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7 23:16:10
中國只有一個辦法對付美國的貨幣政策:讓惡性泡沫變成良性泡沫。
每經評論員 葉檀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打亂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中國只有一個辦法對付美國的貨幣政策:讓惡性泡沫變成良性泡沫。所謂惡性泡沫,就是把貨幣引導到低效企業與惡性資產中,如日本上世紀90年代之前的房地產泡沫;所謂良性泡沫,就是把貨幣引導到高效企業中,如美國的鐵路泡沫與互聯網泡沫之后,奠定新一輪經濟起飛的基礎。具體而言,在短期內嚴控資本項下資金進入,國內進入加息周期,保障國內民眾的利益。而后做大證券市場資金池,大量吸引有希望、有意愿的企業上市,使上市企業成為中國新一輪產業升級的基石。
資本項目堅決不能大幅放開,而應該小幅有序進入。
10月份,證監會新批準4家QFII,至此取得QFII資格的機構已達103家。從2003年5月23日開始批準QFII進入中國市場,瑞士銀行和野村證券株式會社成為首批獲準投資中國市場的境外投資機構。QFII進入是讓外國投資者可以在管理下直接在國內市場投資,但我們應該有更遠大的抱負,讓全球的優秀企業在中國上市,使中國市場成為全球重要市場。建行總市值全球第一并不值得大吹大擂,東南亞金融危機前泰國等國家均有類似的榮光,這并不能讓泰國一躍而起,成為全球的金融強國。
筆者并不認為加息在目前是個好事,但央行既然已經加息了25個基點,今后的貨幣政策必須以內部穩定為主,避免通脹產生不可預測的后果。貨幣內部穩定的基礎就是加強對資金流入的監管,防止泡沫從農產品期現貨到房地產,全面惡化。
央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4日在北京重申,中國應逐步回歸常態、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基于五方面考慮:一是我國經濟增長得到進一步鞏固;二是反映物價水平的CPI指數呈現上升態勢,且仍有進一步上漲可能;三是我國失業率水平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機前水平;四是國際收支趨于平衡,我國貿易順差增速由負轉正,貿易平衡狀況持續改善;此外,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不斷回落,資產撥備覆蓋率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則建議通過控制資本流入的方法應對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的政策。此時,中國控制資金流入、與CPI的上升步伐同時加息,是貨幣亂世中最明智的選擇。
中國兩大資產池,房地產是惡性泡沫受到嚴厲打壓,剩下來的只有股市,可以成為最大的貨幣蓄水池。
中國香港地區股市已經承受巨大壓力,美國推出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后,提振港股走高,盤中一度逼近25000點大關,創5月23日以來超過29個月新高。
我國的主板市場從2007年以來大盤股不斷融資再融資;而自2009年恢復IPO功能以來,又開始融資狂潮,從策略上沒有錯誤,這也是滬指保持基本穩定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大幅增加,而總市值與股指增加不多,是擴大蓄水池的功能。一年間,中國創業板從無到有,擁有近140家上市公司,但創業板的市盈率高高在上,極高的門檻與僵化的審核思路,使創業板難以成為中國證券市場良性泡沫的發源地。
證券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逆淘汰機制,那些PE腐敗者、投機高管可以輕松成為千萬富豪,而創業企業與誠實的企業家多數沒有從證券市場獲得正確的激勵。截至4日,創業板共有11家公司股東在大宗交易市場上進行減持,累計套現9.44億元。除藍色光標尚未到解禁期、屬流通股股東減持外,其余10家公司均有原始股份解禁,股東累計減持3473.5萬股,套現8.97億元。
有關部門意識到建立正確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在擴大蓄水池的同時,嚴打內幕交易。11月4日,深交所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買賣本公司股票行為的通知》,規定上市公司董監高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6個月內 (含第6個月)申報離職的,自申報離職之日起18個月內不得轉讓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之日起第7個月至第12個月之間(含第7個月、第12個月)申報離職的,自申報離職之日起12個月內不得轉讓其直接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并要求上市公司董監高離職時,應及時以書面形式委托上市公司向深交所申報離職信息。自申報之日起,離職人員所持股份將按通知規定予以鎖定。自申報之日起6個月內,離職人員增持本公司股份也將予以鎖定。
局部性的改革意在打壓投機套現者的熱情,但小打小鬧無法改革激勵機制。降低創業板門檻,對PE腐敗與短期離職套現者征收懲罰性關稅,在創業板與中小板趕緊推出退市機制,讓高效的中小企業成為中國下一輪的經濟龍頭,這才是惡性泡沫良性化的根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