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4 01:38:43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黃俊玲 北京報道
每經記者 黃俊玲 北京報道
國內壽險市場的六巨頭——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平洋人壽、人保壽險和泰康人壽,占據壽險市場80%的份額;國內保費規模最大的七大標桿地區——廣東、江蘇、河南、山東、北京、四川和上海,囊括45%的保費收入。
過去的2011年,六大險企的戰績如何?繼上周《每日經濟新聞》獨家發布“2011險企‘勢力’榜”后,本周,我們繼續關注壽險業大公司的動向,揭秘數據背后的市場“密碼”。
中國人壽:失手京滬廣東等地份額上漲
據上周本報發布的“2011險企‘勢力’榜”統計,作為國內壽險市場 “一哥”的中國人壽(601628,SH),2011年在全國壽險市場的份額高達33.28%,較2010年上升1.57個百分點。
不過,通過這次七省(市)的調查顯示,在京、滬兩大城市,中國人壽的“一哥”地位受到動搖,被平安人壽所取代。特別是北京地區,中國人壽不但早已被平安人壽超越,甚至在2010年還被新華人壽趕超,目前只能屈居北京地區“季軍”;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中國人壽在北京地區的份額與新華保險的差距進一步拉大,目前已超過4個百分點,而新華保險北京地區“亞軍”的地位則更加穩固,目前落后排名第一的平安人壽不到1個百分點,大有坐二望一之實力。
當然,值得慶幸的是,中國人壽在京、滬以外的5大壽險市場,全部占據絕對優勢,市場份額基本都在30%以上,遠超對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壽險保費排名第一的廣東(不含深圳)地區,中國人壽份額高達37.5%,且較2010年呈現上漲趨勢。此外,在江蘇、山東等地區,中國人壽市場份額也出現上漲。
銀和證券分析師馬勇在研報中認為,預計2012年全年中國人壽個險新單總體維持在略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該公司保費結構也呈現了去銀保化的趨勢,雖然全年銀保保費下降幅度在主要競爭對手中相對較弱,但由于銀保業務存量占比較高,且沒有得到來自個險渠道的高增長拉動,在渠道結構上看,營銷渠道轉型尚待時日,短期內不會形成保費的有力支撐。另外,銀保渠道占比仍高企,渠道新業務價值預期壓力加大。
平安人壽:奪魁京滬部分地區份額縮水
去年,平安人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取得冠軍寶座,但其在多個省市都出現市場份額下滑的情況,江蘇和山東兩個地區尤其明顯。與2010年相比,2011年平安人壽在江蘇的市場份額下滑了3.39個百分點,排名也由2010年的第二下滑到了第三位;在山東市場,平安人壽市場份額下滑了3.37個百分點,排名更由2010年的第二位直接掉落到2011年的第五位。
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認為,2011年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受銀保新規和銀行攬儲壓力影響,銀保保費呈現大幅負增長,各公司增長重心回歸個險渠道。此外,營銷員增員困難也為個險新單增長帶來挑戰。平安壽險上半年個險新單保費增長尚可,但下半年行業增長又現頹勢。12月單月,平安壽險個險新單增長18%左右,2011年累計同比增長預計5%左右。2012年壽險銷售環境難現改觀,個險渠道的壓力仍將持續,但繼續大幅負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新華保險:表現亮眼壽險第三地位加固
2011年,新華保險與泰康人壽的差距進一步拉大,據新華保險最新公告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新華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近948億元,市場占有率接近10%,市場第三的地位進一步穩固。
值得關注的是,在納入統計的七大地區,新華保險在其中六個地區的市場份額均呈現上漲態勢,最明顯的是北京地區,新華保險2011年在北京實現保費97億元,份額占16.6%,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與北京排名第一的平安人壽保費差距縮小至5億元,市場份額差距不足1個百分點。而新華保險在全國范圍內的市場份額也較2010年提升了1個百分點。
