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4 01:28:0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牟璇
每經記者 牟璇
2011年的化工品市場經歷了大幅暴漲后又回調的過山車行情。上半年,氟化工、磷化工、氯堿化工等相關產業競相漲價,由此帶動了相關上市公司一輪又一輪的瘋狂炒作。然而,瘋狂的背后往往伴隨著“意外”,去年下半年,在歐債危機風波以及國內民間借貸事件頻發的影響下,化工行業進入了旺季不旺的階段,“金九銀十”淪落為“冰九寒十”,化工產品價格大幅下挫,相關公司的股價也大幅度下滑。
《每日經濟新聞》證券周刊重磅推出2011年化工產品漲幅大盤點,為投資者梳理2011年全年表現出色的化工品,并結合專業分析機構生意社的數據,對2012年的化工股走勢進行探討。
硫酸銨、螢石漲幅超四成
生意社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28項化工品出現上漲,其中硫酸銨以56.67%的漲幅位列漲幅榜第一位。年初,硫酸銨價格為750元/噸,年末飆漲至1175元/噸。硫酸銨漲勢強勁的原因有三點:首先,稀土行情火熱推動硫酸銨價格上漲。作為稀土生產的重要生產原料,今年上半年稀土行情火熱帶動了硫酸銨價格的大漲;其次,出口放量帶動價格上漲。由于我國已取消硫酸銨出口關稅,硫酸銨出口形勢大好。國際硫酸銨價格上漲,強烈支撐了國內硫酸銨的價格;最后,供應偏緊致價格上漲。在盈利情況不佳的情況下,焦化廠紛紛限產報價,我國硫酸銨絕大多數為焦化廠副產品,因此產量出現降低。盡管下半年稀土行情下滑,復合肥市場相對清淡,但在貨源偏緊支撐下,硫酸銨價格仍然沒有出現較大的跌勢。
此外,受國土資源部下達的2011年螢石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減少的影響,螢石在2011年的表現也非常“出眾”,年末價為2400元/噸,較年初大漲44.58%,是去年化工市場風頭僅次于硫酸銨的產品。相關人士介紹,2012年螢石將進入實質性資源整合階段,下游的氫氟酸、氟化鹽市場需求不會減少,螢石價格有望在2000元/噸以上盤整。
此外,燒堿、PTFE、分散樹脂、苯酐也進入漲幅榜前五位,2011年全年漲 幅 分 別 為38.01%、37.90%和27.95%。
今年石化市場依然可期
縱觀2011年國內化工市場,前三季度相關產品的走勢穩健。年初因國際原油及國內煤炭價格上漲,石化產品陸續跟進,3月~6月份形成了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原料爺”現象,原材料價格帶動相關化工品出現大漲。
進入三季度,受歐債危機、國內經濟下滑、國內民間借貸事件頻發的影響,化工行業進入旺季不旺階段,多數化工產品價格大跌。整體來看,無機化工產品全年表現強勢,成本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強勢上揚;由于全年大部分時間國際原油價格走勢疲弱,有機化工產品漲勢不足,“金九銀十”變成“冰九寒十”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有機化工產品的低迷表現。
11月初,隨著金融政策逐步寬松加上化工行業傳統備貨期的來臨,國內化工市場出現反彈跡象,12月下旬,隨著國際原油的高位震蕩,芳烴系產品陸續進入短期上漲通道。
生意社化工分社社長張明說,全年來看無機化工產品明顯強于有機化工產品,氯堿化工、氟化工、磷化工產品波動最為劇烈,TDI、MDI等聚氨酯產品全年呈現弱勢,多晶硅產品在年底迎來一系列政策利好,并為2012年反彈埋下伏筆。
對于2012年石化市場的表現,張明認為,2012年一季度,國內化工行業仍將面對需求不足的難題,化工品價格會弱勢盤整,銷售緩慢的情況將延續一段時間。不過,近期國內宏觀調控政策開始出現微幅調整,這將對行業的發展產生些許利好,如果國際原油保持當前的強勢走勢,今年的石化市場依然可期。
大起大落 鈦白粉價格上演過山車行情
2011年的鈦白粉市場注定是不平靜的一年,由于國際鈦白粉價格連續漲價,上半年國內鈦白粉也掀起了漲價行情;下半年,鈦白粉價格又出現大幅度的回調,可謂大起大落。生意社的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鈦白粉整體漲幅為11.61%,年初價為16688元/噸,年末漲至18626元/噸,同比上漲12.88%。
