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助推 三聚環保領跑“能源凈化”行業
2010-11-09 01:02:34
受國家各項環保政策制定、落實和“清潔能源”大力發展的雙重影響,“能源清潔”(也稱 “能源凈化”)行業正突飛猛進地發展。
作為“能源凈化”行業里的首家上市公司,2010年4月成功登錄創業板的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用漂亮的業績彰顯了行業發展的迅猛態勢。
公司半年報顯示,在脫硫凈化劑和脫硫催化劑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其他凈化劑和特種催化劑材料及催化劑業務發展勢頭搶眼,今年1~6月,這兩項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264.96%和292.47%。在產能滿負荷的情況下,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實現33.08%的增長,達到2.66億元;凈利潤實現18.11%的增長,達到4189萬元。
三聚環保總經理、副董事長林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公司從事的“能源凈化”不同于焦爐煤氣脫硫、電廠脫硫、污水處理等后端污染治理方式,主要通過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基礎能源的過程清潔化,在基礎能源消費之前就將硫、砷等污染物脫掉,從而在滿足能源消耗的同時,解決環保問題。
也正因如此,中國目前煤炭占據約69%份額的能源結構更離不開“能源凈化”。在國家強力推行環保政策及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的刺激下,“能源凈化”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三聚環保,就是要打造并正在成為“能源凈化”的行業龍頭。
行業集中度趨緊向“服務供應商”轉型
“現在已經到了行業更新換代和整合的轉折點。”林科認為。
林科表示,過去的“能源凈化”主要是為了解決安全問題及化工行業后續生產的需要,只要把硫化物脫除就可以,而且在初期非常掙錢,因此企業多而雜,長期處于低水平的無序競爭狀態。
“現在環保標準大幅提高,對硫含量的控制標準更加苛刻,對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比如砷、汞、氯等脫除精度要求也大幅度提高。‘能源凈化’行業今后必然朝著 ‘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三大綜合方向發展,行業門檻和集中度也隨之將大大提高。”林科說。
據林科初步估算,近10年,行業的市場淘汰率已經達到60%~70%。“現在一個煉廠相當于過去的10個煉廠,小企業沒有技術、資金和人才,絕對支撐不了環保的新要求和大訂單。”
林科表示,公司正在密切關注行業整合,但是目前國內適合整合的優質資源并不多,收購兼并也會適當擇機進行。
“多數企業小而散,所以,公司還是會從增加自身實力、內部整合上下功夫,抑或在市場銷售網點上適當進行整合。”
同時,林科強調,整合一定會是“優勢互補”,而這一點,目前國外可供選擇的機會比較多,公司也在積極尋求各種機會。
在行業更新換代的同時,三聚環保也在積極探索企業自身的優質轉型。
“我們將逐漸完成由‘劑種供應商’向‘服務供應商’的轉型,并即將于2011年推出‘集裝箱’一站式脫硫服務。”林科表示。
據林科介紹,目前,三聚環保正在為此做緊鑼密鼓的準備。尤其是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投產后,三聚環保歷時三年、耗資近千萬元開發的“高硫容脫硫劑”的規模化應用,將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實現了固體脫硫劑的無排放循環使用,從而解決固體脫硫劑廢劑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問題。
這意味著下游客戶如有脫硫需求,不僅不再需要自建固定裝置,不再需要自己承擔裝卸劑種的各種風險,也不再需要為二次污染的廢劑處理發愁,無論在時間上還是成本上,都可以實現雙贏。這無疑給三聚環保的轉型帶來了更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和豐厚的市場收益。
據悉,美國SULFATREAT公司正是通過這種服務模式,在歐美市場獲得了4倍于單純銷售劑種的市場空間。
行業發展向好產能瓶頸待破
