不是,如今也很難是。從歷史情況看,加息反映的是經濟狀況,而股市又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在一輪加息周期中,股市往往能夠呈現出清晰的走勢脈絡。目前,機構對是否進入加息周期尚未達成一致,但21日早間公布的CPI數據使得通脹壓力提升,再次加息的預期增強。如果股市步入加息周期,股市會呈現出怎樣的走勢,投資者應該如何取舍?
市場看法
未來繼續加息可能性大
19日晚間,央行34個月來首次加息,市場對是否進入加息周期爭論聲一片。
對于本次加息是否意味著加息周期的到來,以光大證券為代表的“否定周期論”一方認為,本次加息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義,而不是進入連續加息周期的信號。他們認為,最起碼,年內不會再次加息。當前的經濟雖然處于復蘇中,但還沒有到經濟全面過熱的程度。中航證券也認為,加息為抑制通脹預期與資產泡沫,可能僅僅是一次警示性的行為,加息周期的到來尚不具備條件。
然而,以東方證券為首的“周期論”者則認為,貨幣政策已經轉向。東方證券指出,本次加息正式宣告“適度從緊貨幣周期回歸”,無論央行是否愿意公開承認,都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式從“適度寬松”轉至“適度從緊”,本輪加息周期存款利率終點至少會在3.5%~4%以上 (目前為2.5%)。中信證券也表示,貨幣政策已經從適度寬松開始轉向穩健,如果未來經濟增速上升,通脹加劇,不排除央行繼續加息。
顯然,論戰的雙方都有各自的立足點,但第一次加息,只能說明上一次減息周期結束,第二次加息,才能確定步入到一輪加息周期。
然而,21日早間,經濟數據的出爐,使得加息周期論的預期加強。9月CPI同比上漲3.6%,再次創出年內新高。消息公布后,一時間銀行股開始跳水,大盤遭遇重挫。通脹壓力加大,無疑推升了進一步加息的預期。
在近期出爐的機構策略報告中,雖然也有部分券商予以看空,但絕大多數對后市抱樂觀態度。在加息周期下,看多的理由可分為三類。一是經濟維持快速增長;二是流動性維持充裕,人民幣繼續升值,熱錢繼續涌入;三是加息打壓地產,將吸引資金投向股市。
格局分析
加息周期下的股指路線圖
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不言而喻,加息周期則對股市的運行造成結構性影響。由于2010年10月19日出現34個月來首次加息,那么第一次加息周期下股市是一個怎樣的格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從加息周期的“初期”、“中期”、“末期”看,各個時期有不同的投資格局。
加息周期之“初”:股市探底即將完成
2004年10月29日,央行將一年期存款利率從1.98%上調至2.25%。隨后,2006年8月19日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調至2.52%,宣告中國正式步入加息周期。這兩個時間點之間,可以理解成該加息周期的“初期”。
這一時期的滬深股市,正處于尋底的過程中。2004年10月29日,上證指數點位為1320.54點,整個股市尚處于下跌趨勢中。不過,半年過后,在第二次加息之前,滬指便迎來了998點的大底。
有意思的是,2006年8月19日第二次加息后的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走出的是一個低開近2.5%但最終翻紅的見底走勢,這也表明,第二次加息的出現,以及加息周期的正式確定,成為確立牛市行情的開始。
從政策背景看,加息的原因是防止經濟過熱,但潛臺詞是經濟向好。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隨著經濟的向好,股市自然也會扭轉下行頹勢,只不過,誰也無法猜到慣性的力量有多大。
從加息周期“初期”的股市熱門板塊看,第一次加息和第二次加息期間 (2004年10月29日~2006年8月19日),飛機制造、玻璃、釀酒、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等五大板塊漲幅居前,這其中,釀酒行業和有色金屬所涉及公司較多,更具代表性。
而第二次加息和第三次加息期間 (2006年8月19日~2007年3月18日),金融行業以平均漲幅153.99%躍升至期間漲幅榜第一位,排名前列的大行業板塊還有化纖、水泥、家電、房地產。由此可見,隨著加息周期的確立,受益加息的金融、地產板塊得以騰飛。
加息周期之“中”:迎來調整風格轉換
自第三次加息后,加息步伐開始加快。僅僅兩個月后的2007年5月19日,股市迎來加息周期中的第四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2.79%升至3.06%;又是2個月后,2007年7月21日,第五次加息出現。這兩個時間點之間,應該歸結為經濟已經進入火熱氛圍中,管理層頻頻出手,加息周期的中期出現。
