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上市公司調查

          每經網首頁 > 上市公司調查 > 正文

          內憂外患中突圍 自主品牌各亮奇招

          2010-12-18 03:52:43

          廣汽長豐以退為進重組鑄就三贏格局

          每經記者  梅東哲  發自北京

                  在汽車兼并重組政策出臺之后,廣汽長豐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11月5日,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簽署合資備忘錄,雙方將按照50:50的合資比例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在廣汽集團要約收購廣汽長豐的股份之后,長豐集團將會退出合作,主攻汽車零部件市場。在汽車行業兼并重組案例中,廣汽長豐或第一次達成了三贏的局面。

          廣汽閃電牽手長豐集團

                  在2009年初國家公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就鼓勵一汽、東風、上汽、長安等大型汽車企業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兼并重組,這給廣汽集團向緊鄰的湖南區域進軍打下了最有利的政策基礎。

                  就在外界紛紛猜測長豐歸屬的同時,廣汽與長豐迅速達成了兼并重組意向。2009年5月21日,廣汽與長豐舉行了股份轉讓協議簽字儀式。根據協議,長豐集團將其持有的長豐汽車1.51億股(占長豐汽車總股本的29%)轉讓給廣汽集團,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廣汽集團將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長豐集團持有的長豐汽車股份減少至1.14億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98%,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至此,廣汽與長豐的簽約正式拉開了國內汽車企業兼并重組的帷幕。

                  直到2009年末,廣汽與長豐的重組才算正式敲定。2009年10月10日,長豐汽車發布公告,廣汽集團擬以10.54億元受讓控股股東長豐集團所持有的1.51億股,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并已獲得國資委批準。

          廣汽與長豐達成優勢互補

                  通過這次重組,廣汽一舉獲得了高中低檔的SUV和皮卡產品,有效彌補了產品短板,并為廣汽新合資項目的獲批掃清了障礙,獲得了現成的產能、人才、配套資源等。而通過重組,長豐則獲得了廣汽雄厚的資金支持以及市場運作經驗,曲線獲得轎車“準生證”,同時產能過剩的困局也由此破解。在重組協議中,廣汽承諾力爭五年內在湖南投資約100億元,使合作項目形成約50萬輛的產能規模,銷售收入爭取突破400億元,利稅總額50億元。

                  作為《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頒布實施后跨區域重組第一案,廣汽長豐順利度過磨合期。上半年,廣汽長豐銷量達25246臺,同比增長42.8%,實現了廣汽長豐總經理付守杰提出的“時間過半,銷量過半”的目標。付守杰在此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今年5萬臺的銷售目標雖然創歷史新高,但產能利用率還沒有充分發揮,對于整個產品線也在進行梳理。同時希望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合資合作,一條是開發自主品牌。

          廣汽長豐退市促進資源重組

                  2010年下半年,廣汽長豐的自身發展以及與三菱的合作逐漸發生了變化。三菱將在華遭遇的“邊緣化”危機的原因歸結為沒有股權對等的合資公司。在與東南汽車方面增資遇阻之后,三菱將希望轉向另一合作伙伴廣汽長豐。三菱加緊了與廣汽長豐的交涉,廣汽又一次閃電般做出決斷,將要約收購廣汽長豐,然后與三菱成立股權對等的合資公司。

                  11月5日,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簽署合資備忘錄,雙方將按照50:50的合資比例組建新的合資公司。

                  廣汽長豐重組一年之后,就遭遇了即將退市的局面。然而,廣汽長豐的退出正是代表了一個新的開始。長豐汽車一手打造的獵豹系列產品轉由長豐汽車主導經營,并且與廣汽在湖南組建50:50的汽車零部件投資公司和汽車商貿物流公司,同時自主經營已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了解,廣汽集團和三菱汽車簽署合資諒解備忘錄之后,廣汽集團還將和湖南省政府簽署一個戰略合作協議。有分析指出,長豐集團之所以能夠順利退出廣汽長豐,與湖南省的整體規劃有關,長豐集團今后將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并與廣汽集團在湖南的整車廠配套,目前長豐集團正在全力引入國際零部件企業前來合作。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湖南省汽車整車產能將達到200萬輛以上,其中以轎車為主的乘用車將達180萬輛。

                  廣汽與長豐再次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之下,達成了優勢資源的重新分配與整合。廣汽與三菱加深了合作,成立股權對等合資公司,三菱旗下的SUV產品與技術對廣汽進一步拓寬SUV市場具有重要意義。而長豐通過廣汽的收購將獲得巨額資金,即將成立的零部件工廠也將對廣汽集團形成支持,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

