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7 01:34:1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記者 鄭步春
周五A股盤中創出新低,但其后顯著上拉。最后滬綜指收漲0.70%報2163.40點,深綜指漲0.47%報817.78點。另外,積弱已久的中小板、創業板也上漲,只是漲幅略小一些。從盤面看,券商、保險、銀行等權重股繼續輪番表現,護盤動機顯得益發迫切。
影響盤面的多是些有利因素,如傳言匯金及保險公司增持部分銀行股、四大行存款劇增、央行使用各種手段注入流動性、周末“降準”預期,甚至包括三新股全部“大幅”破發。
昨上市三家新股全部破發,中簽者損失不小。此事看似慘淡,但其實是利好,因其至少使圈錢行為不再順暢,有可能使后面大盤股馬上發行的機會驟降。
不過若從中長期看,如果新股發行根本制度不變,那么單靠這幾只個股破發,作用只是短期的,因只需股指連續反彈一陣,市場的圈錢功能將自動恢復。
央票停發及逆回購之類傳言被解讀成存準率下調信號,筆者卻認為這樣的解釋也不太客觀。一般而言,央行使用了上述手段后,就會使“降準”的迫切性稍有下滑,除非所注入的流動性仍大大不夠。
昨日進場的部分短線客有可能博周末“降準”,若周末果然有此消息,投資者應注意是降一個百分點,還是半個百分點。通常而言,如果是一次性下降一個百分點,股指下周高開程度會多些。然而筆者認為,無論其是否降準,降多少,屆時均不能過度追高。就存準率調降而言,其實是個雙刃劍,雖然市場會對一次性地大幅“降準”作出正面反應,但這其實表明經濟的疑慮更濃。
在今年行情中,“存準率”問題必將是影響A股的一大要點,所以應竭力想透,要不然操作上極易吃虧!
大家知道,前幾年“上調存準率”主要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這些外匯一部分來自貿易順差,一部分來自外商直接投資,一部分來自其他隱秘通道,所謂的“熱錢”主要指的是最后這一部分。當時熱錢將外匯換成人民幣,多數是用來投機的,極少投入實業,所以造成了我國樓市、股市及其他“可炒作型資產”的泡沫。
如今的“降準”可視為上述行為的逆過程,即這些投機分子如今將人民幣換成外幣出逃,這會造成市面上的人民幣減少,所以央行就有必要通過“降準”釋放流動性來對沖。
下一步推斷才是要點——當熱錢出逃時,它們是從樓市、股市及其他“可炒作型資產”抽離人民幣資金,然后換回外匯出走,而這些錢很少有從實業中抽離的。另外請注意,此時央行“降準”所釋放的人民幣,絕大部分“不一定會”流入樓市、股市或其他“可炒作型資產”,而是流向實業。
假如上述情形筆者并沒判斷錯,那么結論將極其簡單——假設央行以一比一對沖,即央行不偏不倚“降準”,即使“降準”多次,也未必是股市的利好,除非其所釋放的流動性遠超熱錢外流部分。
筆者個人以為,央行釋放“遠超過預期的流動性”機會渺茫,因為這必將被炒樓者或地產商利用,后果十分難測。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未來即使多次“調準”,也不一定就是A股利好。
后市方面,雖然筆者并不看好A股,但昨日也提示了逢低吸納,因預期股指短期內或有些反彈,甚至誤以為股指或有可能拉出大陽線。股指之所以會反彈,這一來是因為許多股票超跌,二來因為周末金融工作會議不排除會有些題材,最后是因為首季一般是放貸高峰期。
中線而言,股指或仍將考驗底部,投資者仍宜謹慎,注意僅可低吸而不追高。就年報來看,一開始可能有些令人驚喜的年報公布,但到了中后期,許多業績差的公司將露出原形。目前官方加強了預披露制度,也不排除地雷提前引爆的可能。
就大主力的操作來說,這幾天指標股護盤其實不利于大資金建倉。真正的大底是自然“磨”出來的,護盤這一行為本身就說明不值這個價。當股市真正物有所值時,即使去刻意壓著都會感到吃力,又何須保護?筆者甚至懷疑主力是沖著那些已過會的IPO來的,只是為其順利駛入股海護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