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4 01:08:08
備受關注的 《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日前出爐。擁有9267萬常住人口、面積達20.6萬平方公里的成渝經濟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規劃》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放在非常顯要的位置。其中,構建“一圈四帶”區域生態網絡,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安全保障區,尤為引人矚目。此外,成渝經濟區將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確保9500萬畝耕地紅線不突破。
“一圈四帶”區域生態網絡“依托山體、河流等自然生態空間,構建‘一圈四帶’區域生態網絡,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安全保障區。”《規劃》稱,“一圈四帶”包括,盆周生態圈、長江生態帶、岷江生態帶、沱江生態帶、嘉陵江生態帶。
“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現在這些地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在積極治理環境污染,但是治理污染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昨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成渝經濟區具有后發優勢,從《規劃》一經提出就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是非常必要的,要汲取其他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的教訓,避免走彎路。
“長江生態帶、岷江生態帶、沱江生態帶、嘉陵江生態帶基本上囊括了成渝的主要水系。同時也是成渝地區重要的飲用水源。”四川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的一位工程師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構建“一圈四帶”區域生態網絡不但可以減少三峽庫區的污染,還可以有效保障成渝地區飲用水源的安全。
污染防治是重點水、大氣、固體廢物的污染防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規定》顯示,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回用率達到20%以上,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地表水出境斷面水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其他流域達到III類。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類及以上標準的天數超過300天。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
《規定》稱將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在主要河流和重點小流域沿岸城鎮合理布局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嚴格入河排污口設置管理。加大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加強化工、食品、釀造、皮革、造紙、電鍍、印染等行業的污染綜合防治,嚴格控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以酸雨防治為重點,加快現有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設,新建燃煤電廠全部安裝脫硫裝置,在酸雨污染重和二氧化硫環境濃度不達標的地區嚴禁布局燃煤電廠。
“在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同時應該重視管網建設,如果管網建設不到位,污水處理廠只能成為擺設。”上述工程師表示,成渝地區由于是盆地地形,大氣擴散并不是很容易,所以不應該搞重污染的企業。
上述工程師稱,實現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0%問題不大。垃圾應該在分類基礎上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
“建設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馬軍表示,危險廢棄物如果不及時處置將給環境和公眾帶來極大的危害。此外,城鎮生活垃圾在無害化處理時不能緊盯著焚燒一種方式,要改進垃圾處置系統。
9500萬畝耕地紅線不突破“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確保9500萬畝耕地紅線不突破。”《規定》顯示,將加大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力度,特別是地震災毀耕地復墾和三峽庫區移民安置耕地整治,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切實穩定耕地面積和提高耕地質量。
此外,嚴格執行建設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在省級行政轄區內實現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采取退二進三、舊城改造等措施,合理調整土地存量資源,充分挖掘建設用地潛力。制定產業用地標準,提高工業用地投資和產出強度。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呀。”上述工程師表示,目前我國人口還未達到最高峰,就像18億畝耕地“紅線”是中國糧食安全的生命線一樣,成渝經濟區9500萬畝耕地紅線也不能突破。
“成渝地區尤其是成都平原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糧食產區。”馬軍稱,通過耕地的保護還可以促進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利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