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03 01:35:35
而對于日前媒體報道的“十家信托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被叫?!?,銀監會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并未叫停房地產信托業務。之前,銀監會兩次對媒體公開表示,對于信托公司的房地產信托業務要求并無新的變化。
一位信托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控制房地產信托發展節奏,意味著規模可能會受到限制,但這也正是可以促進信托公司走出房地產領域,走向多元化的一個契機。
控制房地產信托發展節奏“‘窗口指導’的這份文件當中,并沒有提及相關規??刂频膬热荩矝]有叫停房地產業務,只是說信托公司發展房地產信托的這種節奏要控制一下,這也相當于是一種風險提示?!币晃淮笮托磐泄救耸扛嬖V《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根據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新發行的信托產品中,有57款產品投資于房地產,占比為23.27%,比3月份上升27個基點。新發行的各期限房地產信托產品預期收益均高于市場的平均值,尤其是3年以上的房地產信托產品,其預期收益率均達到15%。同時,就在上周,新發的房地產信托產品占比也達到了47.83%。
“監管層此次控制的規模,主要在于房地產貸款類產品的發行,而對于股權類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行并沒有限制。”文章開頭的信托公司負責人對記者稱,某些信托公司房地產業務仍然是最大的一塊,甚至超過60%,房地產業務規??刂茖@部分信托公司而言,必然帶來很大的沖擊。
根據信托業協會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按照信托公司資金投資方向,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余額為4868.88億元,占比達到15.58%,僅次于基礎產業投資。今年累計新增投資房地產的信托資金規模為710.98億元。
上述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分析認為,銀監會之前發放的《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已經讓很多信托公司減少了風險系數較高的業務,其中房地產業務的風險系數也較高?!拔艺J為,只要不出事,控制好風險,監管層也不會說將房地產信托業務的路堵死。只不過,風險管控會更趨嚴格。”
該人士也坦言,隨著銀行的資金收緊,房地產信托也成為了房地產商融資的一個突破口,而在議價能力上較以前強很多,收益率也相對高一些,這也是今年以來房地產信托有所回暖的原因之一。
窗口指導未涉及保障房信托根據信托公司人士的介紹,在監管層此次房地產信托“窗口指導”文件中,并未對投資保障房的業務提出相關要求。
根據用益信托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共有9家信托公司發行了21款保障房集合信托項目,發行規模為65億元,其投資方向為安居工程和棚戶區改造。而去年一年保障房信托的發行量僅為23款,發行規模為70.79億元。
盡管今年以來,信托市場凸顯出對保障房的投資興趣。但是在上述信托公司負責人看來,保障房是為信托公司打開了大門,但是信托公司愿不愿意進去還是一個問題?!耙驗榇_實賺不到錢?!彼寡浴?/p>
數據顯示,去年至今年發行的保障房信托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基本上都在8%以上,最高的預期收益率也超過10%。
北京信澤金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保障房肯定是一個大蛋糕,但是由于類別較多,再加上對于資金的投入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落實,并且信托公司也只是保障房融資的一個小眾市場,所以目前很多信托公司也不太愿意參與進去。
醞釀多元化轉向“其實早就該轉向了!”上述信托公司負責人在談及信托公司未來發展的趨勢稱。該負責人口中提及的“轉向”正是指從房地產業務為主導的模式轉向多元化。
該負責人表示,“現在有那么多從低風險到高風險的投資,為什么就一定要盯住房地產市場呢?再加上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北京,信托公司早就該轉向了。我們從3年前開始,就在做轉向工作,主要是往私人銀行方面轉,做高端的財富管理。”
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柯卡生曾表示,今后將力爭在3~5年內使信托公司盈利模式有較大轉變,真正體現信托原理,充分發揮信托功能,發展成為面向合格投資者、主要提供資產管理、投資銀行業務等服務的專業理財機構。
王巍告訴記者,其實目前已經有很多信托公司在醞釀更加多元化的業務,可能會在人才的配置上面存在些壓力,但這是一個趨勢。
王巍分析,目前信托公司轉向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趨勢,首先是有高附加值的產業,如礦產、能源等項目,其次則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權投融資或者定向增發,另外還有一些細分市場的深入發展,比如準金融業務領域,小額貸、消費金融等方面。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也表示,多元化其實不是如想象的那么簡單,盡管的確有足夠的市場可以讓信托公司去投資,但是受很多條件限制,需要慢慢轉型。
“目前控制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展,對信托整個行業有較大的負面沖擊。因為房地產信托業務的規模占比不大,但其利潤貢獻率較高,存量較大,完全有能力支撐信托公司2~3年的轉型過渡期?!蓖跷∠蛴浾弑硎?。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