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0-12-13 16:54:33
有這么一對兒,男生是受過美利堅教育的海龜,熏染了西方友人對財務的自主、公平意識。因此兩人財務基本是AA,房租一人一半,自己的東西自己買。
徐皓
朋友中,大多是未婚“非法”同居男女,住在一個屋檐下很難在財務上分的你清我楚,不過不同性格特征一對對兒們在財務問題的“個人特色”處理都很有意思。
多年未見的同窗好友相聚,說起小兩口(未婚)已在京城花費不菲置產。共同首付,但考慮到“首套房貸”政策,房產證只寫了男方的姓名。“好多朋友都說我傻啊。”女生自嘲。作為沒有法律效應約束的情侶關系,如果感情出現問題,不排除之后的財產分割上會具有“道德風險”。安慰道,這么幾年走過來,如果還不能信任這個人,就白忙活了。
不過馬上有學法律出身的朋友反駁:一定肯定以及確定有必要厘清,以防人財兩失。并奉上自身案例:平日自己的收入用于日常開支,男友收入用于投資理財。但兩人簽訂協議一張:如果日后兩人分手,男友積蓄一人一半。并補充道“這是具有法律效應的!”
人跟人就是這么不一樣。
有這么一對兒,男生是受過美利堅教育的海龜,熏染了西方友人對財務的自主、公平意識。因此兩人財務基本是AA,房租一人一半,自己的東西自己買。女友對此雖無異議,但心里總有些不爽:對錢分的這么清楚!
另一對兒,兩人剛般到一起,男生就迫不及待將“工資本兒”全權上交,財務全憑女友“計劃經濟”。而他那學“財務管理”出生的女友更是用EXCLE自建小賬本兒,資產負債逐筆記錄,一清二楚。
沒有哪種形式是絕對的好或不好。自負收支的雖然少了點“被照顧”的感覺,但享受到無人干涉的財務自由;統籌統支的少了間隙,但在打開皮夾子時也多了思想負擔——畢竟這不是你一個人的錢了。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