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2 01:40:24
6月20日,毅昌股份遭遇暴跌洗禮,全天重挫9.79%,成交量激增至547.22萬股,換手率也高達5.27%。不過空頭似乎還沒宣泄完畢,昨日(6月21日)毅昌股份續跌3.73%。公告隨后顯示,其始作俑者正是公司的兩位發起人股東。
每經記者 趙陽戈
毅昌股份(002420,收盤價8.78元)的投資者最近可能非常郁悶,因為公司股價近期頻遭重挫,而做空的主要動力還是公司的發起人。
不但股價表現不給力,公司業績增速也大幅縮水。公司董秘也坦言,今年將是公司艱難的一年。
發起人減持導致暴跌
6月20日,毅昌股份遭遇暴跌洗禮,全天重挫9.79%,成交量激增至547.22萬股,換手率也高達5.27%。不過空頭似乎還沒宣泄完畢,昨日(6月21日)毅昌股份續跌3.73%。公告隨后顯示,其始作俑者正是公司的兩位發起人股東。
根據公司公告,6月17日,公司發起人股東袁顏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200.5萬股,當時的接盤方是廣發證券廣州黃埔大道營業部,減持后袁顏持股數為2003.5萬股,占總股本的4.996%,袁顏還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仍有可能繼續減持。
同時,公司董秘楊歡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另一股東戰穎還有一次減持發生在6月7日,其減持前持有400萬股,減持后就徹底套現出局了,當時接盤方是海通證券??邶埨ケ甭窢I業部。資料顯示,戰穎和袁顏減持的股份均來自6月2日解禁的限售股。根據公開信息,戰穎也是公司的發起人之一。
6月20日交易所龍虎榜顯示,在獲得袁顏和楊歡拋出的籌碼后,上述兩家營業部旋即在二級市場合計拋售4088萬元,占當天該股總成交額5018萬元的81%。
對于此次暴跌,楊歡表示這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按其說法,由于毅昌股份每日的成交量并不大,在6月7日大宗交易的接盤方可能沒有減持完,但后來可能得知另有股東減持,便加快了二級市場的套現動作,這從龍虎榜席位也能得到佐證。
發起人4年凈賺8倍
資料顯示,袁顏所持股份來自2007年8月受讓高金集團所持公司部分股權,當時袁顏出資2704萬元。隨后,袁顏將自己的部分股權出讓給了戰穎和另一個人,其中戰穎出資400萬元,袁顏出資額減為2204萬元。
根據毅昌股份近期股價計算,戰穎守望不到四年,400萬成本賺得3268萬元,收益率高達817.8%;而袁顏也用200.5萬股套現1826.56萬元。
更有意思的是,根據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袁顏雖不是上市公司的高管,但其擔任毅昌股份子公司青島恒佳的董事和副總經理等職務,而就在不久前的5月15日,青島恒佳才剛剛發生了一起火災事故。
對此,公司董秘楊歡表示,火災雖有損失,但涉及的資產均在保險公司承保范圍內,雖然目前相關受損資產理賠等事宜還在程序之中,但可以肯定公司此次火災影響是很小的。“為了對投資者負責,火災的公告也是我強制性要求披露的。”楊歡說。
老牌私募恐成套中人
雖然火災影響較小,但公司業績增速縮水卻是明擺著的事。資料顯示,毅昌股份2009年實現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了71.67%;2010年凈利潤為1.37億元,同比增幅僅12.11%;2011年一季度,毅昌股份凈利潤增長率為-63.62%。
對于業績的快速下滑,楊歡表示,今年對于毅昌股份來說確實是一個艱難的年度,一方面因為原材料價格高企,另一方面下游增長放緩,讓公司的毛利率受到擠壓,再加上新投項目預計明年才能盈利,所以今年的壓力非常大。
基本面不佳也讓私募基金很 “受傷”。須知,去年公司剛上市時,私募曾一度非??春靡悴煞?。
2011年一季報顯示,毅昌股份十大流通股東里的同威增值4期和融金3號等私募基金,于去年三季度入駐。當時毅昌股份還在12元附近。截至昨日收盤,8.78元的價格較去年三季度均價12.99元下跌了32.41%。
值得一提的是,同威增值4期由老牌私募李馳掌管,他曾被譽為中國 “復制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人之一。資料顯示,同威增值4期成立于2010年7月,看來該產品一經問世便選擇了毅昌股份。
數據顯示,該私募產品昨日凈值為0.9382元,掌管北京信托所有陽光私募產品的李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他的記憶中,同威的產品似乎近一年都鮮有人關注,更何況同威增值4期還處于虧損狀態。如果同威系私募目前仍未減持出局的話,恐怕就成了“套中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