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0 10:05:10
每經記者 宋元東 張雨 朱蔚淇
隨著勞動力成本提升,特別是對中低收入人群的用工成本大幅提升后,與之對應的是中低端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也將得到提升。這些變化將為A股市場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對此有獨到的看法:首先,農產品價格的上升趨勢遠未結束。如果中國低端勞動力工資水平上升過程還沒有結束,也許還會再維持三五年時間,那么農產品的價格不僅會繼續上升,其速率也會比較快。盡管這種上升需要疊加農產品自身的周期,短期會受到天氣因素、政府調控等影響,但在方向上,農產品價格長期趨勢性上升幾乎不可避免;且越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其價格漲幅一般會越大。因此,依照這種思路可關注農業板塊中的新希望 (000876,收盤價21.42元)、圣農發展 (002299,收盤價37.00元)、登海種業(002041,收盤價65.73元)等個股。
其次,大眾消費和服務的升級。社科院相關統計顯示,在中國全部的適齡勞動人口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教育程度的勞動力占總量的80%,這意味著他們是我國勞動力的主體。這一群體目前每年工資漲幅接近20%,該群體收入的全面提升必將對收入結構和消費的影響很大。因此,可以關注中低端收入人群收入提升后對消費升級影響的個股,如宗申動力(001696,收盤價10.33元),該公司的摩托車主要銷售區域集中在城鄉及農村區域,另外,也可以關注經營中等服裝銷售的相關公司。
最為重要的是,機器將替代非熟練勞動力的趨勢將會越來越大。對此,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高德文表示:“隨著勞動力的短缺,用機器替代非熟練勞動力的浪潮會越來越顯著。”中國機械化程度的上升,意味著人均資本占有量的進一步上升,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在中低端制造業領域資本密集程度的顯著上升,因此可關注在農機終端銷售領域的龍頭吉峰農機(300022,收盤價33.23元),機床行業中的華中數控(300161,收盤價33.30元)、秦川發展 (000837,收盤價16.10元)、昆明機床 (600806,收盤價12.68元)等,以及叉車龍頭企業安徽合力(600761,收盤價19.40元),機 械 自 動 化 的 代 表 機 器 人(300024,收盤價66.00元)等。
8只個股點評
吉峰農機:分享農機高增長成果
2002年至今,我國農機企業產值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1%,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機制造國,2010年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生產總值預計可達到2800億元。
201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顯示,計劃到2020年我國農業機械化率目標為65%,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2億千瓦。據統計,2009年中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為48.8%,農機總動力為8.75億千瓦,據此計算10年內機械化率年均提高1.5%,農機總動力的年增速達到4%。國金證券據此預測農機產值的年均增速為10%~15%,則10年內農機市場規模可達到7000億元~10000億元規模。
吉峰農機 (300022,收盤價33.23元)成功上市后,銷售網絡規模快速擴張,推動銷售收入高速增長,銷售規模居農機連鎖零售行業之首。截至2010年6月,公司共設立106家控股子公司,擁有127家直營連鎖店,750家代理經銷商,過去3年銷售收入年均同比增速達到99%。
國金證券分析師文瑤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我國農村適齡勞動力分布狀況,目前大約有50%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年齡超過40歲。此外,國家最近幾年對西部及農村大力扶持,我國已形成從東南沿海往中西部實現產業轉移的大趨勢,同時國家的撒鄉并鎮、建立農機合作社等措施都有效地擴大了農機的需求。吉峰農機通過近期的快速擴張,已在銷售網絡與品牌上建立了明顯優勢,同時還吸引了昆吾九鼎等產業資本的加盟。因此,在人力成本提升,各種農產品價格長期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對農業機械的需求將進入高速增長期,吉峰農機也將得到相應的回報。
秦川發展:QMK型機床前景廣闊
機床屬于高端裝備制造業范疇,是“十二五”期間我國重點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國都證券分析師魏靜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機床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基礎性設備,目前高端機床進口瓶頸明顯,許多高端精密機床國外企業都不愿意賣給國內企業。因此,今后對機床業的扶持將勢在必行,這也是我國制造業從量上升到質的關鍵所在。”
