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6 00:50:38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11月8日,柳傳志卸任的第6天,楊元慶帶領聯想集團最高管理團隊LEC(聯想集團執行委員會)在聯想全球總部召開會議,規劃聯想未來。
就在媒體紛紛宣稱聯想進入楊元慶時代以來,聯想的未來似乎已是一片光明。不過,聯想的尷尬在于,經歷多年的市場搏殺終于坐上PC老二的位置,但整個PC市場在移動手持終端和消費電子興起的沖擊下面臨全行業的調整。蘋果這樣的新興霸主向傳統的市場占有者提出了同樣的難題,無論是聯想、戴爾還是惠普。固有的PC市場將遭遇移動互聯網強有力的挑戰。
躍升全球第二大PC廠商
11月2日,聯想集團發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實現凈利潤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8.9%,全球PC市場份額刷新紀錄達13.5%,超越戴爾躍升為全球第二大PC廠商。
事實上,全球第二大PC廠商的交椅對于聯想來說異常重要。而這似乎也刺激了失去這把交椅的戴爾。
14日,戴爾消費業務暨中小企業部總裁史蒂夫·菲利斯對外表示,“許多人喜歡用銷量來衡量排名。幾年前,戴爾開始傳達一種觀點,那就是,銷量對于總銷售額增長不再像以前一樣重要,而且我們開始向全面的解決方案公司轉型。”
菲利斯坦承,聯想確實是一位強大的競爭對手,但他認為兩家公司有著截然不同的戰略。“我們的戰略和重點是成為一家更加全面的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他們似乎更注重銷售更多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
菲利斯的話不無道理,當前這個產業正在發生二十年來的革命式裂變。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在過去的幾年中,戴爾已經歷戰略轉型。2007年,邁克爾·戴爾宣布DELL2.0戰略后,戴爾的業務向消費類筆記本業務傾斜,從2008年開始,戴爾開始強調IT服務。
就在此前,戴爾首席財務官萊恩·格萊登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目前戴爾僅有19%的收入來自消費級產品。而更多的則來自于存儲、企業級市場。
戴爾發布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戴爾在企業級部分大概有180億美元左右的營收,其中服務器業務80億美元、戴爾服務咨詢80億美元、存儲業務為20億美元。
不僅戴爾已經在PC以外尋找到了新的利潤,就連身陷困境的全球PC老大惠普也擁有包括惠普企業服務器、存儲和網絡部門、軟件服務、金融部門等多元化的業務布局。
上述廠商的現狀從另一角度折射出聯想的尷尬。盡管聯想保持了PC業務連續8個季度的業界最高成長速度,但是業務構成十分單一。最新財報顯示,在移動互聯網上,聯想成立的MIDH部門業績占集團整體銷售額的僅為3.6%,主要部分是手機的拉動,而對于剛剛推出的樂Pad平板電腦,聯想表示市場反映理想,但并沒有給出具體數據。
突圍后PC時代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擺在楊元慶團隊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如何為聯想找到PC之外的成長點,后PC時代的聯想如何沖刺。
事實上,早在此前,聯想在PC領域一直采取“保衛和進攻”的雙拳戰略執行有力,而這在楊元慶看來,也是聯想能夠不斷進步的核心原因。
楊元慶表示,下一步,聯想會繼續深化雙拳戰略,即一方面 “保衛”中國業務和全球企業客戶業務;另一方面“進攻”新興市場和全球交易型業務市場。談及聯想的未來,他表示,聯想一方面會在PC領域繼續賺錢,同時在消費電子領域取得突破。據他透露,新管理團隊已經開始規劃新的4年戰略,在移動互聯、企業服務器、存儲業務等方面都有部署。
“未來不排除利用投資和收購在上述領域進行布局。”楊元慶表示。除此之外,在此次聯想LEC會議上,聯想的高管們話語之間透露出了更多的聯想野心。“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我們將非常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成熟市場總裁MilkovanDuijl對此表示。
在他看來,聯想未來也會加重對于成熟市場消費領域的投入,目前聯想只有5%左右的市場占有率,MilkovanDuijl認為還有95%的市場占有率在那兒等著聯想,保持繼續15%~20%左右的增長毫無問題。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產品集團總裁PeterHortensius則向《每日經濟新聞》透露,在聯想的未來圖景中,PC、手機、Pad、電視將構建屬于硬件制造商獨有的“四屏云”,即傳統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視。
聯想集團顧問、宏碁前CEOGianfrancoLanci認為,整個PC行業的趨勢可能會越來越偏向消費化。然而,截至目前,除了蘋果,由PC轉型電子消費的成功案例幾乎沒有。
業內人士認為,聯想以前的“DNA”是PC業的,產品賣出去,用戶不在聯想手里,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則要不斷經營客戶。
記者觀察力爭打造成PC領域的NIKE 確定未來方向之后,聯想也開始調整自己的戰略。
在楊元慶看來,之前聯想的移動戰略并不成功,主要原因同以前的蘋果一樣,過度依賴單個產品。為此,聯想內部已經對此戰略進行了調整,采取“多款產品打天下”,與包括蘋果在內的主要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競爭。
目前,聯想已經改變了樂Phone獨打智能機的戰略而改為布局高、中、低端產品。與蘋果不同的是,聯想同運營商的合作采取多家合作的方式。
對與蘋果競爭的具體策略上,楊元慶表示,蘋果的成功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喬布斯的 “煽動性”沖動消費,而當市場回歸理性之后也意味著聯想的機會來臨。目前來說,最重要的依然是韜光養晦,準備在持續的產品更新中加強攻勢迎接未來的競爭。
除了產品外,作為電子消費戰略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渠道策略的改變也被列入聯想的近期計劃。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北美市場總經理DavidSchmoock就曾表示,聯想在北美的一個重要進展就是打開了通過運營商銷售的渠道,聯想現在通過SP銷售平板電腦,建立新的銷售渠道。
“一方面是在培育北美的市場,一方面是在觀察,在恰當的時候會把在中國所做的成功業務拿到美國去做。”DavidSchmoock表示。
另一方面,從平板電腦這樣一個特定的市場來講,蘋果的成功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反映了喬布斯的營銷相當成功,而聯想也明白這一點。
今年3月份,惠普個人系統集團負責全球市場通信業務的副總裁DavidRoman離開惠普跳槽到聯想擔任全球副總裁兼CMO(首席營銷官)。對于聯想來說,DavidRoman的另一段職業生涯才是聯想邀請其加盟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曾擔任過蘋果公司歐洲高管,包括全球廣告和品牌營銷總裁。
“我們對聯想的定位是PC領域里面的NIKE,因此我們更注重于其實用性。”DavidRoman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未來聯想將通過一系列的品牌推廣來反映一個理念或者思維方式來吸引消費者。
據DavidRoman透露,按照目前聯想的內部規劃,向消費者推廣未來的產品,會有一個不同的優先級,將從特定的幾個國家開始。“在中國以外就是印度、俄羅斯、德國、日本以及美國。我們遲早會擴展到全球范圍內,目前的重心放在這些重點的國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