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上市公司調查

          每經網首頁 > 上市公司調查 > 正文

          貨幣政策報告解讀:利率工具再出鞘?

          2011-05-08 08:44:29

          每經記者  楊可瞻

              透過美聯儲褐皮書,可以一窺美國經濟晴雨。但這并非屬于聯儲“專利”。本周,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1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字里行間,正向市場微妙地傳遞著政策意圖。

              1000個讀者眼里就有1000個莎士比亞。央行這份最新的貨幣政策報告,同樣讓市場對于利率工具使用的分歧,變得異常明顯。

          經濟下行壓力鉗制加息動能

              據報告披露,央行認為,政策目標要同時兼顧經濟增長和穩定物價。處理好控制貨幣總量和改善經濟結構的關系。具體來說,要繼續加強流動性管理,把好流動性總閘門。存款準備金率工具針對由外匯占款等因素導致的偏多流動性,其運用力度和調整空間取決于多個可變的條件,因此不存在絕對上限。會根據形勢發展要求,繼續運用利率等價格調控手段。

              記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央行稍微調整了下一個階段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表述順序。2010年四季度報告表述為,繼續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價格和數量工具。但本次表述卻換為,綜合運用好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多種價格和數量工具。相比之下,利率從首位悄然滑落至末尾。另外,對物價判斷,也從“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變為“穩定物價和管好通脹預期是關鍵”。

              從政策目標表述看,央行未來是否還加息,關鍵看經濟增長以及通脹形勢。五一節期間,央行沒有加息令市場感到意外,這是否預示著,其年內將更加謹慎動用價格工具?

              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李迅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貨幣政策報告與上一次沒有太大變化,仍強調保持緊縮的貨幣政策不變。但一個關鍵問題是,截至今年1季度末,金融機構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已升至6.91%,房貸平均利率為6.17%。前者已接近2007年末上一次加息結束時7.25%的平均利率水平。加上4月PMI環比回落,顯示企業投資意愿下降,都會給央行加息施加阻力。畢竟政策目標強調了要兼顧經濟增長和穩定物價。如果二季度甚至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央行很可能會放緩加息步伐。從目前情況看,年內尚有1次加息。另一大不確定因素是,大宗商品市場本周大幅回調。雖然未來回調幅度還不好預測,但有人相信這將是一輪牛市的結束。如果商品價格持續回落,無疑將減緩購進價格指數上漲的壓力,自然央行再加息的壓力就小很多了。

              國泰君安認為,從貸款基準利率看,目前六個月至一年(含一年)貸款基準利率6.31%的水平與2007年末7.47%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但考慮到利率上浮比例的增加,實際貸款利率已與2007年末峰值相差不遠,而且考慮到目前經濟增長動力遠不如2007年時強勁,因而企業應難以承受更高的利率水平,再次上調貸款利率的概率已微乎其微。

              事實上,經濟逐步走軟甚至在下半年面臨下行風險早有先兆。數據顯示,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9,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為3月以來首次環比下跌。從分項指標看,4月的需求、出口和生產均有所回落。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3.8,環比下降1.4個百分點。石油加工、交運、化纖及橡膠塑料等行業需求均回落;4月出口訂單指數51.3,環比降1.2個百分點;4月生產指數為55.3,環比降0.4個百分點。其中石化、化學原料、醫藥制造和化學原料行業生產回落明顯。不過好消息是,4月購進價格指數環比降2.1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較3月擴大。顯示上游漲價有一定緩解。

              通脹水平同樣是央行是否加息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今年3月,CPI同比上漲5.4%,創32個月來新高。但隨著近月來蔬菜等食品價格回落,越來越多人開始相信,CPI將在2季度見頂。資料顯示,4.25~5.1期間,食品價格較上一周下降0.3%,連續第5周回落。其中蔬菜價格急挫4.2%。水果和蛋類分別下降0.2%和0.1%。上漲的包括糧食、肉類、禽類和食糖。由于食品占CPI權重約30%。一旦其持續走低,無疑將部分緩解通脹壓力。

              記者了解到,就4月CPI形勢,路透調查34位分析師顯示,4月CPI預計同比上漲5.2%,PPI同比升7%。暗示物價環比回落但上漲壓力依然較大。另外,據高盛亞洲預測,4月份CPI、PPI同比和環比都將有不同程度趨緩,體現了緊縮政策效果。但同時實體經濟增速也將放緩。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將從1~3月的25.0%放緩至1~4月的24.9%。

