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1 01:44:52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新江 發自北京
自12月8日復牌以來,重慶啤酒(600132,SH)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九連停”,跌停板至今未被打開。
不過誰都知道,重慶啤酒不可能一直跌停,總會有打開的一天,只是時間早晚而已。“九連停”后,甚至有人希望出現超跌反彈,乘機撈一把。
事實上,重慶啤酒的交易在昨日(12月20日)已經開始活躍起來,成交額升至2.37億元,預示著“開板”在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多方渠道獲悉,各路資金正對重慶啤酒的超跌反彈行情虎視耽耽。數據顯示,昨日買入的資金以游資為主,有受訪游資透露,近日有意狙擊重慶啤酒,搏殺10個點的超跌反彈漲幅。
與此同時,以大成基金為代表的被套機構,也面臨著要不要割肉的尷尬選擇。但是,一旦上述游資離場,或這些機構割肉,又可能導致重慶啤酒股價再現雪崩,他們將被套得更深。
重啤現“開板”苗頭
經歷“九連停”后,重慶啤酒終于出現“開板”跡象,昨日成交終于放量達2.37億元。重慶啤酒的市值,也從停牌前的392.33億元,大幅縮水至151.93億元,市值蒸發了240.40億元。
這也是大成基金、國泰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等持有重慶啤酒股份的機構幾度下調估值后,首次看到“活躍市場交易特征”。
雖然仍是賣單高掛,但資深市場人士預測,跌停板或在今明兩天打開。如果近日打開跌停板,上述機構將如約按市場價進行估值,巨額損失已毫無懸念。
大成基金昨發布公告稱,自本周一開始,對持有的重慶啤酒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調整為32.79元。這也是大成基金連續第6次下調估值。與本周一收盤價相比,本次估值下調不足一個跌停板,因此昨日這一估值價格再度被刺穿。如果重慶啤酒在30元左右“開板”,那這個價位已幾乎接近或已突破大成基金的容忍極限。
12月12日,大成基金提議重慶啤酒董事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昨日,這個議案獲得了重慶啤酒董事會的同意,重慶啤酒隨后發布了公告。大成基金在所附議案中,提議臨時股東大會罷免黃貴明董事職務。黃貴明現為重慶啤酒董事長。
頗為耐人尋味的是,達成基金的這個提議是在第二個跌停板當天作出的,而重慶啤酒董事會直到第9個跌停板才作出回應。
游資豪賭超跌反彈
從昨日的交易情況來看,買入重慶啤酒的前五大席位均系游資,擁有靈活操作和敏銳市場嗅覺的資金大戶們,顯然在醞釀一場新的狙擊戰。
昨日買入最多的華泰證券蘇州何山路證券營業部,買入金額為1760萬元。其次是紅塔證券上海驪山路證券營業部,買入1286萬元。這些大舉吸籌的游資多為首次露面,狙擊超跌反彈的可能性較大。據某大資金持有者透露,準備在今日狙擊重啤,目標是10個點的超跌反彈。
北京某資深市場人士指出,相比啤酒行業30倍左右的市盈率,目前重慶啤酒的動態市盈率為71.4倍,仍存在較大下跌空間。盡管如此,由于市場對重慶啤酒研究揭盲數據存有疑慮,目前公司估值仍處模糊地帶,可能已有資金認可重慶啤酒目前的股價區間,從而進場吸籌。
由于游資搏殺超跌反彈系短線操作,如果捕捉反彈后迅速離場,可能再度造成重慶啤酒股價雪崩,這也令包括機構在內的被套資金“步步驚心”。
另外,隨著跌停數量增多,融資買入的金額也在不斷增加,“勇敢者”游戲不斷上演。上交所延后數據顯示,12月12日,在第3個跌停時,當天重啤334.4萬元成交中,有2.36萬元屬于融資買入。12月15日,在第6個跌停時,融資者將錢還給券商,這時股價已跌至43.07元,跌幅27.11%。
12月15日,重啤還新發生了3.45萬元的融資買入。次日,融資買入放量至12.40萬元。12月19日,融資者再次殺入154.17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重啤如果被融券賣空,融券者定會大賺。但9個跌停中,由于賣壓洶涌,難以成交,竟無一筆融券賣出。
各路基金“心懷鬼胎”
是割肉出局,還是繼續堅守?基金內部會不會出現多殺多?這也是重慶啤酒股價最大的變數之一。
從交易信息看,機構資金拋售動向仍然明朗。但由于持股數量較多,包括大成基金在內的公募基金進退兩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基金對于重慶啤酒的操作可謂“各懷鬼胎”。
昨日拋售的前5名中,機構占3席,賣出金額分別為3474萬元、1569萬元、1140萬元。另兩個席位是游資,出售金額也均超過千萬元。
掛在賣一位置的賣單,仍有4014.56萬股,按昨日收盤價計算,折合金額超過12億元,幾乎占重慶啤酒總股本的10%。由于與公募基金目前的持股數吻合,一度引發“是不是公募基金準備集體清倉?”的猜測。
北京某基金經理分析表示,對于大成基金來說,目前最大問題是如何能夠趁勢出貨。出貨可能引發股價繼續大跌,這對具體操作帶來一定難度。若選擇吸籌護盤,風險則更大。由于重慶啤酒估值較高,愿吸籌護盤的基金可能只是少數。
也有大戶資金另做打算,比如中信證券。在重慶啤酒股價大跌伊始頻頻吸籌護盤的中信證券自營盤,周一拋售2000萬元左右,昨日再次拋售2000余萬元。而在滬市大宗交易市場,中信證券自營盤連續兩日分別吸籌2291.16萬元和2061.91萬元,成本分別為34.88元和31.39元,這一幾乎賠本的買賣,讓市場人士詫異。(每經記者王硯丹對本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