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9 02:01:37
行內人士表示,中國寶安做的產品厚度為5~25納米,超過10層,“嚴格來說不叫石墨烯,叫納米石墨”。
每經記者 許金民
今年1月,中國寶安(000009,收盤價18.43元)曾對外披露正進行石墨烯制備工藝的中試,經過近10個月的努力后,公司昨日宣告,該項試驗于日前完成。受此影響,石墨烯概念卷土重來,中國寶安昨日股價開盤即漲停。
然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客戶身份致電貝特瑞詢問石墨烯價格,工作人員卻要求先提供個人資料及單位證明。對此,有行內人士表示,中國寶安做的產品厚度為5~25納米,超過10層,“嚴格來說不叫石墨烯,叫納米石墨”。
股價漲停 機構現分歧
中國寶安昨日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貝特瑞公司投入開發的石墨烯項目完成了中試線建設、工藝優化和中試生產,石墨烯日產量已穩定在1公斤以上,在此基礎上通過增加設備,日產量即可相應提高。目前,貝特瑞公司已確定后續批量化生產工藝路線,并開展探索石墨烯的應用工作。
資料顯示,中國寶安披露開始石墨烯中試的時間是今年1月20日,迄今不到10個月。消息披露后,昨日中國寶安開盤即漲停,該狀況一直維持到收盤,全天成交6.1億元,為近3個月之最。
深交所交易公開信息顯示,買入金額前五位排名中,位列首位的是機構,凈買入5882.97萬元;其余為游資,有3家營業部在上海。而賣出金額前5名中則有3家機構,分列第二、第四、第五位,合計凈賣出7891.72萬元;其余兩家是游資,與中國寶安同在深圳的安信證券福華一路營業部賣出1.38億元,占了該股昨日成交金額的22.6%。
可見并不是所有機構都對中國寶安的石墨烯前景看好,同時石墨烯行業上市企業的股價也出現分化。
目前,兩市已公開宣布介入石墨烯行業的上市公司共有3家,除中國寶安外,還有金路集團(000510,收盤價8.50元)以及力合股份(000532,收盤價11.66元),后兩者昨日雙雙高開低走。截至收盤,金路集團僅上漲2.41%,力合股份下跌0.51%。
同行:嚴格說叫納米石墨
石墨烯項目完成中試,即將開始批量生產,中國寶安也在公告里稱:“石墨烯在相關電池等方面運用將有助于降低電池內阻、提升充放電速度。”似乎在描繪產品在新能源領域的光明前景。然而,該行業的某公司工作人員卻有不同的看法。
該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國內目前從事石墨烯產品開發的公司,大多是與研究所合作,像貝特瑞那樣單獨開發的并不多,“1公斤/天的產量也算比較高的”。而且,貝特瑞的產品厚度為5~25納米,超過10層,“嚴格來說不叫石墨烯,叫納米石墨”。資料顯示,只有一層碳原子構成的產品才叫石墨烯,厚度為0.335納米;2~10層的稱為多層石墨烯。
據了解,上述人士所在公司曾向貝特瑞購買過1公斤產品,提供給客戶做導電橡膠,效果并不理想,“這是事實,我打電話跟他們(貝特瑞)說了,他們自己也承認用在導電橡膠方面效果是不好的”。
至于石墨烯行業的前景,上述人士坦承下游需求有限,“我覺得3~5年才可以大規模應用”。該人士同時透露,目前國內已有公司與德國方面合作,從事電池方面的開發工作,已經做出產品,即將送往測試;關于石墨烯的價格,“現在是8000元/公斤,也就是8元/克”。
對于上述說法,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以客戶身份致電貝特瑞,詢問石墨烯價格、牌號及規格,工作人員卻回答說“先把你的資料發過來,我們評估一下再給你報個價。因為現在外面有很多機構(在問這事兒),我們也很難分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