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0 02:48:21
“之前,生豬收購價每斤只有5元多、6元多,后來才漲到每斤7.5元,在‘3·15’曝光瘦肉精之前,基本上就是這個價格。”溫縣養殖戶郭師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瘦肉精遭央視曝光后,“雖然我們不使用瘦肉精,但來收豬的也已經很少了。以前不管你啥時候有豬,每時每刻都會有人來收,但現在都不來了。”伴隨收購力度下降的是收購價的下跌,“現在跌到7.3元,更低的也有,關鍵是不好賣,來買的人收購量也不大。”
“濟源雙匯全面停產整頓,當然不可能再做任何收購原料行為。”濟源雙匯新任經理謝笑夫說。
“這件事對我們影響很大。剛出事那會是搞大檢查。這段時間市場不能流通,因此豬都賣不出去。”獲嘉縣養殖戶張師傅告訴記者,“現在市場慢慢活了,大豬有人收了,但是價格跌了,我們這里跌到每斤7.1元到7.2元。”之前,溫縣的郭師傅也曾向記者介紹,以每頭生豬200斤、每斤7.5元計價,除去飼料等費用,每頭豬大概可以賺200元。而如以目前的收購價7.1元計算,每頭生豬的售價將減少80元,“現在查得也嚴格了,檢驗檢疫相關的費用也要我們出,每頭豬又是3到4元的費用,不然不讓賣。”張師傅說,“所以我們沒啥積極性,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只能這樣了。”
大型養豬場的情況則相對較好,獲嘉縣阿九牧業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豬價確實已經跌到7.1元左右,畜牧局等部門也查得更緊了,我們每頭豬要交3元的檢疫費,但總體情況還相對較好,能支撐。”
專賣店:仍售雙匯產品4月19日,記者聯系了多名常年在濟源周邊地區收購生豬的豬販發現,大部分豬販已相當謹慎,“現在不收豬。”多位豬販子稱。
“現在只有不含瘦肉精的豬才收。”一名豬販子告訴記者,“不過我們的收購價只出6元多,雙匯不收我們就拉到濟源其他地方。”另一名豬販子則告訴記者:“我們的肉都拉到其他食品公司,收購價基本上還在7.1元左右。”
雙匯冷鮮肉濟源銷售總代理郭玉婷則向記者稱,事發后,濟源雙匯已將產品退款結清,“現在銷售已經出現了回穩的跡象”。郭表示,她負責濟源地區59家冷鮮肉超市,每年銷售約700噸至800噸濟源雙匯冷鮮肉。記者連日在濟源探訪發現,當地數家雙匯專賣店仍在銷售雙匯產品,“但我們的產品不是從濟源拿的貨。”營業員告訴記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