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6 01:23:51
今年7月中旬至今,短短一個月時間里,當地已有三個以古村落文化和田園風光為主打特色的景點相繼關閉,影響了游客的雅興,也讓這片世外桃園籠罩在一片人間喧囂之中。
每經記者 于垚峰 發自江西婺源
編者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句。江西婺源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然而,今年7月中旬至今,短短一個月時間里,當地已有三個以古村落文化和田園風光為主打特色的景點相繼關閉,影響了游客的雅興,也讓這片世外桃園籠罩在一片人間喧囂之中。記者了解到,婺源在轟轟烈烈發展旅游業、打造“農戶+企業”經營模式的過程中,因未能恰當處理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雙方失去信任,最終打破了這里的悠閑和寧靜。
站在婺源旅游集散中心大門口,武漢游客劉先生手中拿著一張婺源“景點示意圖”,看到江灣、李坑和汪口這三個景點上面都劃上了圈,忍不住搖頭。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廳買票的時候,售票員就跟他說了,這三個景點不能進,“駕車四個多小時,從武漢來到婺源,就是沖著江灣和李坑來的,想看一看名人故里和小橋流水人家。”劉先生抱怨說。
被關閉的李坑、江灣和汪口三個景點均歸屬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婺源旅游公司”)旗下。該公司在當地共開發旅游景點14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了解到,景點關閉的直接原因是村民在景點門口阻攔游客進入,為保證游客安全,該公司關閉了景區。景區村民稱,由于和縣政府及婺源旅游公司關于收入分成的方案不能達成一致,他們只能以此來捍衛權利。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婺源在轟轟烈烈發展旅游業、打造“農戶+企業”經營模式的過程中,未能恰當處理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雙方缺乏信任,最終使這里失去了悠閑和寧靜。
一月連關三景
8月14日上午9時,江西省婺源縣旅游集散中心門口,導游汪琴帶著從北京來的一批游客正要去江灣景點游玩,突然接到了當地旅行社的緊急通知,說江灣景區緊急關閉,游玩景點改到曉起景點。
“肯定是村民發生了什么事情。”當地一家正在集散中心攬客的旅行社業務經理戴虹說,前幾天剛剛發生過一次,當時景點關了三天,才又開放。14日下午,來自九江的一輛旅行車載著一車游客,都到了汪口景區門口,導游一下車,就有景區工作人員告訴他,景區暫時關閉,不接待游客。
景區檢票口的大廳里,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坐在檢票口。旁邊的休息室內,坐著數十名警察,氣氛異常。據說,這是為了防止事態惡化。
戴虹介紹,汪口和江灣兩個景區都因村民阻攔游客而先后關閉,與早前的李坑關閉事件如出一轍。
7月13日,婺源另一重要景點李坑的村民因半年未拿到旅游門票分成費,阻止游客入內。此后,婺源旅游公司宣布關閉該景點,至今沒有開放。
8月11日,汪口的村民在景點門口集合,阻止游客入內,婺源旅游公司當日宣布緊急關閉。
李坑景點所在的秋口鎮黨委書記洪文勝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李坑景點現在仍處于關閉狀態,但他否認關閉景點是因為村民門票費分成沒有得到解決,而是在對景區的環境進行整治。
洪文勝說,7月13日,李坑村的村民開始在村口阻攔游客,本著為游客的安全考慮,婺源旅游公司關閉了景區。那之后,婺源縣政府為創建旅游示范縣,開始整治景區內的違章建筑,因此一直關閉到現在。
李坑村村民李喜進稱,“我在已經取得了土地使用權的宅基地上建房子,建一次,拆一次,到現在拆了六次。”
洪文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李喜進的房子是拆了六次,村里現在還有幾幢違章建筑。
“婺源正在創建國家旅游標準示范縣,我們正在配合政府,對李坑景區內的許多違章建筑進行拆除。”婺源旅游公司總裁秘書何文說,“(另外)現在很多村民賣的東西可能是沒有質量保障的,有可能損害游客利益,公司必然要求將違章建筑拆掉,在食品的管理上更加規范,村民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自然就會有所反應。”
分成之爭或為導火索
昨日(8月15日),江灣、汪口兩地的村民再次到景區門口集合。“第一次攔路的時候,縣領導來了,答應我們8月14日之前,一定就分成費的事給一個答復。”江灣村村民江鵬說,但是過了期限,政府仍未答復,他們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捍衛權利了。
“同樣是旅游景點,都是一家旅游公司的下屬,差距太大,我們的門票分成才150元,10公里以外的李坑村民已經一兩千了。”汪口村村民吳興華說,這么多年,他都是領150元的分成,從來都沒見過村里與旅游公司簽訂的合同,也不知道分成費怎么算,“給多少就是多少”。
李坑自2001年被開發完成,至今已有10年。景點的門票價格從10元漲至現在的60元,村民們則經歷了100元、200元(當時承包景區的公司替村民支付各種農業稅費)、1300元等不同的分成階段。
“每人每年1300元(每人扣除70元的捐款,實為1230元)的分成費,還是門票價格30元的時候制定的?,F在門票漲到了60元,我們的分成理應也翻一番。”村民葉進寶說,1300元門票分成合同去年底就結束了,今年開始簽新的分成合同,前后經過十多輪的商談,都沒有達成一致意見。
6月24日,李坑村民代表、婺源旅游公司和秋口鎮政府三方再次坐到一起,就門票分成一事進行談判。