價格飆升源于原材料上漲
總體來看,去年1月份鈦白粉價格處于慣性穩定期,2月~4月開始出現漲價潮,5月~7月高位盤整,8月~11月價格大幅下挫,直至12月份才逆勢回調。自去年2月開始的上漲行情,產生的原因在于鈦精礦等原材料價不斷上漲。
與此同時,杜邦亞太地區多次調價,CristalGlobal、Tronox、Huntsman、Sachtleben、Millennium、ISK等國際生產商也幾次上調鈦白粉價格。在此刺激下,市場延續交易活躍的氣氛,國內部分生產商與經銷商紛紛跟風,再一次助推鈦白粉整體價格上揚。
越南宣布鈦精礦及其產品出口將于2011年底終止,也是導致鈦白粉價格上漲的一大因素。目前,全球90%的鈦用于生產鈦白粉,中國原料鈦約有一半左右依賴進口,因此該事件對中國鈦精礦市場造成較大的壓力。
今年漲勢或難超去年
鈦白粉價格的飆漲也對資本市場中相關上市公司產生了較大影響。去年3月份,鈦白粉龍頭企業安納達(002136,收盤價14.28元)出現大漲,半年內安納達股價自8元附近猛沖到19元,漲幅達到130%。與此同時,*ST鈦白(002145,前收盤價8.14元)、攀鋼釩鈦(000629,收盤價6.16元)也跟風上漲。7月上市的國內鈦白粉第二大企業佰利聯(002601,收盤價92.88元)一上市便遭到瘋狂炒作,一度成為兩市第三高價股,股價最高達到133.30元。
然而,鈦白粉的漲勢并未得到延續。6月下旬到7月末市場持續 “小幅持漲、有價無市”的尷尬局面。此時,原料鈦精礦價格下行與下游需求疲軟雙頭施壓,致使市場出現“有價無市”局面,但“有價無市”現象比較普遍。8月~11月,面對冷清的下游需求與交投市場,加之原料鈦精礦、硫酸價格一路走跌,眾多利空因素施壓,于是西南地區某大型生產商一路領降,同行企業價格跟進,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粉整體價格由最高時的22500元/噸下降至最低16500元/噸,降價幅度達36.36%,價格直逼去年年初。
針對投資者較為關心的2012年鈦白粉走勢,生意社鈦白粉分析師楊遜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原料鈦精礦的價格直接影響鈦白粉生產成本,鈦白粉的整體走勢也將隨之而動,2012年鈦精礦市場存在很多變數,自身擁有原料礦的企業具有很大的優勢。鈦白粉價格影響因素相對較多,對于2012年的價格影響因素同樣繁雜,預計2012年的整體鈦白粉走勢或復制2011年,但是整體多空因素有限,再次拉漲的程度或弱于2011年。
供不應求 復合肥價格創出三年來新高
盡管2011年化工產品大多暴漲暴跌,但復合肥卻呈現較為平穩的上升走勢,且創出近三年來的最高。生意社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復合肥市場整體呈現拋物線式走勢,年初出廠均價為2533.33元/噸,年底出廠均價為2816.67元/噸,漲幅為11.18%,全年最高點出現在10月中旬,一度跨上近三年來最高點3100元/噸。
國際需求不容小覷
通常,化工產品價格上漲跟原材料價格上漲有著緊密聯系,生意社化工分社化肥分析師張明介紹,國內復合肥市場前期的強勢上漲正是源于原料硫黃及硫酸銨的上漲以及出口市場的帶動。受制于2011年化肥出口關稅政策的掣肘,2011年4月下旬開始,國際市場對磷酸二銨需求量急升,而國內市場正處于春耕行情之后的空當,實際成交量較小,主流廠家紛紛轉產低含量二元復合肥以滿足出口需求,因此,廠家報價持續拉升。7月底,華北地區玉米用肥期來臨,經銷商因前期備貨不足此時大規模采購,對國內市場形成強力拉動,全年復合肥市場唯一的“供不應求”局面最終形成。
不過,9月底隨著出口窗口的關閉以及國際市場需求的萎靡,廠家方面開始將營銷重點轉回國內,同其他化工產品一樣,2011年的“金九銀十”因歐債危機的重創而變為不折不扣的“冰九寒十”,加上國內頻發的民間借貸事件,使得市場交投氣氛在國慶假期后陷入長達兩個半月的低迷。
值得肯定的是,2011年仍然是復合肥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國內總體產能在原有的2億噸基礎上持續增加,行業有效產能從5300萬噸增加到5600萬噸左右,產量較去年也有小幅增加,但產品結構有了顯著變化,二元復合肥和低含量三元復合肥在3月~8月份成了出口的主體。
復合肥企業話語權增強
