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4 02:15:47
2008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指導下,黑龍江省部分國有地方糧庫收購大量臨儲糧,但2009年臨儲糧開始被陸續調出。2010年該省農業大豐收,糧食總產量突破1000億斤。
本該在這個時候補庫,但由于臨儲糧政策無法和市場對接,很多國有地方糧庫都沒有收購臨儲糧,無法進行有效補庫,使得庫存持續減少。
對此,東方紅糧庫副主任崔振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幾年臨儲糧的收購價要比市場價偏低至少5分錢/斤。沒有臨儲糧可收,又缺乏銀行貸款,補庫談何容易。
“收糧多元主體的介入,雖然解決了農民賣糧難問題,但這些糧食多被加工企業收購,糧食深加工量逐漸增多,真正用于人們食用的糧食總量并不一定增多。”崔補充道。
記者獲悉,目前,包括東金集團、神農集團、綏化農墾局等在內的糧食收購企業,已在蘭西境內開展土地規模經營,投資規模已經過億。
吉林省糧食經濟學會秘書長劉笑然認為,2010年以來,我國糧食市場出現供給偏緊、價格上漲的趨勢,價格上漲突出表現在玉米、粳稻上,主要原因是消費增長比較快。“消費增長快于糧食產量增長數量,因此導致部分品種出現供給趨緊,而且還挖(空)了庫存。”劉笑然說。
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自去年以來,國家連續十幾次出臺相關糧食調控政策,其中包括:取消深加工企業的出口退稅、臨時取消增值稅抵扣、約談企業要求不漲價、限制深加工企業收購等。
劉笑然認為:“這些措施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部分倉儲企業的補庫能達到40%就不錯了。”
對此,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李國祥表示,黑龍江、吉林兩省是全國主要商品糧產區,由于連續兩年缺乏資金收糧,部分國有地方糧庫已經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長此以往,將影響糧庫的收儲能力,進而影響到我國調控糧食市場的能力。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