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5 02:20:38
業內人士認為,無論從法律范疇還是從操作性來看,徹底叫停文庫模式的要求恐難以實現。
每經記者 莊春暉 發自上海
距離50名作家和出版人3月15日聯合對百度提出維權9天之后,3月24日,維權者代表與百度公司進行了首次談判。最終,因維權方對百度提出的“技術解決手段”無法接受,單方面宣布“談判無任何進展,完全破裂”。百度亦表示,由于對方條件過于苛刻,“我們表示遺憾”。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談判中作家提出了諸多要求,其中包括徹底改變百度文庫的現有模式,所有內容“先審讀、后發布”。但業內人士認為,無論從法律范疇還是從操作性來看,徹底叫停文庫模式的要求恐難以實現。
對于首次談判的結果,百度方面表示,愿意繼續進行新一輪的溝通。“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未來數字出版業會有一條對網民更新更好的服務方式的道路。”
談判雙方分歧巨大
雙方的首次談判地點被選在北京的磨鐵文化公司,公司總裁沈浩波以出版人代表身份參與此次談判。出席談判的還有中國文著協常務副總干事張洪波、行業代表路金波、華楠、慕容雪村、彭浩翔,共6人。
談判從昨日下午2點開始,直到晚上7點半左右,行業代表、出版人路金波首先發出一條微博,稱“與百度談判完全破裂,未取得任何結果。”隨后作家方代表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宣布了這一消息。
按照路金波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的說法,維權作家向百度提出了4點訴求,除了包括道歉和賠償等之外,最尖銳的要求是徹底更改百度文庫的現有模式,對上傳內容“先審讀、后發布”,如技術手段無效,則加強人工前審。
百度后來提出的辦法是,著作權人先將作品全文在百度文庫登記,以便使用技術對比系統進行識別,防止用戶上傳盜版。但該辦法被作家方拒絕。
“百度只是一家公司,作家沒有這個義務。”路金波表示,接下來將轉由文著協、版署及其他代表與百度接觸,不排除作家集體訴訟的可能。
訴訟維權前景難明
談判代表慕容雪村也是此次維權活動的發起人之一。他表示,早在半年之前就已在醞釀此次維權活動,公開信在去年就已完成,此后一直在聯絡各作家簽名。
這封名為 《3·15中國作家討百度書》的公開信在今年3月15日被公開發表并迅速傳播開來,維權者包括賈平凹、劉心武、閻連科、麥家、韓寒等50位國內著名作家、出版人。
維權的作家們還發動各種關系,試圖與百度進行公開對話。慕容雪村坦言,由于種種原因,作家們不會輕易將百度告上法庭,抗議和爭取輿論支持是目前最有效的方式。
不過,在互聯網律師于國富看來,作家們短期未起訴百度的真正原因是法律上難操勝券。他認為,百度文庫屬于 “實質性非侵權用途”性質的產品,不能因為這樣的產品被用于侵權,就推定該產品的提供者有意幫助他人侵權。在一款產品具有 “實質性非侵權用途”的情況下,法律不能簡單以該產品可能被用于侵權用途而對該產品“判處死刑”。在此之前,唱片行業對搜索引擎發起的訴訟鮮有勝訴便是基于這一原因。
因此有分析人士認為,作家們提出的 “徹底更改百度文庫現有模式”的辦法在現有法律框架內恐難獲支持。從操作性來說,百度作為一家搜索引擎,也不可能做到像門戶網站那樣對所有網民上傳的每個內容進行人工審讀。
百度提出技術解決方案
不過,百度方面并未回避作家們確實遭遇侵權的現實,在談判前,百度提出一份技術手段解決文庫版權問題的計劃。
計劃中,百度提出將使用“文庫版權作品DNA比對識別”技術從源頭控制用戶對侵權作品的上傳。百度副總裁朱光稱,通過該技術不僅可以系統清除文庫中網友已經上傳的侵權作品,也使得將來侵權作品在上傳時能被系統自動拒絕,從源頭上控制侵權作品的傳播。預計此項新技術將于4月中旬開始上線運行,5月1日正式上線。
此外,百度公司還表示將在近期向全國近600家出版社、文著協、作協等相關機構主動發放快速處理賬號,經認證后開設綠色舉報通道。當以這些賬號向“文庫投訴中心”投訴時,依據各個版權機構提供的版權擁有列表,不再需要舉報人單獨提供版權證明,百度將進行快速優先處理。
“我們也在進一步探索廣告分成模式,在這種合作模式基礎上,用戶仍可以享受免費閱讀,同時版權方可以通過廣告分成的方式獲得應有的收益,我們也在為此進行積極的準備。”朱光表示。
雙方首次談判后,百度公司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很遺憾,對方提出的條件過于苛刻,我們愿意繼續與其他作家、出版社及出版方進行新一輪的溝通。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未來數字出版業會有一條對網民更新更好的服務方式的道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