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8 01:25:48
在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小幅貶值走勢的同時,很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今年以來也頻頻出現大幅貶值。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楊芮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楊芮 發自北京
12月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3342,較上一交易日小幅下調8個基點,但整體仍維持區間整理走勢。
即期外匯方面,人民幣對美元繼續低開低走,并再度觸及6.3659跌停位置,這已是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連續第六個交易日觸及“跌停”,亦為三年來首見。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的多位專家學者皆表示不必對人民幣的連觸“跌停”過度敏感和緊張。因為人民幣對美元日波動幅度為0.5%,當前波動幅度并不過度,但進出口企業都應樹立風險意識,規避匯率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波動幅度有限對出口影響不大
事實上,國內經濟的基本面確實正在發生一些新變化。如經濟增速回落、出口增幅放緩等。長遠而言,人民幣連續大跌,或將對國內經濟以及調控政策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雖然看起來是連觸‘跌停’,但其實并沒有想象中嚴重。”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財政部國際司國際經濟問題顧問徐奇淵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涂永紅指出,“連跌六天的幅度也不是很高,也就是3%左右,不應過度敏感。”她進一步分析道,“不應只關注人民幣對美元的變化,反觀對其他貿易伙伴國的匯率,包括歐元、日元等,匯率每年的波動幅度在20%~30%上下浮動。”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提出,“雖然個人贊成人民幣貶值,但是現在人民幣的貶值不利于中國市場,因為整體經濟是在下降通道中。”
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出口增速僅有15.9%,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同比和環比增幅下降的情況。
對此譚雅玲表示,“出口增速較前幾年是相對較差,這主要是因為實體狀況在減弱,而投機和套利行為過多。而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大概占到50%~60%的比例,但更大程度是由于出口行業的發展思路和發展對策出現了較大問題所致。”
涂永紅分析稱,實際上匯率的波動范圍在5%是實體經濟能夠承受的。出口增速的下滑主要是外部需求不強以及產業結構雷同的競爭性原因造成。
貶值的最基本原因:高通脹
“最近人民幣連續觸及跌停的原因是受到長期、中期以及短期因素的共同推動。”涂永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
在人民幣對美元出現小幅貶值走勢的同時,很多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對美元今年以來也頻頻出現大幅貶值。
涂永紅也表示,“新興市場國家的高通脹是造成貶值的最基本原因,這也是由新興市場國家今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經濟放緩所決定的。”
涂永紅表示,長期來看,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長期趨勢應是趨于貶值的。中期來看,趨緊的貨幣政策在控通脹的同時確實使經濟趨于放緩,而美國剛好有緩慢復蘇的跡象,從經濟周期的角度來看,貶值趨勢明顯。短期因素則是歐債危機遲遲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而市場對歐元區也并不看好,導致了短期資金的回撤,趨向美國,所以推動了美元的升值。
張茉楠認為,“除了全球資金緊張外,人民幣的中間匯率和即期匯率之間的價差給外部做空的動力,這帶來的市場空間也值得關注。”
由匯價的基本決定理論看,美國通脹率和中國通脹率的落差構造貶值最基本因素,中國的對外出口疲軟,以及接近年末因收官和結匯,基本上由私募基金和共同基金操控的熱錢要撤回,而國際資本市場的主要資本仍是在歐美。
除此之外,資料顯示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低于在岸匯率,香港地區的銀行人民幣額度供過于求,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規模兩年來首次下降等,這些均表明人民幣的升值預期已不被看好。
有分析認為,人民幣短暫貶值,真正實現雙向浮動的時機已到來。而雙向浮動一方面可以緩解社會資金流動性緊張,更深層面上亦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張茉楠指出,中國多年來的匯率機制都非常被動,現在不僅是“雙向浮動”的有利時機,也是中國與外圍博弈的有利時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