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重工:搶食“余熱鍋爐”680億盛宴
2010-11-02 03:54:44
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張家港
10月25日,陰!
剛剛下過雨的張家港氣溫驟降至15攝氏度左右,大風此時不甘示弱地刮向每一個路人,寬敞的人民西路上行人都紛紛裹緊自己的衣服。
但是位于張家港市楊舍鎮人民西路1號的蘇州海陸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陸重工)(002255,SZ)卻是另一番熱鬧景象。
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出臺,包括海陸重工在內的國內眾多節能環保企業正在摩拳擦掌,力圖駛入快速的企業發展之路。
實地探查工人忙碌 高管奔波
雖然張家港的天氣很冷,但是完全沒有影響到海陸重工積極的工作熱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沒進入廠區大門,一陣陣機械的轟鳴聲就已經傳入耳朵。進入工廠,兩排占地面積不小的生產車間,不時有工人來回穿梭,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廠里這段時間挺忙的,目前車間里正在做的大部分都是國外訂單?!毕铝宪囬g的小王興奮地向記者描述著公司目前的生產狀況,“每年的這個時間段我們都很忙,并且相比來看,我們今年比去年要忙得多?!?br/>
生產車間內,無論是送料的還是下料的工人都是一副忙碌的神情。不僅僅是生產車間一片忙碌,辦公區域的工作人員也處在高度緊張狀態。沿著直通廠區大門的道路走到底右轉,就是海陸重工的辦公大樓,記者看到此時一個給辦公室送材料的工作人員一路小跑沖進樓內。
記者不經意間也加快了腳步,快速進入辦公樓內,發現室內的辦公人員也大都如此,忙碌著手中的工作。據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的高管也因為良好的市場前景,意向訂單隨之增多,大部分都在外面奔波。
“現在徐總(海陸重工董事長徐元生)還在外面開會,我們的幾個銷售副總也都在國外盯著訂單?!笔O隆翱醇摇钡墓径剞k證券事務代表無奈地向記者介紹公司的情況。
公司近日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個季度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9826.79萬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85%。業績的增長從另外一方面也說明公司所有人的忙碌都是為了什么。
而在這一片繁忙景象的背后,浮現出的正是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節能環保企業未來面對的廣闊市場前景。
廣闊前景余熱鍋爐市場空間約680億元
“我們公司主要產品是余熱鍋爐。和常規鍋爐不同,余熱鍋爐中不發生燃燒過程,也沒有燃燒相關的設備。余熱鍋爐與燃氣輪機配合,燃氣輪機的排氣溫度約在500~600℃,進入余熱鍋爐,加熱受熱面中的水,水吸熱變成高溫高壓的蒸汽再進入汽輪機,完成聯合循環。所以,不會產生過多的碳排放,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焙j懼毓ぷC券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介紹。
在10月18日的《決定》中指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中,將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實際早在2009年12月,工信部就已經推出 《鋼鐵企業燒結余熱發電技術推廣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投資超過50億元,在全國37家重點鋼鐵企業對82臺燒結機推廣實施燒結余熱發電;2010年4月,國資委明確要求將節能減排納入大型央企負責人考核體系,預計將推動余熱利用加速發展。
而未來5年,國內余熱鍋爐市場容量巨大,大約有著280億元,國際市場約400億元,合計約680億元,市場前景廣闊。同時余熱鍋爐已經廣泛應用于各行業,并且國內企業已經成功開拓國際市場,海陸重工海外的市場也占到了公司的相當比例。有券商預計,國內余熱鍋爐出口有望繼續保持增長,分享國際市場。
不僅僅是公司的余熱鍋爐項目,海陸重工另外一項收入來源于核承壓設備加工業務。實際上,核電作為新型清潔能源,其設備生產受到國家節能政策與環保政策的支持與鼓勵,在當前大力發展新能源政策的背景下,核電行業也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面臨問題環保技術人才的缺失
海陸重工針對目前廣闊的市場也有著自己的計劃。在2010年的半年報中,公司透露,“完成從原來依靠設計院進行設計,單一制造的基礎上向自主設計邁進,逐步實施從設備制造商向成套產品的設計、制造總包商的戰略轉型。”
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節能環保市場的快速發展,相關技術人才的培養卻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節能環保方面的人才正面臨著相當大的缺口。
有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人才市場上具有豐富經驗的環保技術人才并不好找,一來人才基數本來就不大,二來行業內人才相對穩定,行業間人才的流動又有著技術瓶頸。
據業內專家保守估計,目前全國范圍內需要約50萬的環保能源產業人才,但是當前我國專門從事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僅7萬余人,其中技術人員4萬余人。
當下有兩大類技術人才的需求最大,一是節能技術人才,即有過大型工程項目經驗、可獨立設計大型環境工程項目的專業技術人才。第二類則是技術管理人才,需要對產業中某個專項領域有深刻認識,又具有市場運作經驗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僅在上海這樣的專業管理人才缺口就近10萬。
而海陸重工在2009年年報中也透露,“在公司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對生產計劃的組織、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公司現有的人才已經明顯不足,并嚴重制約了公司今后搶占技術制高點、搶占市場的步伐?!?br/>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