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01:13:42
9月歐債危機再度臨近爆發點:希臘債券收益率最高達到117%,創下了國家級債券收益率飆升速度的歷史記錄;標普19日將意大利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從A+降至A,前景展望為負面。此外,意大利債券收益率長期徘徊在6%左右,遠遠高于該國的生產率水平,非常讓人擔心。9月后半程,意大利將有6000億歐元國債陸續到期,屆時該國債券收益率能不能穩定在6%?答案是不可能。意大利,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去年公共債務總額已達1.9萬億歐元,是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四國的總和,因此意大利國債收益率在9月間的變化格外值得注意。
歐債危機的本質是歐元區競爭力的衰退,進一步說是歐元區勞動力價值被高估,匯率當然也被高估。歐元原本沒有那么強大的購買力,歐洲一些國家依賴強勢歐元做寄生蟲的時代應該終結。這是經濟規律,一定也會轉化為市場鐵律。按照這個推理,解決歐債危機的唯一辦法是擠掉歐洲人建立在強勢歐元基礎上的財富泡沫,降低歐洲的勞動力價值基礎,即歐元匯率。
當然,歐元區國家絕不會答應這么做,必須拼死抗爭;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不想看到歐元大幅度貶值——因為他們還囿于這樣的理論:低匯率意味著競爭力。其實這兩股勁都是違背經濟規律的。歐債危機、美債危機、中國的高通脹為什么會趕在了一起?根本原因是全球經濟失衡,而失衡在哪?就在勞動力價值交換的嚴重失衡,嚴重不平等。中國要提高勞動力價值水平,歐美國家則要降低勞動力價值水平,以達到新的平衡,讓世界更平等。
歐美人舒服慣了,享受慣了,說白了,是白占便宜慣了。這次輪到歐洲人“倒霉”,歐債危機率先爆發。未來美債危機也會再來,美國人也將步歐洲人的后塵。市場終究會立下這個規矩:不能超出自己的財力尤其是生產率水平享受高消費和高福利,同時也不能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取競爭優勢。市場需要治本,治本唯一方式是,歐元的國際購買力必須貶值,美元的國際購買力未來也將貶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貨幣則要有序地升值。
很顯然,中國也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比如現在要不要出手救助歐元、美元?歐洲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債務國,在兩債危機烏云壓頂的時候,中國當然不能袖手旁觀。但是,當前中國要做的事情恐怕不是再拿多少錢,再買多少“白條兒”。中國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尤其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經濟搞上去。
要將中國經濟搞上去,人民幣需要升值;要治理全球經濟失衡,也需要人民幣升值;要擴大內需,治理中國式通脹,人民幣也需要升值。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國勞動者的勞動力價值的國際比較獲得了提升,同時也是順應經濟規律,順應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人民幣大幅度升值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國內勞動力價值大幅度提升之后 (工資水平大幅度提高)的高通脹問題,才能解決怎么使人民幣走出去,怎么更多地購買歐美“優質資產”問題,才能解決中國相對過剩的產能向全球擴張的問題。
中國需要加大對歐美的投資,但絕不是在現有匯率水平上的高價投資、被動性投資。在勞動力價值水平仍然失衡時買歐美的資產,那是在買高價,只有當歐元美元都貶值以后,才能考慮加大投資的事情,因為那是在買“便宜貨”。
我們希望歐元、美元貶值后再出手。如果說,歐元、美元的貶值是經濟規律使然,那么人民幣的升值也是經濟規律使然。當然,敦促歐元、美元貶值不是中國政府該管的事情,也不是經濟學家該管的事情。現在我們可以做的是順水推舟,既然歐美各國都在敦促人民幣升值,我們可以“俯首聽命”。他們不是很希望中國能夠更多的購買他們的國債嗎?升值以后的人民幣一定能買更多的國債,更重要的是,當歐元、美元大幅度貶值后,歐美將不得不出賣所謂的優質資產。
我堅決主張不能再拿很“貴重”的人民幣去買歐美的 “白條兒”(國債),尤其是現在。至于未來,也要買他們的企業股權、土地礦產、高科技產品。當然,要讓他們賣給中國這些東西,恐怕現在不行,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東西還很值錢,還有戰略價值。只有來一次大的危機,才能逼使他們甩賣。因此,我們的策略應該是耐心等待,等待經濟規律發生作用。在等待的過程中一切都可以談,但拿“白條兒”說事,一切免談——談是為了拖延時間。
在這段時間里,中國應該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要通過宏觀經濟政策的微調使中國這架飛機實現軟著陸。我們要告訴世界:中國的經濟能夠維持強勁的增長,就是對世界的最大支援,也會為最終解決歐債危機作出貢獻——因為中國有錢可以進口歐美的高科技產品。中國當前最需要解決的是治理高通脹,而治理中國式通脹的最好辦法就是按照市場規律辦:讓人民幣升值,讓人民幣的國際購買力得到真實的體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