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9 01:19:28
一直被地方政府視為 “印鈔機”的“公路建設”,正受資金寒流席卷,或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據最新的全國收費公路專項清理第一階段摸底調查結果顯示,包括北京、上海、山東等12個省份在內的收費公路累計債務余額已達7593.5億元。其中,江蘇、云南、山東債務超過1000億元,位列前三。與此同時,這12個省份收費公路去年的收費額僅為1025.7億元。
交通運輸部的調研顯示,受資金到位水平低的影響,今年的工程進度計劃將受到較大影響,預計全年資金到位率可能會比去年下降25個百分點,實際完成工程量可能會比計劃下降20%左右。由此,目前公路建設存在資金鏈條斷裂的風險。
“12省份的債務總額與收費額相差懸殊,出人意料。”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表示。不過,在董焰看來,雖然受通脹影響公路建設資金緊缺,但是還不至于出現斷裂。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何建中此前也曾表示,現在收費公路總體處在還息階段,總體債務風險是可控的。董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地方公路建設超速給資金帶來的壓力,和地方政府“超計劃、趕工期”有關。
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雷春昭則指出,公路建設的資金寒流有相當一部分是2009年國家四萬億大規模投資帶來的副作用。
雷春昭說:“不排除當時地方政府為了爭取國家資金上大項目,許多項目沒有經過詳細論證(包括配套資金來源),希望國家的錢到位后再通過其他方式融資,但今年以來銀根緊縮,融資非常困難,造成許多項目拖欠費用無以為繼。”
交通運輸部的調研亦顯示,部分省份出現連續兩三個月無資金支付給施工企業,個別工程項目處于停工和半停工的狀況。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今年6月份以來,在建的延(安)吳(起)高速公路26個施工標段,的確因“資金斷裂”導致超半數標段陸續停工,至今仍無復工消息。
董焰認為,資金壓力下,除了將要放緩建設,對于未批項目的審核也將更為嚴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