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 01:52:00
就在中國《反壟斷法》出臺第三年,發改委終于要操刀了,向中國最大的寬帶接入及IDC提供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并有可能開出首張罰單。
每經記者 謝曉萍 黃志偉 發自北京
就在中國《反壟斷法》出臺第三年,發改委終于要操刀了,向中國最大的寬帶接入及IDC提供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并有可能開出首張罰單。
昨日(11月9日),據央視報道,相關部委近日已就寬帶接入問題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展開反壟斷調查,并有可能對兩家企業進行反壟斷處罰,如果事實成立,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或將遭到數億到數十億罰款。
在此之前,交通、電信、石油、水電氣、互聯網等公用事業一直是外界反壟斷的關注焦點,但至今未有受罰案例。
針對上述事件,昨日中國聯通(600050,SH)發布公告表示,正在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求提供2010年度向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出租帶寬業務的價格、數量及營業額等相關信息。
此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昨日也發布消息,發改委正在調查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涉嫌寬帶接入領域壟斷問題,預計很快將會出臺查處結果。
“斷網事件”演化為“舉報門”
根據央視報道,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接到有關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涉嫌價格壟斷的舉報,隨后,發改委立即啟動了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寬帶接入及網間結算領域是否利用其自身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市場等行為。
就在此前,有消息指出,這起電信壟斷案調查,是源于部分企業機構針對2010下半年“斷網事件”的舉報,其證據材料也多來自這些企業機構。
2010年8月上旬,中國電信下發內部文件要求,各省公司對高帶寬和專線接入進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聯互通點外,清理所有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
據了解,所謂“穿透流量”,指一些公司在中國電信購買帶寬后,并不自己使用,而是轉手賣給其他運營商賺取差價。而這場電信發起的“接入”大清洗也導致了從8月12日至9月9日,短短27天內,僅廣東鐵通就爆發了37477件用戶投訴,38443用戶拒絕繳費,并已有28210用戶面臨退網,波及的互聯網用戶超過1000萬。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通信人士指出,中國電信所提到的“其他運營商和互聯單位”,正是其競爭對手。通過此舉,中國電信不僅能夠提升競爭對手的運營成本,還能進一步加強其在互聯網接入領域的主導地位。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在寬帶接入領域上,95%互聯網國際出口寬帶、90%寬帶互聯網接入用戶、99%互聯網內容服務商,都集中在中國電信和聯通網絡中。這意味著,其他互聯網接入廠商的用戶訪問互聯網,都必然與中國電信和聯通產生流量。
按照工信部規定,為補償電信和聯通的骨干網投資,運營商之間的網絡互聯互通,只要用戶上網產生網間流量,其他運營商都要向他們進行單向結算。而這也就意味著,鐵通、教育網、廣電機構、移動等企業,接入互聯網,繞不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這道坎。
視頻網站:寬帶成本超美4倍
業內普遍有一種說法,就是電信、聯通在所謂執行中采取“黑白名單”,即:對于兩類不同的客戶制訂了不同的網間結算標準。對于鐵通、移動以及教育網、長城寬帶、廣電機構等第一類用戶,其網間結算價格一般都高達100萬元/G/月以上,第二類用戶,即其他客戶則只有25萬~42萬元/G/月。高昂的接入費用是鐵通等弱勢運營商所無法承受的。
而這也意味著,移動、廣電等運營商按照電信、聯通的結算標準,即使不考慮發展和維護用戶的成本,除了所有的寬帶業務收入,需要支付高額的結算費用,相當于為電信“賠本打工”,因此其他運營商往往會通過向第三方代理購買帶寬的方式接入電信或者網通的核心網絡,從而為發展自己的客戶降低成本。
據業內人士透露,電信目前給各省批復的價格,即1G帶寬年收入在300萬~500萬元,取上限確定1G帶寬的月度業務收入參考值為50萬元,而通過IDC購買質量較好的1G獨享帶寬一個月的價格在10萬元左右。
但是電信的“清理”計劃無疑讓上述移動、廣電等運營商受到重創。知情人士表示,此前工信部也曾出面調整此事。
電信這種壟斷行為也讓企業承受高成本壓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視頻網站高管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為了保證用戶上網穩定,需向聯通、電信同時購買,每年需支付的寬帶成本在5億以上,較美國類似網站高出4倍。
據上述高管透露,由于電信、聯通各省公司價格體系并不一樣,大型的互聯網企業如果希望購買邊遠地區的便宜價格,也會被通信商們“盯”上而需要購買毫無議價的空間的價格。
專家:被罰可能性不大?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李青表示,如果事實成立,定性準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將被處以上一年度營業額的1%~10%的罰款,對中國電信來講,一年營業額大概有500個億,對于中國聯通來講,一年營業額大概有不到300個億。
對于發改委掀起反壟斷調查的原因,北京3G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項立剛認為,除了限制后來者進入外,價格高企恐怕也是發改委進行反壟斷調查的重要原因。5000美元 (按照昨日匯率折合人民幣3.17萬元)對100萬元,這是電信專家侯自強給出的中美之間網間結算匯率價格對比。
他表示,網間結算價格高企的直接后果直接導致目前的網站負擔非常重,尤其是視頻網站流量消耗大,成本壓力在全世界是最大的,因為要托管服務器也按這個交錢繳費。由于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貴,很多把服務器托管到邊遠的小地方去。
而對于 “中國電信和聯通將會被處罰款幾十億元以上,成為《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的開出的第一張罰單”的說法,項立剛并不認為是樂觀的。
項立剛認為結算價格的處理將成為障礙之一。他表示,不同的結算價格怎么去處理,對于不同的用戶怎么定性,都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此外,網間結算屬于政府管制,對于此類事件的處理,一般都是先警告整改然后罰款,開始就罰款的可能性很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