新華保險內部人士認為,2011年作為該公司的上市年、調整年和客戶年,該公司在戰略轉型、合規管理、后援建設等方面的強勢推進,為其業績增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據該人士透露,新華保險在去年的業務做起來比想象中艱難。2011年整個壽險行業發展進入調整期,各公司的業績增長普遍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同時受到銀保90號文的影響,加上公司內部開始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轉型,新華保險的業績一度落入低谷,曾掉到行業第四名的位置。然而,因為新華在行業內率先實施戰略轉型,公司很快就在下半年突圍,逐漸縮小了與同業之間的距離,并在9月份實現反超,從此坐穩了行業第三的位置。
業內人士認為,新華保險分支機構的強大作業能力是拉動業績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據各地保監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新華保險34個分公司級機構當中,北京、湖北、湖南、陜西、吉林等9個市場保費收入位居當地第二,廣東、上海、天津等10個市場的保費收入位居當地第三。
隨著上市后未來償付能力充足率提升,新華保險已開啟新一輪的“版圖擴張”。就在成功上市后的十余天內,新華保險即對外正式宣布進駐深圳市場,完成了全國沿海城市布局。
泰康人壽:上市延后份額不同程度下滑
2011年,泰康人壽全國實現保費收入679億元,市場份額下滑約1個百分點至2011年的7.1%,由于低于人保壽險2011年7.35%的市場份額,泰康人壽在2011年的市場排名也被人保壽險取代,“座次”從2010年的第5位下降到2011年的第6位,其與昔日對手——新華保險的差距更是進一步拉大。
此次的統計顯示,在全國保費排名前七的地區中,泰康人壽的市場份額基本上都出現了下滑。其中,北京下滑了1.69個百分點;四川地區下滑了1.79個百分點,市場排名從第2位掉至第4位;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泰康人壽的業績下滑,其上市計劃也被推遲。2011年是泰康人壽成立15周年,在去年的15周年慶典上,泰康人壽宣布“力爭”三年內實現A+H上市,而此前幾年間,曾數度傳出泰康“即將上市”的消息,如今,其上市時間表再度推后。
太保壽險人保壽險:表現穩定人保壽險躋身前五
相比新華保險、泰康人壽等公司業績出現較大變化,太保壽險和人保壽險2011年表現相對正常,比較平穩。
自2010年起,雖然太保壽險從保費“探花”寶座上跌到第四,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該公司2011年在北京、上海等七大地區的市場份額大多都是上漲的,僅在四川出現略微下滑,在七大地區中上漲最為明顯的是山東,漲幅達到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太保壽險2011年在全國的市場份額較2010年提升了1個百分點。
2011年,人保壽險首次超越泰康保險,拿到第五名的成績,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的七個省(市)數據顯示,人保壽險的市場份額整體變化不大,無論是上漲的地區還是下滑的地區,其市場份額變動都不明顯,如江蘇地區該公司在當地的市場份額上漲了0.22個百分點。當然,人保壽險在全國的市場份額變化也不大,但該公司在2011年同比下滑了0.5個百分點。
六巨頭之外:部分險企去年保費負增長
受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壽險公司2011年的數據表面上并不好看,如在此次調查中,簡單對比2010年保費收入,多家公司的收入似乎都出現了“負增長”。
以六大保險企業之外的太平人壽為例,保監會官網上公布該公司2010年的保費為330億元,而2011年該公司保費收入314億元,同樣的情況也在部分壽險公司上演,特別是一些外資壽險公司表現更為明顯。
對此,某險企不愿具名的人士分析認為,2011年,經歷了銀保新政、銀行加息和調整存準率,全行業的保費增速下滑明顯。再加上新、舊準則的關系,表面看起來,保費增速已經變成了負數。
該人士進一步解釋稱,新會計準則將投資型產品、沒有通過重大保險風險測試的產品剔除在保費收入之外,故新準則的保費“天然”少于舊準則保費;對于投資型產品占主力的公司而言,新準則的調整使其保費收入驟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