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9 01:25:41
這幾天有關官員對通脹的示威聲不絕,調控樓市風聲也較緊,這些因素也可能暫對股指構成壓力,尤其是黃金、有色、煤炭等一些所謂的“通脹受益股”。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三滬綜指小跌0.15%報2992.58點,深綜指小漲0.29%報1292.95點,下跌途中成交連縮,暗示殺跌能量漸衰,不過這也表明買盤力量亦未集聚。個股中,滬市除銀行股小有表現外,其余權重股較弱,深市地產股略強。
這幾天有關官員對通脹的示威聲不絕,調控樓市風聲也較緊,這些因素也可能暫對股指構成壓力,尤其是黃金、有色、煤炭等一些所謂的“通脹受益股”。昨多數煤炭股繼續調整,有色金屬股中除極少數依然漲停外,多數下跌。
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加碼是本輪行情一大推力,但最新的消息是,市場傳說下月初美聯儲將宣布的收購公債額度量不是很大。這兩天,該因素不僅對A股構成壓力,而且還對國內商品期貨構成壓力,因市場對“發鈔”的預期下降了。
當地時間11月3日下午(北京時間11月4日凌晨)美聯儲將結束利率會議,投資者在此時間關口應謹慎操作。通常來說,當市場往某個方向預測時,結果若同預期一樣,那么并不構成沖擊,可萬一不如預期,則市場反應會較大。
策略上講,既然現在市場預期美聯儲印鈔數將少于預期,投資者反應逢低補倉,賭這一預期落空后的瘋漲。如果美聯儲收購公債數量果然如此,那么沖擊也應有限,或有利空出盡機會。
美國量化寬松規模和經濟情況息息相關。11月3日前,美國將公布各類就業指標、三季度GDP、9月份個人消費、9月份工廠訂單、10月份ISM制造業指數以及10月份芝加哥大學采購經理人指數。如果這些數據向好,則對A股利空,反之則為利好,因預示美國將更有可能增加發鈔量。
對A股炒家而言,須“防兩頭”,既要防歐美發生重大危機,又要防美國經濟復蘇,因為前者會驅使熱錢因避險而回流美國,后者使美國無需加印鈔票。
人民幣連續數日貶值,周三已至1美元兌6.6899元。人民幣較兩周前最高的6.6406元累計貶值了0.74%。人民幣升值題材為本輪行情另一大促進因素,既然該因素暫時淡出,對A股自然構成些壓力。
可以說,短期內諸多因素均對A股不利,于是A股順勢調整。不過考慮到上述多為長期因素,并非短期內喊幾句話就能解決的,所以投資者對短期內消息面也不必過多緊張,操作上仍宜逢低吸納。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才結束沒幾天,“貨幣貶值比賽”又見活躍。周四韓國央行行長及南非財長均暗示,為阻止本國貨幣升值,可能 “有所行動”。從這些事例可以預見,上周的G20會議根本不起作用,空話連篇,貨幣泛濫問題并不易解決。筆者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美國,如果美國不惡意地貶值美元并變相賴掉債務,其余各國又何必壓制本幣?因此筆者認為,全球金融市場失序將是長期狀況。
后市方面,預計A股整理后仍有上行機會,結構性牛市應仍能延續。投資者對股指既不能看得過高,也不能看得太低,前者因農產品必會因股指瘋漲而趁機亂炒,所以就得“悠著點”,政策必然會“引導”,后者因實體經濟不振必然會帶來流動性泛濫,這至少在中短期內會支撐股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