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2-08 01:44:00
近期投資者在總體持逢低布局思路前提下,也應密切關注內部和外部形勢,辯證理解外部寬松和我們內部緊縮間的關系。當出現“暫時利空但中線利多”信息時就多逢低建些倉,而當“暫時利多而中線利空”消息出現時則應減持。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二滬深股市探底回升,其中滬綜指一舉突破壓制已久的年線,只是成交額不太理想,使得突破仍需補量確認。收盤滬綜指漲0.65%報2875.86點,深綜指漲1.71%報1309.44點。若扣除新股因素,兩市成交和周一幾乎持平。
早盤股指殺跌似有點情緒化,也可能加息預期、嚴查央企房地產開發貸款等有關,其后的上漲可能和流動性因一些短期因素而稍有緩和相關。此外,外盤的有色、原油走勢較強也大體限制了滬市中相關個股下跌空間,使得股指更難以深跌。
有關房產稅的消息市場預期已久,目前相對明朗化有助于消除一部分不確定性。當房產稅確定性更強時,樓市炒作資金向股市靠攏的幾率上升,所以該消息屬于利多。
加息預期其實也沒太多利空,目前真正構成利空的是11月CPI漲幅大于市場普遍預期的漲4.8%,或者明年貸款規模遠小于市場單相思的數字。還有,農產品、工業品等期貨在調整一波后又再上漲也為潛在利空。
從當前情況看,前兩者不久就將明朗,而農產品、工業品期貨走勢確實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仍應保持謹慎。倫銅已創出新高,美油已逼近每桶90美元,黃金創歷史新高,小麥、棉花、豆油等又蠢蠢欲動。這些跡象委實不可小覷,如果未來嚴重惡化,則中國在制訂明年信貸計劃、貨幣供應量增長目標等方面的余地就會非常小,這對A股是“絕對利空”。
這幾天商品期貨連續反彈,實際上已增加了我國加息的機會。以筆者看來,加息這個東西,其道理和救火也差不多,當然是救得越早,用的資源就越少。就這么簡單的道理,許多人明知,卻在實際操作中迫于種種短期壓力而推遲,最終情況惡化后又常常過度調控。
周邊方面,美聯儲將把量化寬松推進到底,有可能被市場理解成利多,但也應辯證來看,因歐美如此舉動必使我國控通脹難度變大。
歐債危機看似緩和,但仍有大幅惡化可能。周一德國已拒絕了“擴大歐盟7500億美元救助基金規模”的提議,德國也不愿與其他歐盟國一起聯合發行債券。這種情況下,假如“豬國”中出現新問題,不排除德國“更不合作”的可能,如此歐元崩盤這一小概率事件也有發生的幾率。
基于上述考慮,近期投資者在總體持逢低布局思路前提下,也應密切關注內部和外部形勢,辯證理解外部寬松和我們內部緊縮間的關系。當出現“暫時利空但中線利多”信息時就多逢低建些倉,而當“暫時利多而中線利空”消息出現時則應減持。就以最近油價不斷上漲來說,這就是“短多長空”,所以目前頂多逢低建些倉,但至少已不適合追漲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