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4 01:32:50
雖然中石化廣東分公司新聞發言人稱“這批酒是公司正常的商品購進,屬于公司‘非油品’經營項目”。但是,我們也看到相關知情人稱“沒聽說也沒見過公司出售這些高檔酒,網曝所購酒部分是用于接待”。
正如網友調侃的話語那樣,老百姓不斷抱怨石油漲價,背后的原因“找到了”,因此“釋然了”,為什么?“如此紙醉金迷、如此極盡奢糜,油價焉能不漲?如果不漲,如果不把他們的高消費轉嫁給消費者,難道讓中石化這些領導自己買單!?”也有網友調侃稱,“看來咱們的汽車喝的高價油,是茅臺酒勾兌的。”
先不管中石化廣東石油分公司購買的這些高檔酒是干什么用的,中石化高層的奢侈浪費,并非今天才被曝光。被依法判處死緩的中石化原老總陳同海就有一句“名言”:“每月交際花一二百萬算什么,公司一年上繳稅款二百多億。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據悉,陳同海在中石化集團內揮霍是出了名的,平均算下來,他每日揮霍超過4萬元。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把詳細的天價酒單放到網上曝光的中石化內部員工。如果不是中石化后院起火,公眾盡管對成品油漲價很憤怒,對中石化利潤流向充滿質疑,也不可能對中石化的揮金如土了解如此之真切。從裸油價到陳同海案,從天價吊燈到天價酒單,缺乏道德血液的中石化屢被民眾炮轟并不奇怪。
適當的職務消費有助于履行職責,但是中石化高管的職務消費在實踐中被扭曲成了窮奢極欲。不僅內部員工不滿,廣大深受高油價困擾的國民股東更是憤怒。年報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三大石油商利潤總額高達2649.91億元,折合每天凈賺7.3億元。其中,中石化去年凈利潤達707.13億元。
既然中石化去年凈賺700多個億,既然中石化有錢一擲萬金買洋酒、買茅臺酒,又有什么理由不斷哭窮鬧漲價呢?最近,17個行業協會被國家發改委約談要求暫緩漲價,而成品油漲價卻一路綠燈,如何服眾?盡管發改委與石油巨頭總把“與國際油價接軌”掛在嘴邊,但是據有關信息披露,中國進口石油的比例是55%,而45%的原油采自國內。而政府對開采國內石油收取的特別收益金十分低廉,石油巨頭廉價開發國內石油,然后把所有成品油按國際價格賣給民眾。這次中石化的天價酒單,就是扇向高油價的一記耳光。
中石化是花納稅人錢投資的國有企業,并非私人公司,不僅內部員工有權表達不滿,每一個國民股東都有權對天價酒單提出質疑。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施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已經把公共企事業單位納入了政府信息公開的范疇,我們希望國有企業的詳細賬本能盡快公開。
實際上,不僅是天價酒單、天價吊燈刺痛民眾的眼球,公眾一直詬病的企業腐敗、高管天價年薪、員工高福利、產品高成本、高價格、公務消費等國企積弊,已經揭開了包括中石化在內的央企利潤去向不明、社會責任履行不力的體制病灶。
如何革除體制病灶,督促紙醉金迷的中石化等央企履行社會責任、還利于民值得探討與反思。依照《反壟斷法》的要求,從完善制度入手,充分引入、激活并且保護好合法的市場競爭,讓經營者在合法市場框架內充分博弈,依靠市場的力量逐步打破少數央企“一枝獨秀”的壟斷局面,十分必要。
而在壟斷地位暫時無法打破的當下,一方面,審計部門要加強審計監督,國資委要不負人民的重托,切實盡到監管責任。增加其產品成本、定價與員工工資福利支出的透明度,讓高管薪酬、員工福利接受公眾監督;另一方面,在保證內部員工對央企高管職務消費監督權利的同時,要健全職務消費管理制度,通過嚴格的財務預算,從嚴控制職務消費支出,遏制腐敗浪費行為。
總之,不再讓廣大無辜消費者為天價酒買單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