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何志成:金融市場必須統一嚴格監管

          2011-07-19 01:24:42

          何志成(農行總行大客戶部高級專員)

              最近,央行發布關于中國“社會融資總量”上半年匯總數據。筆者查了一下,它被媒體引用最多的地方是借此指出,中國金融市場亂象嚴重,體制外存貸款市場違規操作盛行,高息攬儲公開化,貸款向高利貸靠攏更是明目張膽。央視都報道“借款利息月息5厘,還要找關系”。看來,央行今年推出“社會融資總量”統計數據達到了目的。

          管的人多  相互推諉就多

              何謂社會融資總量?它在央行的數據體系中該占何等地位?相信中外經濟學家都難以回答。央行在今年初隆重推出這一概念時曾經特別指出,“社會融資總量”統計數據之所以必要,是因為M1、M2都不能真實反映全社會的融資總量。為什么?沒有答案!

              沒有答案,恰恰是因為內涵太多,雖然它的內涵也未必準確。上周末,筆者看著央行公布的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數據想了半天,好像想出點問題來了。央行指出,上半年社會融資總量增加超過了7.7萬億元,遠高于銀行貸款4.17萬億元的增量。也就是說,央行所負責管理的,承擔著全社會融資重任的商業銀行系統,提供的人民幣貸款(應該還包括外幣貸款才對)只占社會融資規模的53.7%,同比還下降了3.2%。這個數據的指向很清晰——中國金融市場亂象叢生的責任,在央行管不著的那一半。

              說中國的貨幣市場、金融市場亂象叢生,根源之一是機構亂,所有的商業銀行同質化競爭,還有越來越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參與存貸款大戰,豈能不亂?而亂象的另一個禍源卻很少有人知道:金融市場的管理者太多,有央行、銀監會、證監會,還有地方政府。管的人多了,相互推諉也就多了,更何況還有很多地方“三不管”。央行的社會融資總量告訴我們一個現實:作為國家信貸主體的商業銀行體系,上半年只提供了社會融資規模的53.7%,剩余的46.3%為非銀行系統提供,正是這46.3%,太大、太雜,因此太亂。

          金融市場“亂”于缺統一監管

              現在大家都說流動性過剩,而存貸款市場卻越來越亂,物價更是在央行連續收緊貨幣信貸之后還節節攀升,這一切該誰負責?我們過去都是批評央行,因為它是管國家貨幣信貸的最高機構。但央行通過發布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告訴大家:央行已經盡責,因為銀行業貸款上半年同比還下降了3.2%,很多國有企業也出現貸款難,很多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幾近停工。現在市場仍然流動性泛濫,仍然有巨大的資金在推動物價上漲,那是因為“央行管不了”的那“46.3%”。長期以來,我們的板子打錯了屁股,這個屁股不應該是央行。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央行還專門發布了過去8年的社會融資總量數據。統計顯示,從2002年到2010年,我國社會融資總量從2萬億元擴大到14.27萬億,增長6倍多,年均增長27.8%,而同期人民幣貸款增速要少9.4個百分點。該數據進一步說明:央行管不了的那一部分增長太快,以致大到差不多一半了。

              那么,那“一小半”該誰管?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有必要將社會融資總量數據的內涵解釋一下,它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信托貸款、委托貸款、金融機構持有的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保險公司的賠償和投資性房地產等;二是實體經濟利用規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規金融市場、通過金融機構服務所獲得的直接融資,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非金融企業股票籌資及企業債的凈發行等;三是其他融資,主要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產業基金投資等。這一大堆,央行只管商業銀行的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銀行承兌匯票等,而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包括小額貸款公司等都歸銀監會管;發行股票和債券則歸證監會管;至于現在很多地下金融活動,包括擔保公司放款等則屬于“三不管”地帶。看了這些現象,筆者終于明白,中國金融市場的亂,是因為缺乏統一的監管。

          宏觀數據應該慎重改革

              要實現統一的監管,靠所謂“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可能更麻煩,說M1、M2不能真實反映中國社會真實的融資總量,想用“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取代之,更不靠譜。

              我們知道,各家銀行的人民幣存貸款數據是鐵賬,由此構筑了央行M1、M2數據的鐵賬基石。而當我們拿“社會融資總量”數據取代M1、M2數據后,一切變得更說不清了。比如,眾多的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典當行和擔保公司,尤其是融資性擔保公司等統計數據是否真實是很值得懷疑的,他們的賬戶管理比企業強不了多少,而現在到處泛濫的大量民間信貸更是無法統計。再比如,信托公司貸款、銀行業表外資產數據等也是很難說清楚的,尤其是其來龍去脈很難一筆筆統計,而這恰恰是最重要的。

              據央行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各家商業銀行共發行了8497款理財產品,募集資金8.51萬億元,但同期銀行貸款僅增加了4.17萬億元。存款與貸款數據不匹配,理財產品數據與貸款更難匹配,這巨大的差值都流向了哪里?據筆者了解,很多商業銀行除了購買財政部債券以外,他們發行的大量理財產品都流向了信托公司,很多理財產品都是為信托公司代發的。而信托公司貸款泛濫,恰恰是當前高利貸市場公開化和房地產貸款屢禁不止的罪魁禍首之一。央行用“社會融資總量”數據,或許是為了提醒大家它管不了那么多。但是,你看到了很多該管的地方沒有管,沒有人管,為什么還要推卸責任呢?

              數據是宏觀調控的基礎,能夠說明宏觀經濟環境的數據應該慎重改革。依筆者看,如果“社會融資總量”數據還有一點點積極意義的話,并不在它是否能夠說明中國金融市場實際情況,而在它提醒了中國金融市場存在諸多亂象。當中國“社會融資總量”數據也難以說明貨幣總量變化時,中國金融市場也就到了必須統一監管、嚴格監管的地步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婷婷中文色字幕 |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观看 | 在线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在线视频国产区 | 亚洲色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专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