在去年上半年,秦川發展(000837,收盤價16.10元)研制的YK73200外齒輪磨齒機和YK75200內齒輪成型砂輪磨齒機分別進入到了樣機生產考核和樣機調試階段。“五軸聯動葉片數控磨床項目”完成QMK50A研制,已進入用戶工件加工試驗階段。QMK主要用于飛機發動機葉片磨削,葉片不僅對發動機的安全性有著重要影響,而且也是發動機上的易耗損部件之一,要定期檢修或更換。隨著我國自主研制發動機的逐漸列裝,對發動機葉片的需求也將不斷提升,QMK型機床也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華泰聯合證券認為,該產品有望成為公司未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另外,秦川發展的整體上市步伐不變。去年9月15日,公司公告稱集團公司引進新戰略投資者昆侖天創,同時原有股東對集團公司進行增資。雖然集團整體上市具體時間難以把握,但華泰聯合證券認為,上述行為應是集團整體上市的一個信號。中信建投證券預計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58、0.8元,目標價位為20元。
華中數控: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作為國內數控機床系統的龍頭,上市后一度破發的華中數控(300161,收盤價33.30元),近來強勢反轉,不僅一舉收復破發失地,同時股價還創出上市后的新高。
隨著中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低端產品市場需求將保持平穩或下降,方正證券預計到2015年,中、高檔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有望從38%、2%分別提升至50%、10%。目前,在國產數控機床中,經濟型、中、高檔國產占比分別為95%、20%、1%。
根據 《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要求,到2020年國產中、高檔數控機床用的國產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將達到60%以上,高檔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將提高至20%,中高檔領域數控機床發展空間巨大。
華中數控多年來在數控裝置、伺服驅動裝置、主軸驅動裝置領域保持著較高的市場地位,其中,中、高檔數控裝置連續三年國內第一,2009年市場份額分別為30%、66%;交流伺服驅動裝置、交流主軸驅動裝置國內排名分別為第三、第二,2009年市場份額分別為12%、25%。
國都證券的分析顯示,預計到2015年中、高數控系統需求將達到15萬套以上,復合增長率超過40%。公司的數控系統價格優勢明顯,隨著廠商對公司產品認可,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有望繼續提升。
另外,2006年以來,在中央財政支持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中,華中數控市場占有率達到54.4%。公司與機床廠比,擁有的是細分市場領域,與其他教育服務商比,擁有的是技術、產品優勢。今年,公司通過募集資金擴大數控系統產能,由原年產5000套提高到年產1.5萬套,將實現利潤5634萬元,公司交流伺服驅動器的產能從年產1.2萬套提高到5萬套,將實現利潤2308萬元。國都證券預計公司2011年和2012年每股收益為0.72元、1.11元,給予“推薦”評級。
新希望:“擔保雞”模式被看好
去年9月,新希望(000876,收盤價21.42元)的連續漲停,至今還被投資者津津樂道,經歷過大漲后的新希望在眾多機構眼中仍然具備較強的投資機會,齊魯證券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新希望的最大亮點在于,從2007年開始模仿六和集團發展 “擔保雞”模式。目前,六和集團資產即將注入新希望。招商證券研究員朱衛華表示:“六和目前在山東像開連鎖店一樣密集布局擔保公司,注冊資本合計超過3億元,能杠桿出18億元貸款,按一年6茬雞計算,理論上年可累計發放貸款100億元。”這種模式未來可以拓展到“擔保豬”、“擔保牛”等方面的可行性較大。
董事長劉永好曾對媒體表示,在未來成功實現整體上市后,屆時產值將達到700億元到1000億元。據了解,新希望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拓展海外業務,目前在緬甸、柬埔寨等建了12家飼料生產和養殖企業。除“擔保雞”模式的快速復制外,海外業務增長將成重要利潤來源。
齊魯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謝剛表示:“盡管目前市場對新希望當前的股價有一定分歧,但無論從整個行業景氣度還是‘擔保雞’模式的快速復制來看,未來公司的投資價值都值得期待”。過去3年,飼料、禽類、屠宰和肉制品銷量復合增長率高達40%、60%、37%。未來,六和的飼料業務能否在山東省外(比如遼寧等)復制“價格屠夫”策略,在區域市場采取貼近終端、服務營銷、微利經營的策略,實現快速擴張,將是影響未來六和業績的關鍵所在,其雞鴨苗和肉雞肉鴨屠宰加工服務在山東省內仍有較大空間。
齊魯證券認為,新希望將注入的資產盈利質量高、成長性好,目前估值仍處于農業股最低端。
宗申動力:業務量有望穩步提升
繼其他公司大力發展電力汽車配套產業后,宗申動力(001696,收盤價10.33元)于去年已籌劃涉足動力電池領域。但是,公司最近公告稱其與美國MissionMotors合作以失敗告終。
由于摩托車在城市受到限制,所以其主要的市場是農村,而隨著城鎮及農村人群的收入提升,公司相應的業務量有望得到穩步提升。在過去幾年間,宗申動力的摩托車發動機及通用機械產品均將保持20%~30%的年均增長。受國家“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政策的帶動,以及國家對農機補貼的力度的加強,湘財證券認為,摩托車發動機及通用機械產品未來幾年仍將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
去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國III標準出臺在去年影響了公司的毛利率。生產成本占比90%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下降了3%,下半年原材料價格可能會適度回落。
另外,公司的兩輪摩托車發動機從今年初開始已經切入國III標準,生產成本增加10%,即每臺發動機100元~200元,但這部分可通過產品的漲價消化。
