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8 01:23:00
天府新區或將成為中國經濟版圖上的新坐標。
在經歷了4個月左右時間的反復修改完善后,10月26日,備受矚目的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通過了由四川省省長蔣巨峰主持召開的省政府第93次常務會議的審定,將由省政府正式批復。
《總體規劃》的實施,由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委員會負責指導和協調,成都市、眉山市、資陽市具體負責各行政區域內的規劃建設工作。此前,在10月18日到22日于成都舉行的12屆西博會上,天府新區總體規劃首次公開亮相。總體規劃顯示,天府新區規劃范圍總面積1578平方公里,未來將建成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
天府新區將肩負著怎樣的戰略使命?它的總體布局是何風貌?它有著怎樣的功能與定位?它的出現又將給區域經濟版圖乃至中國經濟版圖帶來哪些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力求從多角度、多方位來解讀天府新區總體規劃。
天府新區戰略版圖初現天府新區無疑是此前西博會上最熱的話題之一,“再造一個產業成都”也成為西博會上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句話。
據成都市規劃局副局長王松濤介紹,天府新區規劃范圍總面積為1578平方公里,總體定位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現代新城區。
據悉,2010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了 “規劃建設天府新區”的戰略部署。11月,《成渝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獲批,規劃提出建設天府新區;2011年5月,國務院批復的《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明確提出建設天府新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循環經濟,加快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用水用電緊張、交通擁堵、空氣污染……人口過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發的‘城市病’正在我國進入集中爆發期。”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楊文武教授昨日(10月27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有限的城市和土地空間對成都的人居環境和產業承載都形成了挑戰和考驗,要建設高效率、現代化的西部國際大都市,成都的發展迫切需要突破空間限制,天府新區的設立無疑正當其時。
總體規劃顯示,天府新區以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雙流經濟開發區、彭山經濟開發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及龍泉湖、三岔湖和龍泉山為主體,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區南區、龍泉驛區、雙流縣、新津縣,資陽市的簡陽市,眉山市的彭山縣、仁壽縣,共涉及3市7縣(市、區)37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578平方公里。其中,成都范圍內的面積有1293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天府新區規劃面積的81%。
王松濤表示,在整個天府新區的規劃中,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大約是650平方公里,約占總面積的40%,剩余的60%將是各類生態用地。
“內陸開放門戶、國家增長引擎、區域輻射中心、科學發展示范”將成為天府新區肩負的四大使命,具體來說就是“內陸世界城市、城鎮群對外開放的支撐平臺;國家新的增長極,引領西部發展的重要經濟中心;西部經濟發展的高地,輻射大西南、帶動大西部;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體現科學發展的示范新區。”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天府新區是四川在今后引領西部發展和促進全國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為成都提供了新一輪的產業集聚的機會,并將使四川的產業規模、產業水平、產業競爭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核兩區雙中心”天府新區和現在成都市中心城區將形成一種怎樣的關系?總體規劃顯示,天府新區和成都的中心城區將共同形成“一核兩區雙中心”格局。
何為“一核”?《成渝經濟區規劃》中確定的成都發展核,范圍為整個成都市域。
王松濤表示,“一核”指的是成渝經濟區的成都級核,“成都級核不僅是中心城區,也不僅是天府新區,而是整個全域成都,也包括資陽和眉山的部分區域,共同形成成渝經濟區的成都級核”;“兩區”則是把中心城區作為優化開發區,天府新區作為重點開發區;“雙中心”是指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分別形成的兩個中心區,天府新區的新中心將主要是注重科技、商務、行政文化、現代制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等。中心城區這一塊則主要是商貿、文化、金融等。