              平安證券首席宏觀經濟研究員孫方紅卻指出,年內繼續加息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排除任何其他因素,央行首先必須完成其政策目標,即改變負利率環境。否則資金肯定會流向商品而非銀行。不過,在美聯儲加息前,央行更多是考慮了海內外環境。因為過快提升利率可能引起熱錢加速流入,從而導致外匯占款升高。而若明年聯儲能提升利率,央行更多可以根據國內情況來決定加息節奏。

          數量型工具或將成未來首選

              貨幣政策報告中,又傳遞出怎樣的數量型工具使用意圖?

              南華期貨宏觀總監張一偉認為,央行未來更傾向于使用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兩大數量型工具。首先,央行必須用存準率來對沖不斷提升的外匯占款。這主要是人民幣加速升值和美聯儲一直維持寬松政策造成的。其次,近期央票一級市場利率已高于二級市場,解決了長期以來的倒掛問題。隨著央票到期量增加,通過發行央票或者正回購來對沖到期資金肯定是較好辦法。不過,5月到期資金較少。一旦4月外匯占款增加,調存準率可能性將大于凈回籠。畢竟央票需要付息,其負擔總發行量較大。至于存準率無絕對上限,這更可能是一個政策博弈。如果某天存準率達到25%,市場可能會認為央行將不得不加息。但提出這句話,會在強化數量工具預期同時減輕加息預期。

              本周四,央行發行了60億元3個月央票,發行量較上周減少一半。周二的一年期央票,發行量較節前一周大增,至520億元。收益率持穩于3.3058%。同日,央行進行了33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按此計算,本周公開市場將凈投放670億元。另外,5月到期央票超過5000億元。考慮到4月可能超過3000億元的新增外匯占款,央行恐怕需要再提存準率來對沖流動性。

              “盡管3月央票發行利率不再倒掛,但仍愁買家,這也可以從近周連續凈投放看出來”,某基金研究員坦言,“在央票不好發出來下,央行要對沖到期流動性,恐怕只有再調高存準率。”

          相關新聞

          5月提準或非年內收官機構慎對中長期流動性

          每經記者  賀麒麟  發自上海

              調與不調,已不是市場對5月份存準率工具的判斷焦點。當前投資者的關注點集中于,若5月份存準率上調,是否會成為年內最后一次。業內人士表示,今年外匯占款仍將保持較快增勢,央行重申存款準備金率工具不存在絕對上限,因此提準進程是否步入尾聲目前尚難判斷。

          5月提準或非年內收官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指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屬于對沖貨幣投放的中性行為,當前的貨幣被動投放增長來源于公開市場到期規模上升和外匯占款增長兩個方面。

              “公開市場操作的情況,市場能夠及時獲悉;但外匯占款這部分則只有監管層才能即時掌握。”一機構債券主管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從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來看,其靈活性在增強,通過每周凈投放或凈回籠的微調,來維持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和資金價格的相對穩定。

              市場人士分析,央行為降低成本選用存款準備金率替代央票,這也就意味著上調準備金率發揮的是替代效應而非緊縮效應。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鄂永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央行報告特別提到,存準率上調是針對外匯流入;而外匯占款現在處于歷史高水平,今年外匯占款將保持較快增勢。

              “而且,央行重申存款準備金率工具不存在絕對上限,因此5月份不一定是年內最后一次上調存準率,后續仍可能繼續動用這一工具來管理流動性。”鄂永健稱。

              根據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11年第一季度,我國外匯總體保持凈流入態勢;預計2011年未來三個季度,我國仍將保持外匯資金凈流入格局。

          機構慎對中長期流動性

              業內人士并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未來存準率上調的頻率不如前期,且貨幣緊縮的任務可能更多地轉向利率工具的使用。

              上海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胡月曉表示,由于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通貨膨脹持續,以及經濟增長目標的調整,貨幣政策加息進程就此結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盡管當前銀行間貨幣市場資金面保持寬松,但機構對中長期流動性持謹慎態度。“跨月資金的供給偏少,反映出機構對中長期流動性持謹慎態度。”前述主管指出,市場關注國際匯市的波動會否影響新增外匯占款的走勢、下周公布的4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以及央行后續的政策出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一区自拍偷拍 | 色香视频国产系列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欧美一区 |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 欧美黑人一级在线是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