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0 01:20:57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對公司上市實行行政審批制,導致上市成了有幸擠過審批之門的企業的一種“福利”。
每經編輯 周俊生
周俊生
武漢上市公司中百集團12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截至當日,浙江一家民營企業——新光控股通過深交所買入中百集團股票達3460.8726萬股,占中百集團總股本的5.08%。這是繼鄂武商之后,又一家武漢上市公司近期遭遇浙江企業的股權收購。在目前A股市場一片低迷的背景下,久違了的舉牌戰再燃烽火,有其值得肯定的特殊意義。
熟悉A股市場歷史的投資者對于舉牌收購并不陌生。1993年10月,深寶安發動的對上海上市公司延中實業的股權收購和延中實業展開的反收購行動,首次在A股市場引進了這一概念。當時的這一場舉牌收購雖然只能算是“小試牛刀”,但它已使上市公司領教了股市的真正價值,一個公司上市不僅僅意味著可以坐收融資便利,而且會遭遇股權收購,可能使公司被他人連鍋端。而對于投資者來說,由舉牌收購所引起的股價的走高也能夠讓他們坐收漁翁之利。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對公司上市實行行政審批制,導致上市成了有幸擠過審批之門的企業的一種“福利”,上市公司的“殼資源”顯得異常珍貴。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基本上由沒有流通權的國有股或國有法人股控股,使舉牌收購難以成為普遍推行的一種模式。因此,更多的兼并重組只能發生在交易市場之外,借殼買殼者通過協議轉讓,以低于交易市場流通股價的價格收購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實現控股目的。但是,這種場外交易的弊端很多,它繞過了市場,使交易價格更多地受到人為操縱,地方政府出于“保殼”的需要主導了國有股的賤賣,內幕交易叢生;更有甚者,一些面臨退市威脅的公司可以通過頻繁的場外協議股權轉讓來實現規避退市的目的,造成A股市場上出現大批“僵而不死”的公司,使市場的整體質量嚴重退化。
相比之下,發生在交易市場上的舉牌收購,比起場外協議轉讓來就要干凈得多。首先,舉牌收購雙方并不是“周瑜打黃蓋”式的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而是完全憑實力說話,那些把上市資源損耗殆盡的上市公司很容易被有實力的機構吃掉,這有利于資本市場真正體現其資源整合、優勝劣汰的功能;其次,交易價格由市場說話,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被收購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而不是像場外協議轉讓那樣充滿了暗箱操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在泛濫的假重組之名行股票炒作、甚至內幕交易之實的惡劣風氣;再次,舉牌收購還能夠激活市場人氣,給目前低迷不已的A股市場注入新的投資元素。新光控股對中百集團發起的舉牌行動,是為了達到對中百集團的控股還是只是一場短線炒作,目前還難以作出定論,但即使是后者,只要控制在《證券法》的框架之內,其意義也遠勝于場外的股權協議轉讓。
經過股權分置改革以后,國有股、國有法人股等原來不能流通的股權都已獲得流通資格,因此A股市場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組完全可以摒棄以往場外協議的模式,因為公司的兼并重組本是一種市場行為。已經實現了股權全流通的A股市場,應當更多地鼓勵舉牌收購,讓那些不思進取的上市公司切實地感受到來自市場的威脅。或許當A股市場不斷地出現舉牌收購和反收購的新聞時,企業也就明白了圈錢上市的“雙刃劍”作用,控股股東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唯有兢兢業業地把公司經營好,讓自己的公司在貨真價實的良好業績的支撐下立于不敗之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