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走高 前11月政策性收糧銳減66%
2010-12-24 01:45:50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來自國家糧食局的數據顯示,1~11月,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糧食收購量,不到企業全部糧食收購量的1/3,同比下降66%。
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購糧,會獲得國家補貼,這些補貼往往占企業利潤的八成左右。今年我國糧食價格走高,在增加國有糧食企業銷售收入的同時,卻也因為政策性收購量減少而使補貼相應減少。因此,在連續4年盈利后,繼續減虧增盈的壓力較大。
為了給企業經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國家糧食局表示,將爭取繼續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加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支持力度、新增產糧(油)大縣獎勵和新增農資綜合補貼等資金。
國有糧企“四連盈”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國有糧食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座談會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任正曉表示,1~11月,全國納入統計的國有糧食企業實現統算盈利40.09億元,其中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統算盈利35.89億元。
這是國有糧食企業自1961年以來第4次實現盈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歷史資料發現,首次盈利出現在2007年,當年實現盈利1.67億元,之后的2008年實現盈利20.9億元;2009年1~10月實現盈利35.31億元。
“國有糧食企業的糧油業務主要分兩種:一種是享受國家補貼的政策性業務,另一種是糧油加工等貿易業務。”業內人士介紹,由于今年小麥托市收購政策啟動時間很短,且玉米沒有進行托市收購,各地糧食部門積極指導企業靈活開展自主糧食購銷,擴大經營量。
任正曉指出,國有糧食企業抓住小麥、玉米、水稻等主要糧食品種價格高走、穩走的市場機會,積極銷售往年收儲的糧食,糧油銷售收入和毛利都有所增加。1~11月全國國有糧食企業銷售糧食(貿易糧)3401億斤,同比增加464億斤,為企業減虧增盈奠定了基礎。
政策性購糧大幅縮水
盡管國有糧食企業今年依然繼續發揮著糧食收購主渠道的作用,但占比明顯少于往年,政策性糧食收購量降幅尤其明顯。
在貿易糧方面,1~11月全國國有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糧食2191億斤,收購量占全社會收購量的46%。而國家糧食局去年1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1~10月,這一數據為2566.18億斤,占比高達60.67%。
在政策糧方面,由于市場糧價上漲,1~11月國有糧食企業托市收購量大幅下降,政策性糧食收購量同比下降6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作為最主要的國有糧食企業之一,中儲糧今年收購托市小麥的總量,幾乎只占到往年的一半,對新季玉米的收購則處于暫停狀態。此前農業部的報告也顯示,今年托市小麥收購量創下了2006年國家首次執行托市政策以來的最低值。
“這對企業收入來源形成較大影響,繼續實現減虧增盈的壓力較大。”任正曉透露,多數國有糧食企業的購銷經營活動主要是政策性糧食收儲,政策性補貼收入占企業全部利潤來源的80%左右,企業自主經營盈利較少。
企業減虧增盈基礎的不牢固開始顯現。從10月開始,全國國有糧食企業統算盈利同比略有下降,吉林、黑龍江、河南等糧食主產省經營狀況有所反復。
對于托市糧收購量銳減現象,業內人士還擔心,國家糧食儲備的減少會加大后期利用平調、拍賣等手段調控糧油市場的難度。
國家糧食局:繼續減稅
不可否認的是,國有糧食企業能夠在今年復雜的糧食市場形勢下繼續保持盈利態勢,各種優惠政策出了大氣力。
但基層企業的歷史遺留問題仍在,目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還有540多億元經營性糧食財務掛賬沒有解決,每年僅利息就要支付30億元左右?!睹咳战洕侣劇酚浾邔Ρ葰v史數據發現,截至去年10月,沒有解決的經營性糧食財務掛賬約為738億元。
“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性糧油承儲企業有關稅收政策,繼續減輕企業稅收負擔。”任正曉表示,還要加大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支持力度,爭取地方政府安排專項資金,給予重點產業化企業專項補助或貸款貼息。抓住國家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家新增產糧(油)大縣獎勵和新增農資綜合補貼等資金。
據了解,目前承擔政策性糧油儲備任務的國有糧食企業享受減免營業稅、印花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優惠,今年前三季度,國有糧食企業稅費負擔同比下降15.5%。
同步播報
“提價”近600元 第三批國儲糖全部成交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了解到,第三批約20萬噸的國儲糖已經在競拍當日(12月22日)全部成交,成交均價6866.56元/噸。
盡管相對第一批國儲糖拋售時的瘋狂局面,目前的新糖報價相對波動幅度小得多,但這批國儲糖的競拍均價卻超過了10月22日的首批拋儲,創下歷史新高。
據悉,在上述約20萬噸國儲糖中,成交最高價為日照凌云海糖廠倉庫的6950元/噸,最低價為山東星光糖廠倉庫和阜新飛雪糖廠倉庫的6760元/噸,競拍均價6866.56元/噸。
在全國食糖價格處于高價的背景下,在最近的3個月里,國家已連續3次拋售3批國儲糖,拋售總量約61萬噸。
回顧此前的兩次拋儲,國儲糖價格基本與市場走向一致。11月22日第二批國儲糖拋售,恰逢糖市走低,該批國儲糖成交均價約6300元/噸,比第一批降約400元。而第三批國儲糖拋售價格高過首批國儲糖拋售均價,創下6866.56元/噸的歷史新高,較第二批國儲糖的拋售價格抬高了近600元。
“隨著傳統‘兩節’銷售旺季的到來,食糖的市場需求加大,進一步加劇了供需緊張局面?!敝型额檰柺称沸袠I研究員周思然分析,年終“兩節”將至是推動糖價上漲的一大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從近幾天產區食糖的報價看,廣西和湛江均比較穩定,并多維持在7000元/噸以下,云南昆明的報價則基本處在7100元/噸左右的高位。據了解,云南地處邊陲,由于路網限制,云南糖價此前多數情況下每噸報價多較廣西要低100多元。
周思然稱,目前進入新舊榨季交替時期,云南食糖庫存空虛,供應量逐漸減少,急需新糖上市,因此與廣西的價差會相應縮小,“而與往年不同的是,受不利天氣影響,今年大部分云南糖廠已經推遲開榨時間,新糖供應不上,糖源緊缺,進一步加劇了云南食糖供需緊張關系?!?br/>
相關新聞
聯合國特使:中國儲糧超安全線兩倍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昨日(12月23日),聯合國食物權特別報告員德舒特(OliverDeSchutter)結束了為期9天的訪華之行,并發布了此次訪華報告的初步結論。
“中國的糧食儲備已超過了聯合國糧農組織所建議的安全水平17%的兩倍,但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钡率嫣胤Q。
另一方面,德舒特也表示,耕地面積縮減,土地大面積退化,使得中國保持現有農業產出的能力面臨威脅?!澳壳爸袊?7%的土地在退化,人均可使用土地面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森林補植方案的開展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自1997年起,中國已經喪失了820萬公頃耕地,耕地面積的萎縮已接近18億畝的警戒線。
德舒特特別強調了發展低碳農業的重要性。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截至2030年,氣候變化會使得農業產出下降5%~10%。要保持當前的生產水平,中國需要采用一種更可持續的種植方式,這種方式在中國云南省已獲得試驗成功。這一模式不僅關系到生態環境問題,鼓勵小農戶使用更少的投入,特別是合成肥料,也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盈利能力,同時防止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降低中國的進口費用。
“如果糧食鏈的源頭不在農田,而在石油、天然氣等,那當這些資源的價格在幾年后達到峰值時,很多國家的農業體系就會受到威脅,并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钡率嫣卣f。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