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3 01:45:29
出來混總要還的。在曼氏全球的破產捅破這層紙后,全球債券基金龍頭PIMCO首先發炮:美國銀行業需要進一步增資。
“減少杠桿并回歸分業經營”炮轟美國銀行業的是號稱“債券之王”的比爾·格羅斯。他是PIMCO的首席投資官,管理資產超過2000億美元。此次,他將大炮直接瞄準了美國銀行業。這讓人恐懼。
事實上,我們也有理由恐懼。就在周二,美國銀行股才遭遇全線獵殺。花旗和大摩均重挫近8%、高盛跌5.5%、美國銀行則狂瀉6.3%。當然,希臘公投是拖累歐美銀行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曼氏破產帶來的后遺癥仍不可忽視。
據外電報道,格羅斯在舊金山嘉信理財(CharlesSchwab)舉行的會議上稱,美國銀行業需要進一步增資。就銀行業改革來說,投資銀行和零售銀行分離的體系是可取的。但是,將上述兩項業務混合在一起會造成巨大的問題,曼氏全球倒閉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格羅斯進一步抨擊道,華爾街似乎已經失去了方向。美國銀行業需要減少杠桿,因為投資銀行并沒發揮合理配置資本的作用,而只顧杠桿化來提高資本回報率。
曼氏揭開歐債“傷疤”美國銀行業的資本金到底如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資料發現,截至二季度末,美國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高盛三季度末的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3.8%,摩根大通同期一級普通股資本充足率為9.9%。單純從數據上看,部分美國銀行確實好于歐洲同業。
但我們忽視了一個問題。美國銀行業到底在歐洲持有多少敞口?同時,這些敞口又包含多少杠桿?從目前情況看,情況并不是很樂觀。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資料,美銀行業對“歐豬五國”意大利、愛爾蘭、葡萄牙、希臘和西班牙的直接敞口巨大,差不多接近行業總資產的5%。另外,在今年上半年,美國銀行業還將上述敞口增加了20%。
更糟糕的是,美國的一些銀行和歐洲競爭對手之間還存在對手風險。據CRS一份報告顯示,由于美銀行業對德國和希臘債務敞口超過1.2萬億美元,對歐豬五國敞口為6410億美元,一旦歐洲一些大型銀行崩潰,將在美國造成類似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敞口不會直接毀滅美銀行,只要它們買入保險產品信用違約互換(CDS)。但令人擔心的是,在今年上半年,這些銀行卻加速賣出對歐豬五國的信用保險。這意味著,如果對手風險觸發,銀行根本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資料顯示,摩根大通、大摩、高盛、美銀和花旗對歐豬五國的凈敞口為450億美元。
長江證券宏觀研究員吳邦棟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格羅斯的擔憂是有道理的。美國銀行目前詳細披露持有歐債的情況還是比較少,這令投資者仍有一些看不清楚。如果歐債局勢繼續惡化,那么美國銀行業的風險很可能會通過市場認知爆發出來,猶如格羅斯的表態。值得一提的是,QE1的主要救助目標是房地產債券,QE2是消除通縮。如果真有QE3,那么很可能和銀行對歐債敞口有關。比如美聯儲直接購買那些在美銀行業的問題歐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