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2 02:49:52
日本汽車工業在地震和海嘯造成的困境之中,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走出陰影,還是個未知數。
日前,日產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卡洛斯·戈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短期而言,我們需要一種非常強大的相互協調,日本整車制造商需要一起攜手合作,才能夠解決這個危機,盡早讓我們所有的供應商回到正常的生產水平,與此同時我們要找到其他的供貨資源。”
地震考驗供應鏈強度日產福島工廠離福島核電廠并不遠,戈恩曾在地震發生之后親赴災區現場,對工廠受災情況進行考察。戈恩到達的時候工廠已經停工,受核輻射擴散的影響,許多企業的高層紛紛撤離受災區域,而戈恩的到來則讓員工備受鼓舞。
戈恩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親自到福島,主要是鼓勵人們回到那里,支持在廠的員工。我們希望我們可以重建,我們不會放棄這個工廠。”
目前,日本汽車制造商的工廠逐漸以低產能的模式恢復運作,零部件以及整車的運輸、出口業務也已經開始恢復。然而,地震之后的半個月里,各大日本汽車企業均陷入了停產狀態,在這半個月的真空期中,日本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失去了平衡,其中存在的弊端開始逐漸顯現。全球汽車工業對日本汽車零部件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多個國家、多個品牌的汽車工廠間斷性停工,產能大幅下降。
“地震是一個危機,但是危機發生的同時我們看一下我們的供應鏈深度,而不僅僅是本地化。我們也認為,這樣的一個(供應鏈)本地化的深入程度還不夠。”
2011年115萬輛銷售計劃不變在日本本土工廠產能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日產希望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其他供貨貨源,在中國和新加坡都有此計劃。日產計劃從當地取貨,并尋找其他不同的資源,從而避免生產大幅下滑。
日產2011年在華銷售預期為115萬輛,但是這是在地震發生之前的數據。盡管如此,戈恩對日產的復蘇情況以及今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非常樂觀,強調115萬輛的銷售預期將不會改變。
戈恩表示:“盡管有可能大家會覺得,首先,第一個月度的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恢復到原來的市場規模,但是后面我們是可以恢復的,我們非常有信心,對汽車銷售的年度預測沒有任何的影響。其次,我們也深深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周內可以有好的措施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計劃。”
中國汽車市場擁有很大的潛力,日產在中國市場連續幾年實現兩位數的增長。目前,日產和其他日系汽車制造商遇到的危機是產能不足,產能可能跟不上市場的需求。
因此,戈恩認為,中國的市場最基本的一個變化要到來了。相比13%、15%、17%等兩位數的增長率,7%~8%的增長率更符合企業的發展規律。戈恩表示,“這應該是大家樂意看到的,對企業來說,市場越大需求越好當然很好,但是我們更愿意看到的是市場穩定增長。這樣企業才可以把自己工作做得更好,才可以更好地滿足人們需求,以一種持續的發展來做到對品質的要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