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停車費“漲價”北京“治堵”方案征民意
2010-12-14 01:50:48
每經記者 郭小婉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13日),北京市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對《北京市非居住區停車收費調整方案 (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
這篇被冀望為北京市治堵“重拳”的征求意見稿長達5000余字,但被認為對限行、擁堵費和控制機動車增長等市民最關注的問題著墨不多。
由于征求意見稿對占道停車費的解釋不夠明晰,昨日有網友測算出,按照累進加價政策,如果一輛私家車在一類地區白天占道停車14個小時,將要被收取停車費5800余元。對此算法,有專家表示不大可能。
占道停車收費標準提高
征求意見稿將北京市非居住區停車場劃分為三類區域,一類地區為三環路 (含)以內區域及現有CBD商業區、燕莎地區、中關村核心區、翠微商業區等4個重點區域。
截至12月5日,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471.1萬輛,同時以平均每日2000輛左右的速度增加,路邊違法停車是造成擁堵的關鍵因素之一。征求意見稿提出,北京市將按“中心高于外圍、路內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差別化原則,進一步調整停車收費標準。
征求意見稿較大幅度提高了占道停車場的收費標準。一類地區占道停車場的收費標準為每小時10元,并實行累進加價制度,占道停放1小時后,每小時按加價50%收費。”
出乎意料的是,方案公布后,“累進加價制度”的算法引發了爭議。
一種算法是:首小時后收費加價50%,即第一小時為10元,第二小時起為每小時15元,如此,按照白天連續停車(共計14小時)測算,共需支付停車費用205元。
另一種算法理解為遞進式加價,即第一小時為10元,第二小時15元,第三個小時為22.5元,按此測算,連續停車14小時后,需要支付的停車費累計高達5800余元。這一數字令不少網友咋舌。
“我認為,實際算法應是205元,5800元應是一種誤讀,市民不必恐慌。”一位參與制定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的專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記者隨后致電北京市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核實求證,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得到進一步解釋說明。
專家:治本需“組合拳”
根據征求意見稿,北京“治堵”新政主要包括6方面:完善規劃、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車步行交通系統和駐車換乘條件;進一步加強機動車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運輸服務水平等。
上述措施著重于對交通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出行體系的建設,但在限行、擁堵費和控制機動車增長等問題上,并未給出具體時間和實施辦法,僅提到重點區域研究收取擁堵費以及重點路段必要時限時單雙號等。
“實際上,政策減少了強制手段也是無奈之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更嚴厲的措施未在征求意見稿中體現,但不排除有關部門在醞釀。
交通專家、北京市長城友誼獎獲得者徐康明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從征求意見稿中可以看出,北京解決交通問題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大力發展公共交通,二是對機動車需求進行管理。需求管理的做法主要包括4點:強制措施、經濟手段、政府協調性措施和引導市民廣泛參與。
“應該說最快見效的辦法是,采取強制措施減少機動車的增長數量,而市民的配合是一切政策落地的關鍵。”徐康明說。
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11月,北京市已凈增近70萬輛,且呈加速增長態勢,去年全年凈增51.5萬輛。徐康明認為,北京“治堵”已刻不容緩,應盡快降低新增機動車數量,年增20萬輛左右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美國能源基金會北京代表處交通項目主管何東全則表示,針對城市快速發展帶來的交通擁堵“城市病”,任何單一孤立的政策都難奏效,必須形成系統的規劃管理思路和政策“組合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