區域經濟學者劉斌夫認為,國家級城市新區建設,從行政區劃調整、土地資源整合、城市功能重組、空間布局變格、產業結構優化等多角度、全方位、大規模拓展城市建成區,從而強勢推進城市發展的城市擴張最新手段,甚至可以在短短數年間集中整體再造一個經濟規模同老城區幾乎相當的新城區。城市新區雖則亦以產業經濟發展為主體,然而對城市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功能卻是綜合性的,尤其對于增強和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不可低估的巨大推動作用。
產城一體 建優勢產業集群“產城一體是天府新區的一個重要規劃理念。”王松濤此前向媒體表示,強調產城一體,是因為天府新區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區域需要產業支撐,產業也需要市場、資源、技術和人才的支撐。同時,城市的健康發展能夠給產業發展帶來持續的動力。
總體規劃顯示,按照“產城一體”的原則,天府新區規劃布局了汽車制造產業區、電子信息產業區、空港及新能源產業區、新材料產業區、創新科技產業區、東山科技產業區、現代農業產業區、視高經濟開發區等八大產業區。
楊文武教授認為,天府新區的建設有利于重構產業布局,整合區域優勢,發揮成都西部核心城市的競爭力,拓展和帶動成都及周邊地區的產業發展。
“天府新區為成都提供了新一輪的產業集聚。”戴賓表示。據悉,天府新區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工程機械、航空航天、新能源等產業,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高端制造產業基地。
日前,成都市經信委工業園區處副處長朱健稱,天府新區產業發展將突出“一區一主業”,“產城一體”和“兩化互動”,打造國際化世界級高端產業基地,形成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西部一流的優勢產業集群。起步階段,天府新區將重點建設現代高端服務業聚集區、電子信息產業區和新川科技創新園區三大園區。
在產業規劃上,天府新區將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聚集發展金融服務業、軟件與信息服務、科技研發、現代物流、商務會展業、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發展高端功能,成為中西部最具輻射帶動能力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中心。
按照規劃,到2030年,天府新區常住人口將達600萬。無論是土地規模還是人口,都略大于現有的中心城區。成都屆時將形成老城和天府新區雙中心。
在交通上,天府新區將建立“兩橫四縱”的高速路連接系統,“三橫七縱”的快速連接系統,以加強天府新區城市組團與中心城區、組團與組團之間的高(快)速連接。在“天府新區道路交通系統規劃”圖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了“天府鐵路新客站”和“龍泉驛車站”的名字。
“建設天府鐵路新客站和龍泉驛車站,提升新區的鐵路樞紐地位。”總體規劃顯示,天府新區軌道網線自成系統,與主城區無縫對接。
多地爭相融入天府新區在天府新區總體規劃下,地方如何更好地融入天府新區,借勢提升地方經濟的發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此前的西博會上就有多場“天府新區”概念的推介會、簽約儀式等。
在10月18日舉行的“四川資陽·臺商攜手共建成渝經濟區暨天府新區經貿交流會”上,資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佳稱,在天府新區發展規劃中,資陽毗鄰成都的191平方公里區域被納入發展布局,這不僅給資陽跨越發展插上了騰飛之翼,更為海內外客商帶來了無限商機。
“天府新區建設帶來的財政、金融、區域一體化等政策支持,將為簡陽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簡陽市長王宏斌日前表示,簡陽處于天府新區“兩湖一山”國際旅游文化功能區核心區,在發展休閑度假、會議展覽、高端居住等新興業態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簡陽還處于龍泉驛高端制造業功能區發展區,在汽車研發制造、航天航空、工程機械等高端制造業發展上大有可為。
仁壽縣長冉登祥表示,天府新區仁壽區域將依托視高經濟開發區加快發展,打造新興工業新城。目前,天府新區仁壽區域內的規劃方案已上報相關部門。
再造產業成都,建設天府新區,新津早已在行動。根據天府新區初步規劃方案,新津縣75.6平方公里區域被納入天府新區范圍,其中涵蓋了兩個市級產業功能區新材料產業功能區和國際鐵路樞紐及現代物流功能區。
天府新區受上市公司追捧雖然天府新區目前還處于審批之中,但是已受到各路資金的大力追捧。
在10月21日舉行的四川成都天府新區投資說明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成都簽署8個戰略合作協議,24個正式投資項目,總投資達153.14億元。其中,外資項目10個,總投資8.51億美元;內資項目14個,總投資98.68億元。
8個戰略合作協議涵蓋了文化產業、物流、制造業等多個方面,包括成都市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等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4個正式投資項目則包括方大集團、中材科技等上市公司的投資項目。
其中,上市公司中國南車投資50億元計劃建立“南車成都基地”,包括兩個部分:先期啟動城軌地鐵車輛總裝和維修、城軌交通關鍵產業鏈基地,投資規模約15億元;逐步開展和諧型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維保服務、新材料、電動汽車、新能源等產業項目合作,投資規模約35億元。
“天府新區的建設將產生極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同時這里的軌道交通產業也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中國南車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小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