          吉利“鯨吞”沃爾沃改寫世界汽車工業版圖

          每經記者  陳喆  發自北京

                  8年多的關注,歷經1年多的艱苦談判,吉利集團終于把沃爾沃轎車公司全部股權收入囊中。李書福這一“蛇吞象”的壯舉,起碼向世人證明了中國汽車企業的實力,但他更需要證明的是,中國民營汽車企業運營世界級品牌的能力。這對于李書福及其管理團隊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鯨吞沃爾沃

                  從  《每日經濟新聞》2009年6月全國率先獨家披露吉利洽購沃爾沃的消息到最終收購成功,吉利歷經一年半的拉鋸戰才得以“抱得美人歸”。

                  正如一位汽車專家所言,從更高的意義上講,吉利收購沃爾沃不僅僅是一家民營企業簡單的收購行為,而是邁出了中國汽車工業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世界汽車工業的版圖有可能因此而改寫。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從2002年動了收購念頭到吉利收購沃爾沃正式交割完畢,恰好是吉利汽車進行戰略轉型和國際化的過程,收購沃爾沃也成為了吉利正式邁出國際化步伐的標志性事件。

                  李書福多次表態,要堅持沃爾沃的獨立性。他心里清楚:如果把吉利和沃爾沃一起弄成一個不倫不類的混血兒,失敗只能是唯一的結果。只有保持沃爾沃血統的絕對單純,才能在不斷補充新鮮力量的前提下立足瑞典和中國兩大本土市場,繼續延續這一世界級豪華品牌的競爭力。

                  但吉利欠缺高端品牌運作經驗以及中外企業的差異成為坊間質疑其能否將吉利和沃爾沃成功融合的依據。對此李書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來,無論是文化背景還是傳統、歷史、企業精神都不一樣的兩大品牌根本不能強行融合,吉利和沃爾沃必須是完全分別獨立運營的“兄弟”關系,必須最大限度地保持沃爾沃品牌和產品的原汁原味。

          李書福拿什么運營沃爾沃?

                  對沃爾沃的發展方向,李書福表達得很明確:沃爾沃將堅守其安全、質量、環保和現代北歐設計的核心價值,繼續鞏固和加強沃爾沃在歐美市場的傳統地位,積極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市場。而生產全世界最安全、最環保的汽車,保持沃爾沃品牌原有的競爭力是李書福堅定不移的態度。

                  已作出“將調動所有資源經營沃爾沃”承諾的沃爾沃新任董事長李書福需要做的是讓沃爾沃品牌重現輝煌,但復蘇沃爾沃品牌之路依然充滿荊棘。

                  幸運的是,在其收購沃爾沃的過程中,世界汽車工業已經逐漸從泥潭中拔出,沃爾沃也于今年成功實現盈利。

                  此外,新沃爾沃已經把中國市場作為其復蘇的關鍵,并制定了中國與瑞典雙總部并行的策略。而在新沃爾沃的管理團隊中,無論是中外精英組成的董事會,還是媒體多次報道的國內豪華沃爾沃運營團隊,都將為了沃爾沃品牌的重新崛起而不懈努力。目前正在執行的“千人研究生”計劃,以及未來有可能籌劃的沃爾沃商學院,同樣在高、中、低三個層次為今后的沃爾沃運營進行人才儲備。

                  如何生產出原汁原味又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同樣是新沃爾沃的一大挑戰。李書福的做法是,一方面通過收購DSI、聯手江森電控、牽手法國弗吉亞等方式最大限度地還原沃爾沃供應鏈;另一方面將在未來成立中國沃爾沃技術中心,與瑞典沃爾沃技術中心同步,屆時中外技術團隊攜手進行產品開發。李書福曾公開表示,希望能用這款瑞典汽車品牌知名的安全性,推出高端豪華轎車,與寶馬7系和梅塞德斯S級汽車直接展開競爭。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文化之間的差異,盡管新沃爾沃董事會只有李書福和沈暉兩位原吉利的管理層,盡管沈暉也有著豐富的跨國公司管理經驗,但真正考驗李書福的是對這一國際化管理團隊的駕馭能力。

          沃爾沃無礙吉利品牌

                  收購沃爾沃轎車公司和沃爾沃中國項目落地的糾結并沒有阻止李書福實施吉利既有戰略的步伐。上個月,吉利“英倫”品牌正式對外發布,英倫品牌首款車SC5-RV也正式亮相。至此,吉利旗下全球鷹、帝豪、英倫三大品牌的多品牌戰略已經開啟了全面發力的大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與全球鷹和帝豪品牌不同,英倫是吉利旗下唯一帶有國外血統并進行本土化嫁接的全新品牌。

                  據了解,相對于奇瑞推出瑞麒和威麟兩大品牌并分別主打中高端和中低端市場的做法,吉利旗下的三大品牌采取平行推廣的戰略。英倫品牌以關愛家人,重視車輛安全性,成熟理性的消費者為目標人群。

