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1 01:36:32
中國保監會在9月30日對外公布了前8個月的保費收入情況。數據顯示,2011年1~8月,全國總保費收入10070.48億元,同比減少0.28%。其中壽險業保費收入下降明顯,達7.7%;產險保費收入則實現17%的增長。
壽險公司業績分化數據顯示,前8個月人身險保費收入6988.47億元,同比下降6.44%,其中壽險保費收入6301.70億元,同比下降7.70%。
具體到幾家壽險巨頭來看,太保壽險、中國人壽、新華人壽維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其前8個月壽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2.9%、-0.5%、-3.1%。而泰康人壽和平安人壽前8月保費收入同比分別下降21.94%、23.54%。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公司的保費收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太平養老前8月實現保費收入3.67億元,同比增長了606倍。安邦人壽也從去年前8月剛剛起步的23.26萬元,增長到5553.74萬元,同比增長了237.7倍。此外,憑借龐大的銷售渠道,中郵人壽前8月實現保費收入46億元,同比增長409%。
此外,保費增長超過50%的中資人壽保險公司還有百年人壽、生命人壽、天安人壽、華夏人壽、合眾人壽等。
相反,保費收入下滑幅度超過50%的中資人壽、健康險保險公司有人保健康、昆侖健康、中融人壽、英大人壽、正德人壽。
接近中國保監會的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保險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問題和渠道問題兩個方面。產品問題方面,同質化嚴重,2.5%的定價利率與通脹和加息環境不相符合,導致上半年退保大幅提升。渠道方面,與目前年輕化、知識化的消費團體不相適應。
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方面,前8月匯豐人壽保費收入增長排名第一,增幅為119%。除匯豐人壽之外,增幅超過50%的外資人壽保險公司還有金盛保險、新光海航人壽。與之相反,保費收入下滑超過50%的外資人壽保險公司有瑞泰人壽、中法人壽、華泰人壽等公司。
保費總收入排名靠前的幾家保險公司中,前8月友邦保險維持了較為穩定的保費收入,保費收入同比下滑了1.5%;而中意人壽和光大永明人壽保費收入下滑較為明顯,保費收入分別下滑48.5%和27.5%。
中信建設證券保險分析師魏濤認為,從個險新單銷量看,2011年1~8月新單保費同比增速不高,主要原因是通脹對保單銷售負面影響在逐漸顯現,同時銀行其他金融產品對保險的替代作用很大。
與前8月保費收入增長乏力相比,前8月保費賠付支出依舊保持了高位增速。中國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前8月原保費賠付支出為2567.5億元,同比增長30%。
部分區域性產險企業發展迅猛2011年1~8月,財產險保費收入3082.01億元,同比增長17.21%。其中中國人保、平安產險和太平洋產險分別實現產險保費收入1177億、539億和415億,保費同比增速分別為11.99%、35.77%和19.02%,市場份額分別為36.9%、16.9%和13%。
具體到中資產險公司,一些區域性的財險公司發展勢頭迅猛。如信達財險前8月實現保費收入6.58億元,同比增長795%;紫金財險前8月實現保費收入9.54億元,同比增長279%;鼎和財險和浙商財險保費收入增幅均超過了100%。相反,永誠保險、安華農業保險、都邦保險、天安保險出現不同程度保費收入下滑。
外資產險公司方面,國泰財險前8月保費收入1.07億元,同比增長162%;樂愛金保險、豐泰保險前8月保費增幅均超過50%;安盟保險、太陽聯合保險、現代財險保費增長幅度分別為-8.72%、-12.44%、-21.3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