另外,公司發展遵循“汽油動力-柴油動力-油電混動-純電動”的先后主線。產品依然主要是摩托車和通機產品。公司分別與意大利比亞喬集團等,布局摩托車領域未來可能的技術路線,確保公司的先發優勢。
同時,公司擬成立技術研發中心,針對上述四領域開展技術儲備,有望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形成保障。
公司此前的定向增發事宜,需要等待2010年年報審核完成以后,才能如期進入審批程序。因此,這成為了不確定的因素之一。
芭田股份:占據水溶性肥料高點
經過前段時間的小非減持后,
芭田股份(002170,收盤價17.56元)
并未受到影響,股價反而接連走出新高。
年前,在2010年中國水溶性肥料高峰論壇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節水處高祥照介紹,農業部未來在節水農業技術上的投入比目前在“國家測土配方施肥行動”的投入還要大。
同時,國家為了解決今年干旱等極端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此方面投入約為10億元。水溶性肥料和節水農業技術的投入,將是確保未來糧食的豐收和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信達證券認為未來水溶性肥料將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水溶性肥料有望迎來國家和企業聯手推廣,同時相關配套設施科研的投入也將加大。芭田股份在水溶性肥料上具有優勢,結合其“水肥一體化”項目,發揮該項目在灌溉設備上優勢,這使得芭田股份的水溶性肥料產品消費在用戶中具有較強的粘性。
目前,芭田股份的水溶性肥料推廣以及灌溉施肥“三位一體”應用技術開展順利,根據信達證券的模型預測,推斷2011年和2012年水溶性肥料產銷分別達到0.9萬噸、1.8萬噸,創造毛利4600萬元、9360萬元。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化肥行業盈利大幅回升,公司受益于化肥產品的漲價,作為其替代品的復合肥盈利狀況較好,信達證券預計公司今年利潤將超預期。
機器人:特種機器進入軍工行業
機器人(300024,收盤價66.00元)在2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沈陽航天新樂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標的為特種機器系列產品之一——自動轉載機器人系統。協議訂單為1.5億元~1.6億元,預計在2011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3200萬元~4000萬元,這是該公司產品首次進入軍工行業。
國海證券分析顯示,機器人分為兩類:工業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后者衍生出諸如服務機器人、軍用機器人、水下機器人、農業機器人等。在未來,軍用機器人將是國家戰略中的核心力量,已成為世界各國必爭的戰略制高點,不僅體現了國家高科技實力和水平,而且能提升國家整體技術水平。我國近年來對軍用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非常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有體現,并在國家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預研項目中予以重點支持。經過國家計劃的實施,我國在軍用機器人技術方面已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同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預計未來我國軍費開支還將繼續增長,隨著軍隊建設自動化、信息化的深入,國家對軍用機器人的投入力度將會加大。
國海證券認為,公司此次簽訂的軍用機器人訂單協議是其產品正式進入軍品領域的標志性事件,對公司2011年業績顯著貢獻。公司軍品涉及高端科技領域,利潤率能夠達到30%左右。此次與軍方的合作,為后續訂單的簽訂奠定了基礎。同時,在人力成本全面提升的時代,工業機器人的配置將有望得到明顯提升。
另外,公司建設新松南方研究創新中心及產業化基地,主要項目包括激光產業鏈、先進制造裝備、高端自動化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逐步完成區域布局和產業布局。東海證券預測,公司2011年和2012年的每股收益預計分別為1.23元、1.78元,給予“增持”評級。
安徽合力:叉車銷售競爭顯優勢
在大盤回暖過程中,機械板塊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作為工程機械 板 塊 的 安 徽 合 力(600761,收盤價19.40元)也有上佳表現。
國都證券分析師魏靜認為:“隨著企業用工成本的提升,作為企業自動化進程中最常用的叉車將有望率先起到對低端勞動力的替代。”
宏源證券認為,由于未來基建投資將逐步退潮,對于中端叉車的需求占比將有所恢復,這將有利于中端產品(H、G系列)競爭力突出的安微合力。同時,公司2010年出口增速有望超過預期,內燃叉車在發展中國家及資源國的出口增速高達500%,而公司的中端產品在發達國家較有競爭力,未來2011年將繼續受益于海外發達經濟體回暖,從而有望保持較高的出口增速。
目前安徽合力在國內擁有自主的營銷網絡,在國內建立了22個省級營銷網絡和240多家二級代理銷售服務網點,是國內叉車行業最完善,最健全的服務體系。同時,在海外72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海外代理網絡,產品銷往世界13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占公司出口量的60%。
宏源證券預計到公司今年將實現1.13元的每股收益,維護“推薦”評級。
需要注意的是,叉車行業中的強周期性特征,如果未來經濟出現較大波動,宏源證券認為仍可能出現2009年產能過剩現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