                  吉利銷售公司總經理劉金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鷹、帝豪和英倫品牌是按照各自的品牌訴求和目標人群的不同而區分,并非此前人們想象的三大品牌分別代表著吉利的中、高、低端產品。

                  “為了實現2015年200萬輛的銷售目標,僅靠一個品牌是無法完成任務的,吉利的規劃師未來將研發40多款車充實到旗下的三大品牌,滿足不同的細分市場?!眲⒔鹆荚诮邮苡浾卟稍L時承認,三大品牌依靠不同的品牌訴求來打開市場,在未來品牌的打造過程中,英倫、全球鷹、帝豪都能夠向高端品牌邁進。

                  “今年前十月,吉利實現了32.4萬輛的銷量,今年能夠確保完成此前制定的40萬輛產銷目標,實現同比30%的增長?!奔瘓F副總裁趙福全對記者表示,盡管明年的銷量增長速度有可能較前兩年減緩,但隨著吉利多品牌戰略的推進和產品的豐富,將會穩步地向2015年200萬輛的銷售目標邁進。

          長城汽車擬回歸A股拓平臺重整國內“戰場”

          每經記者  梅東哲  發自北京

                  長城汽車作為自主品牌的出口大戶,旗下“哈弗”系列產品遠銷歐盟,持續增長的訂單讓出口在長城汽車的份額日益上升。

                  相比之下,長城汽車在國內市場的表現卻并沒有那么搶眼,為了重新開拓國內市場,長城發布了A股回歸計劃。如果順利達成,那么長城在國內的發展將會得到更大的助力,走上更廣闊的平臺。

          將在東盟建成五大基地

                  長城汽車的出口量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根據中汽協數據,長城汽車2010年1~11月份總計出口汽車5.09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73.08%。受海外市場銷量持續上升推動,對國際市場十分重視的長城汽車加緊了對東盟市場的開拓。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東盟汽車出口拓展高峰論壇”研討會中,長城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商玉貴表示,到2015年,長城要在東盟建成五大生產基地。長城汽車自2003年開始正式進入東盟市場。東盟國家實現組裝的國家有越南、印尼、菲律賓三個國家,實現整車銷售的有老撾、柬埔寨、緬甸、文萊四個國家,目前正在洽談的組裝合作有馬來西亞、泰國。

                  長城未來的計劃是進一步提高出口份額,拓寬在國際市場的銷售渠道。按照長城汽車的計劃,2010年產能達到50萬輛,銷量目標40萬輛;2011年產能80萬輛,銷量70萬輛;2012年產能110萬輛,銷量100萬輛;2013年產能160萬輛,銷量130萬輛;2014年產能200萬輛,銷量150萬輛。其中,天津、保定將新增產能150萬輛,內銷占70%。預計到2015年產能達到200萬輛,銷量180萬輛。

                  5年后出口量將占長城汽車總銷量的30%,即2015年出口至少達到54萬輛,而今年截至目前,長城出口量僅為5.09萬輛。對此商玉貴表示,目前長城汽車已出口了121個國家,且已在海外建立了76家4S店,而這將成為長城汽車實現海外迅速增量的基石。

          擬回歸A股拓寬發展平臺

                  在大肆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長城汽車并沒有忽視迅速發展的國內市場。長城汽車未來的5年計劃里,國內銷量占據了70%,因此回歸A股成為了實現計劃的必然選擇。長城汽車10月12日在中國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稱若獲得股東批準,將向監管部門申請,在滬市發行不超過1.22億股A股。

                  據了解,長城汽車2008年就曾經提出過發行A股的申請,但被證監會否決。商玉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長城汽車有一定的融資需求,股票發行所籌集的資金將會用于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產能提高。A股融資金額的目標在31億元左右,在未來5年內,長城汽車將會投入至少50億元資金用于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研發。

                  回歸A股一直是長城汽車戰略發展規劃的一部分,商玉貴告訴記者,在A股市場上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將有利于提升長城汽車的品牌知名度與含金量,提高融資效率,拓展國內市場與發展的平臺。

                  長城汽車11月29日發布公告,股東大會正式通過建議發行A股計劃,待中國證監會批準后在上交所上市。

                  而在長城汽車剛剛宣布的五年發展計劃里,將投資5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100億元用于長城在保定的電谷產業園區、100億元投建天津的生產基地等。五年計劃的宏偉目標急需大批資金進行支持,而能否順利回歸A股,將對長城汽車未來在國內市場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

