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4 01:32:21
劉英團
有資料顯示,自2004年國辦“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以來,各地又建設了400多家球場,發展到現在的600多家,而正規審批的僅10家左右。今年4月份,中國高爾夫協會一位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曾說,包括練習場在內全國的高爾夫球場早已超過1000個,“黑戶球場”大約占到97%以上。縱然如此,各地建高爾夫球場的熱情依然有增無減。有報道說,目前有大約250個高爾夫球場在建設中,已列入未來建設規劃的超過500個。套用國土資源部執法監察局局長李建勤的話說:“地方政府主導的違法違規用地問題相當嚴重。”在2010年國土資源部通報的8起案件中,有4起都涉及違建高爾夫球場,其中地方政府違規占半,部分違規項目已得到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批準。
從媒體曝光的案例來看,相當一部分未經審批的高爾夫球場通常用偷換概念的形式,以體育公園、生態園、休閑園、綠化項目、新農村建設等名義經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審批建設。
一個違法項目的誕生,一定是多方協作的結果。與開發商的“大膽”相比,政府官員和職能部門的表現可謂“淡定”。從立項開始,開發商和當地一些部門就以各種名義掩人耳目,而建設過程中對農田、林地的侵占,相關執法部門則視而不見。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將高爾夫球場作為城市投資環境的名片,將高爾夫球場看做是拉動經濟的好項目。“高爾夫”就在眼前,面對媒體的追問,一些政府領導表示對建高爾夫球場是否違法仍“存疑”,廣東惠州市惠陽區副區長劉毅峰的“沒洞不算球場論”,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個違反國家規定的項目為何能一路“綠燈”?究其原因,首先,地方政府片面地追求GDP,迫使一些政府官員和職能部門默認或放縱高爾夫的“瘋狂”;其次,開發商投資少、風險小、收益大。資料顯示,球場的投資3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縱然被查處,幾十萬的罰款,還不是九牛一毛?此外,多數高爾夫球場還有配套項目,如高爾夫球場往往跟房地產的開發特別是高檔住宅別墅還有一些休閑中心捆綁在一起。這樣的話,高爾夫球場就算不賺錢,但如果把這些東西算在里面,它的利潤就很高了。
“我們搞高爾夫球場是為了提升檔次,將珠寶產業園打造成國際性綜合性的產業聚集基地。”開發商金玉東方公司如是解釋惠州違規建設高爾夫球場的初衷。但是,確保18億畝耕地是國策,只要國策不變,我們就不能容忍產業園“長”出高爾夫。否則,將會縱容更多的違規行為,使得原本就難以遏制的違規形勢更加惡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