這一時期恰逢股市中級調整。市場聞之色變的“5·30行情”就出現在這一時期。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7月21日,第五次加息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正是股市走出調整,跳空上漲的開始。只不過,這個時候的盤面出現了顯著變化,那就是風格轉換。
在進入加息周期中期之前(2007年3月19日~2007年5月19日),漲幅居前的行業板塊是紡織、化纖、外貿等,從概念板塊看則是股指期貨、ST板塊、迪士尼板塊等,領漲的個股包括ST等“垃圾股”。
經過“5·30”行情的洗禮后,加息中期 (2007年5月19日~2007年7月21日)期間,船舶制造、房地產、金融行業、有色金屬等權重板塊崛起,廣船國際、浦發銀行等基金重倉股成為領漲的主力軍,股市的風格出現變化。
由此可見,加息周期的中期,股市將面臨中期調整,隨后便是前期的領漲板塊沒落,市場風格發生變化。而判斷“中期”出現的標志便是加息頻率加快。
加息周期之“末”:強弩之末即將見頂
在加息周期中期,第五、六、七次加息的間隔只有一個月,一年期存款利率從3.33%升至3.87%,很顯然,對于流動性泛濫,管理層已經忍無可忍,加快了調控的步伐。此時,加息周期的末期出現,市場進入強弩之末。在17個交易日后,股市見頂6124點。
第八次加息,也就是上輪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是在2007年12月21日,在15個交易日后,指數形成“雙頭”,大級別熊市來臨。在加息周期的末期 (2007年7月21日~2007年9月15日),股指雖然還在上升,但量能每況愈下,此時從板塊漲幅看,煤炭行業、鋼鐵行業這些前期漲幅并不大的“大塊頭”開始領漲,小盤股漲幅處于末位。到最后一次加息時(2007年9月15日~2007年12月21日),行業方面,有色、鋼鐵、房地產、石油、煤炭開始下跌,概念板塊方面的資產注入、迪士尼開始跳水。
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 “跑路”。而判斷的標準就是,加息頻頻快到不能再快,量能開始減少,熱門股開始下跌。
歷史回顧
加減息周期A股都很牛
統計顯示,1990年4月15日至今,央行共實施了26次加減息(以一年期存款利率的變動計),這其中,如果以連續兩次息率變化作為一個周期的話,那么股票市場一共經歷5次加減息周期(不算10月19日這次)。分別是1990年4月15日~1991年4月21日,共三次減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10.08%降至7.56%;1993年5月15日~1993年7月1日,共兩次加息,第一次調到了9.18%,第二次調到了10.98%;1996年5月1日~2002年2月21日,共出現了8次降息;2004年10月29日~2007年12月21日,共經歷了8次加息,利率一路升至4.14%;2008年10月9日~2008年12月23日,利率經過4次下調,回到2.25%。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二、五次所謂的加減息周期,所經歷的時間周期長則一年,短則兩個月,期間加息次數多則4次,少則2次。其對股市的影響,放在歷史長河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更像是利率的一步到位,而不像是一個周期過程。剔除這三次,1996年~2002年減息和2004年~2007年的加息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周期。有意思的是,這兩次真正意義上的加減息周期,對應的都是牛市。
1996年5月1日,中國開始告別高利率時代,穩定在10%左右的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作古”,至2002年2月21日,利率已經降至1.98%。利率的下降伴隨的是股市的上升。1996年4月30日滬指收于681.16點,倒數第二次降息(1999年6月10日)時,滬指點位升至1364.34點,漲幅為105%。
2004年開始的加息周期,則宣告了大牛市來臨。2004年10月29日,滬指點位1320.54點,在半年后探底998點后,股市走牛,期間股指最高到達6124.04點,到最后一次加息日2007年12月21日,滬指點位是5101.78點,加息周期期間滬指的漲幅為2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