再來看A股市場中相關復合肥企業的表現。去年是復合肥企業密集上市的一年,新都化工(002539,收盤價10.60元)、司爾特(002538,收盤價21.06元)、輝隆股份(002556,收盤價15.40元)、史丹利(002588,收盤價35.51元)四家復合肥企業先后登陸中小板。
同時,A股市場中還有金正大(002470,收盤價13.22元)、湖北宜化(000422,收盤價18.15元)、六國化工(600470,收盤價8.90元)等復合肥公司。2011年是中國經濟較為艱難的一年,也是企業生存環境較為嚴峻的一年,但從上述公司的年報業績預告來看,業績較前一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同時,龍頭企業的整合也在逐步推進,3月30日,新都化工并購湖北新楚鐘肥業有限公司;10月14日,金正大收購云南中正化學工業有限公司部分股權;12月2日安徽六國化工成功并購江西貴化,湖北宜化等公司也不斷進行產業擴張,在行業整合、資源優化的大背景下,行業內龍頭企業話語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對于2012年復合肥的走勢,張明表示,據海關數據,2011年1月~11月份,我國共計出口NPK三元復合肥2.29萬噸,進口NPK三元復合肥87.93萬噸,出口NP二元復合肥357.52萬噸。2011年我國NP二元復合肥同比出口增長率為3.78倍。但2011年12月初,針對化肥市場出口的異變,國家將小品種肥料及二元復合肥出口關稅政策作出規定,將征收7%的關稅,這將嚇跑一部分國際客戶。整體來看,2011年的3100元/噸高位或還會出現,但低點有可能跌破2650元/噸的低位。
政策刺激磷化工產品價格上漲
提到2011年的化工市場,不得不說磷化工產業鏈。2011年伊始,國內磷化工行業龍頭云南磷化集團宣布上調2011年磷礦石的價格,開啟了磷化工漲價的序幕,與此同時,提高磷礦開采準入門檻的消息也使得磷礦資源回歸優勢更加明顯,相應產業鏈產品大幅上漲。黃磷去年全年上漲13.44%,年初價為15500元/噸,年末上漲至17583元/噸,磷酸也從年初的4533元/噸上漲至年末5080元/噸,漲幅為12.06%。
三因素致產品價格上揚
黃磷和磷酸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經歷了一次上漲。3月上旬,部分磷礦石企業尚在停產階段,磷礦石價格受現貨緊張影響有明顯上揚,黃磷被迫跟漲;同時下游磷酸市場需求向好,廠家接貨積極。但上漲的幅度并未持續,4月初,黃磷市場價格開始下滑,至5月下旬探底,后經歷5月~8月長達三個月的弱勢盤整。此階段上游磷礦石價格趨穩,但下游磷酸市場看空氛圍濃厚,商家接貨消極,多按需采購,小單成交,市場報價在15500元/噸左右震蕩。
據生意社分析師王麗介紹,8月份開始,三大主要因素的影響下,黃磷市場節節攀高,成為本年度磷化工行情的最大亮點。一是政策因素,8月,中國化學礦業協會公布了《化工礦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政策利好和市場預期對磷礦石價格起到振奮作用,資源企業無不應聲漲價。磷礦石漲價意味著黃磷制造成本增加,導致其價格水漲船高。特別是云南、貴州黃磷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導致黃磷貨源緊張,市場價格持續走高;二是下游市場漸近旺季,臨近國慶,食品加工業對磷酸鹽的需求集中體現,同時冬小麥秋播備肥開始,磷肥的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三是各地限電。云南、貴州等地持續干旱,黃磷企業期待的豐水期姍姍來遲。此外,9月初,湖北地區出臺了磷礦石限采措施,受云南陸良地區鉻污染事件波及該地區三家重點黃磷企業停產,使產量銳減。上述三點因素導致黃磷及磷酸價格一路上揚。
磷礦石上漲或受限制
在上市公司中,澄星股份(600078,收盤價7.48元)、興發集團(600141,收盤價17.86元)等上市公司也因磷化工產品的上漲被市場炒作。其中,興發集團擁有磷礦石儲量約1.5億噸,當前產能為240萬噸,根據長江證券預計,磷礦石價格每上漲100元,將貢獻公司每股收益0.47元。從興發集團三季報來看,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1.92億元,同比增長23.9%。