林科表示,公司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產能瓶頸,但這個問題很快也會得到解決。公司在沈陽實施的募集資金項目投入生產以后,明年下半年的綜合產能將得到有效提升,“今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依然超過100%,并且有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事實上我們希望這個指標介于80%~90%之間是最為合適的。”林科略顯無奈又信心滿滿地說。
最近三年,三聚環保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7.46%、88.65%和107.27%。事實上,產能利用率超過80%就可視為非良性。這也是引發三聚環保想要由“劑種供應商”轉型思考的重要因素。
三聚環保的“產能瓶頸”其實也正是“能源凈化”行業目前供不應求的表現。其中,國家環保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又成為刺激行業需求的第一大推動力。
據林科介紹,今年是《車用柴油》(GB19147-2009)標準強制性實施的第一年,新標準的車用柴油硫含量將由原指導性標準的0.2%降至0.035%。相關的柴油用加氫催化劑市場需求因此大幅提升。而《標準》經過一年半的過渡期后,將于2011年7月1日在全國實施。油品標準的提高,將擴大公司能源凈化產品、特別是脫硫催化劑的市場空間。
中銀證券研究所發布的《2010年環保產業報告》指出,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國家發改委正在抓緊制定《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預計未來5年,我國環保產業投資需求可達4500億元。
同時,在“十二五”期間,環保投入將達到3萬億以上,其中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在1萬億元左右,我國環保行業未來一段時期將保持年均15%~20%的復合增長率。
“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絕對離不開大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方面的能源支持,而這些基礎能源按照國家現在規定,必須經過凈化后才能使用。”林科同時表示。
據中銀證券研究所預計,固廢處理產業的年增長率將至少達到30%,脫硫、脫氮和除塵等大氣污染處理產業的年增長率約為10%。
談創業板:未來2~3年發展募集資金使用是關鍵
今年4月剛剛登陸創業板的三聚環保,雖然初戰告捷,但身為創業板的一分子,在中國股市特定的宏觀背景下,面對公眾各方審視,也同樣感受到前行中倍增的艱辛和壓力。作為公司三大創始人之一的林科,對此更深有體會。
“首先我相信每一個能夠登陸創業板的公司,都是一顆金色的種子,都是各行業大浪淘沙、脫穎而出的優秀代表。”林科十分認真地說道,“但每一顆金色種子的成長和發展也都必定有著自身客觀規律,更需要時間的考驗和磨練。”
林科認為,無論各方現階段對于創業板評價如何,都必須首先清醒認識到:創業板還只是金色種子的萌芽階段,這個定位也同時決定著創業板上市公司需要頂住各方或高或強的期盼和壓力,踏實走好每一步。
林科坦言,上市最初的一兩年對企業來說是最大的考驗和煎熬,公眾第一要求的可能就是業績不能下滑,“但我認為公司是否能夠由非上市到上市的過程中管理有序、平穩過渡同樣重要,事實上各行業各企業都有其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有的企業甚至可能會出現短期的業績滑坡,但并不影響它長期的良性發展。”
“三年內,所有募集資金怎樣使用最為關鍵。”林科強調,創業板企業這時候最需要冷靜思考,充分論證,花好募集的每一分錢。
對于三聚環保超募資金的使用,林科胸有成竹。
“我們會用好公司的每一分錢。首先一定是我們對高技術持續研發的投入,以保證三聚環保在未來10~20年在整個行業乃至世界上都能夠得到可靠的技術支撐。”林科表示,能夠作為“能源凈化”行業里首家上市公司,三聚環保最關鍵的一點就贏在“科研”。
“我們正在進行的是服務模式的完全升級,從過去純粹提供產品服務向提供技術服務乃至脫硫方案‘一站式’的綜合服務升級,還有我們全國銷售網絡的完善、未來上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和原材料的延伸等,因而,目前公司需要投入的地方還很多。”林科說。
對于目前市場熱議的創業板公司高管“變現”問題,林科認為,從某種角度來講,可以把這看成是一種企業的“自我更新”過程,畢竟企業上市后“二次創業”的各種觀念和能力都需要迅速跟進,需要更大的膽量和毅力,而創業者需要的心胸也包括“消滅自己”,要不斷吸納和創造更強的人才,而不是一定要強化創業者對公司的內部控制。“況且有些企業家為改善自身生活,照顧家庭等各種因素在適當的時機選擇退出、變現,都是可以理解的,這種趨勢一旦形成,越早變現反而越是風險的提前釋放,可以將風險控制在最低。” (李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