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3 22:47:41
今年的市場,有兩方面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其一是股指出現大幅下挫走勢。自今年4月下旬以來,滬深股市便陷入無休止的下跌中。不僅上證指數連創新低,甚至去年的2319點也被擊穿——10月21日上證指數收于2317點;另一關注點無疑在于上市公司的“圈錢”現象。按照目前的態勢,繼去年A股市場融資額突破萬億大關,并再次登上融資額全球首位的“寶座”之后,今年再奪“圈錢”的桂冠,似乎早已被注定。
股指下挫,當然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境外方面,歐美債務危機蔓延導致境外市場動蕩,繼而傳導至A股市場。國內方面,通脹壓力使今年的銀根收緊,導致市場流動性受到制約,這對于資金推動型的A股市場而言,顯然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新股IPO的肆意放行以及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再融資行為,其實同樣使市場有不堪承受之重。在內外夾擊的背景下,市場重心不斷下移,股指不斷向下尋求支撐,其實再正常不過。
有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37家上市公司完成增發,圈錢3521.5億元。盡管同期新股IPO項目高達228個,但再融資額卻是IPO募資的2.87倍。這說明在今年上市公司“圈錢”行為中,再融資已扮演著主要的角色。
融資功能是資本市場最基本的功能之一。B股市場由于10多年來沒有新股發行,雖然已對國內投資者開放,但其暮氣沉沉的表現,遭到其投資者的廣泛詬病。因此,發揮市場正常的融資功能,不僅是向市場輸入新鮮血液的需要,實際上也是市場本身發展的需要。
但在A股市場中,惡意“圈錢”的現象比比皆是,一些上市公司為了“圈錢”,符合條件的要“圈”,不符合條件的 “創造”條件也要“圈”。如此,市場的融資功能就遭到了無形的扭曲。去年A股市場之所以“圈錢”全球最“牛”,顯然與再融資額的大幅攀升是分不開的。
股權分置時代,由于“一股獨大”的制度弊端,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沒有保障曾經廣受質疑;股改之后,事實上“一股獨大”的劣根性同樣存在。關于這一點,在上市公司再融資中同樣表現得很明顯。
曾經,針對招商銀行的巨額再融資行為,證券投資基金組成了“基金聯盟”進行維權,其時,基金亦被打上了“散戶利益代言人”的烙印。但此后,基金在維權方面的集體行動即告消失,再也不曾出現過。于是我們看到,即使上市公司再融資方案嚴重損害著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基金也是集體失聲。
作為代人理財的基金,維護其持有人的利益本責無旁貸,但基金的表現卻令人不敢恭維。同樣以上市公司再融資為例,當年招商銀行之所以最終不得不更改再融資方案,“基金聯盟”的強力反對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基金維護自身聲譽與持有人利益的表現。這說明,基金的維權并非只開花不結果,關鍵在于基金維權意識的高低。
中國北車再融資方案從定向增發變更為配股,原因在于其股價出現大幅下挫。按理,如果市場化機制產生作用,中國北車本該放棄再融資方案,但其不圈到錢不罷休的強盜式 “圈錢”行為,卻在市場中引起了“公憤”,而持有大量流通股的眾多基金卻沒有一家站出來討說法。雖然在再融資問題上,還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說了算,但作為機構投資者,至少還存在一定的博弈空間,然而,基金卻輕易地放棄了。
筆者以為,無論是從持有人的利益考慮,還是從其自身的利益出發,基金都應該提升維權意識。否則,投資者憑什么將數以萬計的資金讓基金來理財?更何況,真正能為投資者理好財的基金并不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