“一直是鎮政府和我們談,我們堅持分成費2000元,但他們稱只能給1600元。”葉進寶認為,婺源旅游公司和政府在“糊弄”他們。當時公布在黑板上的單景點單門票收入顯示:102/6=13元。葉進寶說,這是個明顯的錯誤,一張通票價格為180元,去除各項稅費后,實際為102元,平均每個游客游玩的景點以6個計,每個景點的收入應為17元。
洪文勝表示,發現有出入后,縣政府立刻要求審計部門介入。“審計后的結果是,李坑村村民的分成費為每人每年2100元。”
“這個數字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我們和村民已談得差不多了。”洪文勝說,村里沒有違章建筑的村民,目前已經領到了半年的分成費1050元;同時,旅游公司就分成費拿出了兩個方案:方案一,定額固定增長方式。2011年村民分紅確定為2100元作為起點,在合作開發協議期間,每5年在原有分紅基礎上,按百分之五的增幅遞增至協議期滿;方案二,定額定期方式。2011年~2015年村民分紅確定為2100元,2016年之后的村民分紅金額由村民與公司另行商議。
李坑村第五小組小組長李喜進說,村民不同意這兩個方案。他們稱:“分紅為2100元可以接受,但是景點門票價格如果上漲,分成必須同時上漲,還要同步兌現2011年起三年內投資3000萬元對景區進行深入打造的承諾。”
李坑村民分成費一事尚未形成協議,汪口、江灣景區的村民也開始通過在村口攔截游客、迫使景點關閉,促成問題的解決。
“婺源模式”瓶頸已現
今日之亂,始于婺源當地旅游景點的管理模式的演變。
2001年,李坑村以企業模式經營旅游。當年9月13日,李坑村委會與婺源縣金牛實業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 《合作經營旅游景區協議書》。金牛公司的景區旅游開發的范圍包括李坑村中書橋以內 (即整個景區規劃區)。這份協議的合作經營期限為2001年9月18日~2021年9月18日,為期20年。
協議顯示,金牛公司全額帶資入股,李坑村委會以李坑自然景觀資源參股組建“婺源李坑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李坑村委會設立民間管理協會,配合旅游開發公司開發經營。
按照這份協議,前10年(2001年9月18日~2011年9月18日),村民以19%的比例從門票收入中抽取分成,鎮政府8%、村委會4%,金牛公司享有收益的69%(其中包含景區內作為古宅允許游客參觀的農戶享有5%的分成)。
金牛公司經營了前6年,2007年9月,婺源縣政府開始收購各景區。
“婺源縣政府本著‘一個集團、一張門票、一大品牌’的經營理念,開始引資組建婺源旅游有限公司。”婺源旅游公司總裁秘書何文介紹說,婺源旅游公司注冊1.88億元,由政府牽頭,在平等協商的前提下,收購分散經營的各景點,并聘請評估機構對景點的資產進行評估。
“當時就是以縣政府的名義強行收購,絕對不是在平等協商的前提下進行的,我們非常不情愿將經營了多年的景點賣給婺源旅游公司。”在汪口經營了兩年的鄭維眕說,他從2005年開始承包汪口景區,與汪口村委會簽訂了50年的合同,前期投資了180多萬元,后來追加了100多萬元,至2007年被收購時,通過兩年多的經營,已經頗具規模。
婺源本地人姜松路和幾個朋友合伙,于2001年6月8日,投資17萬元,承包了彩虹橋的景點,通過多年運作,到被收購之時,景區的年收入400多萬元。
姜松路說,“剛開始,我們堅決不同意被收購,最后沒有辦法,朋友家人都勸我,不要硬扛,于是就轉讓給婺源旅游公司了。”
姜松路說,當時他和幾個合伙人提出的轉讓價格為1500萬元,但最后820萬元就賣了。“經營了6年,我們把全部的利潤都投資到景區的后續建設中,自己幾乎沒有收入?,F在眼看要受益了,政府就要我們轉讓。”“前期我們播種了,現在別人來收獲果實。”姜松路憤憤然說。
2001年以后,婺源縣步入全民旅游時代。
姜松路說,當時婺源縣政府鼓勵民間資本從事旅游業的開發,一時間,縣里涌出了20多個大大小小的景點,這些景點多則投資上百萬,少則幾十萬。大多以古村落為基礎,開展游古村部落、賞田園風光的旅游項目。
來婺源旅游的游客立刻呈井噴之勢,游客人數從2001年的24.7萬人次躍升到2002年的100.4萬人次,旅游收入從5000萬元增長到1.03億元。
婺源旅游公司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2007年,婺源旅游迎來了“第二次跨越”。是年,當地組建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對全縣旅游資源進行整合。
“今年6月,有關部門還在婺源還舉行了‘婺源模式’研討會,專門研討婺源‘農戶+企業’的發展模式。”何文說,婺源的這種模式吸引了全國的目光,不少地方都來取經。
何文表示,按照這一經營模式,婺源旅游公司既要發展旅游經濟,又要保護古村落,在保護過程中,自然會損害一些農戶的利益,“比如,要拆除一些農戶的商鋪棚子,他們的收入就會受到損害,因此這是一個矛盾體”。
李坑村民對婺源旅游公司給出的說法并不認可,村民李輝說,婺源旅游的發展,確實給村民帶來了較好的收益,以他家為例,經營一個茶樓,搞點“農家樂”,一年純收入4萬元左右,“但是現在聽說要拆除我們的茶樓,我基本上就沒有收益了,還得像原來一樣,去外地打工。”
何文稱,拆除違建和小棚子之后,會專門為村民建立旅游商貿城,以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
李坑村的村民卻認為這只是婺源旅游公司的空口承諾。
“村民和旅游公司之間,彼此已經缺失了信任,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一位婺源旅游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及時處理好景區村民與婺源旅游公司之間的問題,恐景區關閉之勢會蔓延成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