與此同時,相關下游企業也在積極謀劃“搶礦”。2011年8月17日,金正大稱將在貴州省翁安縣設立貴州金正大,依托當地礦產資源打造磷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緊接著,金正大8月23日宣布投資近60億元在貴州興建磷資源產業園項目,提前布局磷礦資源,醞釀打造全產業鏈優勢。湖北宜化也于去年12月表示,已獲得江家墩磷礦西礦段的采礦權。
不過,中信證券對未來的價格卻不太樂觀,其認為,與石油、黃金等標準化大宗品實行全球定價不同,磷礦石組分、品位差異較大,其價格形成主要依賴國際間貿易。由于貿易呈現區域化特征,目前國際磷礦石尚無統一的定價體系。盡管淡季出口對平滑國內磷肥企業利潤有一定積極意義,但磷肥產業事關國內糧食供應和價格穩定,國家有能力、且將繼續通過關稅和出口配額等諸多行政性手段,優先保障國內磷肥市場穩定,同時也意味著磷礦石價格上漲存在限制。
連漲兩波 燒堿價格穩步上揚
2011年的燒堿市場跌宕起伏,價格多變,但整體走勢呈現上漲的局面。生意社監測的數據顯示,年初國內32%離子膜燒堿主流均價為592元/噸,截至12月27日均價為817元/噸,上漲幅度為38%,同比上漲幅度達到40.86%。在大起大落的2011年化工品市場,燒堿的穩步上揚使其成為2011年化工品漲幅第三的產品。
燒堿價格創新高
從去年燒堿的每月走勢來看,1月下旬,燒堿下游市場需求逐漸萎縮,企業庫存量增加,供大于求致使燒堿價格不斷回調,價格出現探底,32%離子膜燒堿均價在591元/噸。后隨著春節的備貨潮開始反彈,行情好轉。但受春節假期的影響,市場交易清淡,下游企業以消化庫存為主,價格再次探底。
3月中旬,燒堿下游印染、造紙等行業逐漸拉動需求,加上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行情向好,價格不斷上漲,32%離子膜燒堿均價達到774元/噸。六月中旬至8月下旬,燒堿行情一路下滑,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國內燒堿產能過剩,而廠家開工又比較充足,市場貨源量較多,另一方面上游原鹽市場行情下滑,同時下游氧化鋁、印染等行業需求有限,供過于求導致價格下滑,價格下探至680元/噸。
燒堿價格的再次上揚始于9月,為緩和市場貨源充足現象,部分企業停車檢修,加上南方地區限電政策較嚴,企業開工率有所降低,市場貨源減少,從8月底開始止跌企穩,9月份至今,氯堿企業為保持堿氯平衡,限制燒堿開工,隨著燒堿下游氧化鋁市場需求的帶動,市場供不應求,燒堿行情開始反彈,價格一路上漲。截至12月27日,32%離子膜燒堿主流均價達到817元/噸,創出歷史性新高。
堿業股業績漸佳
8月以來,化工市場持續低迷,哪怕是精細品種價格都跌多漲少,而燒堿作為最基礎的產品,走勢卻獨樹一幟,今年連漲兩波,這是何原因呢?生意社分析師李煒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一方面氯堿行業不景氣,液氯聚氯乙烯等產品行情不好,企業靠保持燒堿價格來維持利潤;另一方面由于開工有限,導致市場貨源供不應求;再者電價的上漲,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都有力支撐價格上漲。
目前A股市場中,生產燒堿的上市公司包括氯堿化工(600618,收盤價9.17元)、中泰化學(002092,收盤價7.56元)、新疆天業(600075,收盤價8.18元)等公司。從業績來看,受燒堿價格持續上漲的影響,上述公司業績可謂可圈可點。氯堿化工預計2011年凈利潤為2.1億元,同比增長近50%;中泰化學預計201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0%~100%,原因是控股子公司華泰公司36萬噸/年聚氯乙烯樹脂配套30萬噸/年離子膜燒堿二期項目投產;新疆天業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也增長兩成。
對于2012年燒堿的走勢,李煒認為,在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以及企業對開工率的控制下,我國燒堿價格呈現大幅上漲的局面,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以及企業的優化,氯堿行業將逐漸向規范化靠攏,因此2012年燒堿價格最低點在680元/噸左右,最高點在1000元/噸左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