          海馬調結構自主品牌重回一線主流

          每經記者  梅東哲  發自北京

                  “海馬汽車在近兩年最重要的是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特別是對于每一個產品,實現市場和行業的認可。”海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剛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海馬汽車越來越重視提高品牌價值。

                  海馬在推出福美來三代之后,將占總銷量一半的任務寄托在了這款新車上,開始逐漸向一線主流市場回歸。海馬對品牌結構的調整也將會持續進行,同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大開發力度,純電動車普力士已經投入試運行,倡導技術跟隨的海馬汽車也在等待彎道超車的機會。

          海馬重鑄品牌之路

                  中國汽車市場的迅猛發展,吸引了更多的外資企業將資金、技術集中投入,合資企業利用先進的技術以及品牌影響力逐漸牢牢地掌握了一線主流市場的占有份額,同時,隨著合資品牌產品價格的不斷下探,加之合資自主品牌的誕生,給自主品牌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國內自主品牌由于沒有足夠的技術與品牌積淀,在這股洪流之中被甩出了一線品牌市場。海馬汽車曾在與日本馬自達的合作中獲得日方技術支持,正是這些技術成為海馬重返一線品牌市場的基礎。

                  曾經苦于沒有新車型的海馬終于成功打出了旗下最為經典的一張牌,福美來系列的復活讓海馬開始走上向一線品牌回歸的道路?!拔覀兪亲鳛橐粋€自主品牌出現的,我們是有合資背景前身的自主品牌。在產品的品質性能方面,我們希望能夠維持甚至要逐步提高市場對我們這個產品的認知。”海馬汽車銷售公司市場部部長湯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海馬非常重視品牌形象,希望能夠通過對產品質量的提高獲取市場以及行業的認可。

                  時下處于二線的自主品牌紛紛掀起了向一線回歸的狂潮,在奇瑞、吉利發布高端品牌之后,海馬、天津一汽以及華晨等企業,紛紛推出核心戰略產品,希望在與合資品牌的接壤區間內,重新奪回久違的主流市場。

                  海馬對福美來三代的期望極高,選擇在年末車市火熱的時點上市亦可謂用心良苦。吳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福美來三代的策略是  “上市即上量”,盡快回歸A級產品平臺,所有營銷規劃全部按“上市即上量”進行,沒有爬坡的過程,它將占到公司全部銷量的50%。吳剛提出,海馬汽車今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上量,2011年的銷售增長目標肯定不會低于今年,無論市場大勢如何!

          新能源助力品牌向上布局

                  在向A級平臺回歸的同時,海馬并沒有放棄競爭最為激烈的B級汽車市場。海馬旗下的SUV騎士作為投向B級市場的探路軍,上市僅僅半年,銷量就突破了一萬輛。作為海馬目前旗下定位最高的車型,騎士在細分市場上站穩了腳跟。海馬進軍B級汽車市場,品牌向上布局的心情越來越迫切。

                  湯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B級車的開發計劃我們實際上很早就有,2006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做。從當時的市場來判斷,自主品牌應該做什么樣、什么價位的B級車,我們不是很有把握。所以我們做了SUV。”面對目前市場對B級車的需求,海馬加緊了B級車的開發步伐。據海馬內部人士透露,B級轎車已經研發完畢,正在考慮上市時機,而海馬3和普力馬等老產品,將退出現有市場,向新能源車方向發展。

                  在新能源車項目上,海馬基本上以插電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為主。湯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海馬3的民用版已經停產,未來海馬3將成為一個很好的新能源車技術平臺。“第一,純電動車研發是需要時間的,如果用現有的福美來三代來做,這個車要幾年后才能出來;第二,從目前來看,電動車更多集中在政府采購上,民用量不會太大,所以車型、造型上沒有一般家轎那么講究。電動車成本太高了,老款式可以達到國家的政策要求,更經濟、更適用,但有一個前提是,我們自己會做系統集成?!?br/>
                  海馬在新能源汽車項目上采取的戰略是技術跟隨,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技術還不成熟的階段,海馬采取了比較保守的開發策略。吳剛提出,電動車項目是技術跟隨,已經不是簡單的標桿作用,是技術實現,某一個品牌甚至合資品牌現在都很難成為標桿。

                  據了解,在??凇⒑贾?,純電動普力馬已經投入了試運行,明年還將有上千輛普力馬電動車進入杭州市場。

                  隨著福美來三代重回一線市場,B級汽車的開發計劃日漸成熟,海馬3投入新能源技術平臺,海馬在品牌布局上逐漸走向高端市場。一方面,加大對新車型和中高端產品的投入,在鞏固二、三線市場的同時,全力進入一線市場;另一方面,果斷將老車型投入新能源技術開發,加速新興產業發展步伐,借此提升品牌高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一区 | 香蕉亚洲一级国产欧美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日韩综合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