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17 01:23:32
熊錦秋
在當前股市制度大變革的艱難治市進程中,不同的市場主體具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其對股市觀點也不盡相同,如何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保護好大多數人的利益,這考驗著政策決策者。筆者認為,這需要在股市充分發揚經濟民主。
所謂經濟民主,就是將“人民主權”這一理論貫徹到經濟領域,使各項經濟制度安排依據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建立和調整。發揚經濟民主,是匯集和體現廣大投資者利益訴求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比如,當前市場的一個焦點話題,就是基金為新股發行捧場。之前市場對此早就頗有微詞,甚至滬深交易所老總也忍不住嚴詞批評;然而,最近證監會基金部主任王林稱,基金公司在新股詢價過程中,報價比較理性,沒有幫忙報價。
基金是否有為新股發行捧場行為?筆者認為,根據統計學原理,按照目前基金所占市場份額,如果其高報價出現的概率為異常,應屬捧場行為。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認同基金捧場的觀點,源自深交所的研究報告:基金公司詢價對象報價只有26%的比例,但創業板報價最高的十家機構,頻次統計排名中有三家是基金公司,其觀點符合統計學原理、值得相信。王林目前還沒有拿出他研究的250家公司的具體統計數據,只有對6只新股的詢價分析數據,但6家樣本過少且有特定指向,這些數據將捧場者指向證券類、保險類詢價對象,恐難令人信服。
王林言論簡直不值一駁。舉例說明,在參與中國水電網下初步詢價的146家配售對象中,的確沒有其主承銷商中信建投和中銀國際參與;然而其財務顧問中信證券和8家分銷商控制的基金卻參與捧場。中信證券旗下華夏基金初步詢價股數達2.97億股,占網下擬發行總量15億股的19.8%,多數報出了4.9元的詢價,高于4.5元的發行價;分銷商控制的基金同樣有“捧場”行為。
如果僅聽王林一家之言,或許基金業的一些違規行為將被縱容,有關基金業政策的制定、出臺和執行,就可能走偏、而只顧及少數人的利益,基金業健康發展就將是句空話。要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唯一有效的制約手段就是發揚經濟民主,也就是說,不僅在基金行業,而應在整個股市領域形成這樣一種機制:政策的制定和出臺,需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政策必須反映廣大投資者的心聲或利益訴求,而不能由少數人來閉門造車;有關職能部門對政策的執行,也必須賦予廣大投資者監督權、質詢權。
發揚經濟民主,保護最廣大人民利益,同樣適用在養老金入市這件事上面。從目前情況看,贊成養老金進入股市的應該只是少數人,多數人堅決反對。要決定養老金的去向,就應該傾聽參保人的意見,誰也不能越權擅自決定各省投保人養老金用途,包括上級機關。
當前,有利于廣大投資者的股市政策,比如說強制分紅政策、創業板快速退市制度等,總是拖而不決;而有利于發起人等少數人利益政策的卻能較快提上議事日程,比如說創業板再融資制度卻呼之欲出,這也是漠視股市經濟民主的具體表現。為此理應盡快建立和完善能夠盡快匯集民意、更能反映大多數股民利益訴求的政策決策和出臺機制。可以說,發揚經濟民主,是推動股市走向健康發展軌道的不二選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