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7 01:40:15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靜瑕 發自北京
每經記者 李靜瑕 發自北京
“銀監會‘七不準’這個規定非常嚴格,我們在通知發下來的前幾天就已經擬好內部文件,下發到各個支行了。”某股份制銀行業務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銀監會“七不準”雷厲風行,銀行也對該規定做出了火速反應。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調查,目前各大行、股份制銀行等的信貸業務也已經見不到“融資顧問費”、“財務顧問費”等收費項目。不過,部分銀行卻悄悄推出了普通貸款轉作承兌匯票的融資業務。
某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稱這種方式有變相貸款收費的嫌疑。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企業主身份調查,申請貸款咨詢的時候,部分銀行業務人員給出的也是“綜合利率”作為參考。
貸款轉做承兌匯票
“現在我們這里做貸款,需要1:1的存款。我們可以將貸款做成承兌匯票,比如你要貸款500萬元,你先存500萬元作為保證金存款,我們給你開1000萬的票。”某股份制銀行地方分行信貸業務人員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該業務人員稱,如果企業不適用承兌匯票的,可以將承兌匯票在銀行貼現,企業將承受貼現利率的成本。某城商行信貸業務人員也對記者稱,如果企業需要承兌匯票的話,可以將貸款做成票據。
與上述銀行有相同操作手法的還有另外一家股份制銀行,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企業主身份咨詢小微企業信貸情況的時候,該銀行業務經理也極力給記者推薦“開票”這種貸款方式。如果企業需要貸款500萬元,存入500萬元然后開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
“抵押還是照常抵押,開的票企業如果用得著的話,當然可以省了貼現利率,如果用不了,算下來利率也和正常的貸款利率差不多。唯一不方便的就是,票據半年到期的時候需要到銀行辦一個延期。”該業務經理介紹稱,做該業務的時候,還是需要貸款抵押物作為抵押,銀行需要控制風險敞口。
上述某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稱,銀監會“七不準”的規定封堵了銀行貸款時候的收費,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還是需要提升,因此這種方式是銀行繞過了銀監會的規定,有將貸款收費轉移變相提高貸款利率的嫌疑。
據了解,承兌匯票開具時,銀行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此前,該手續費收取是由政府定價,為0.5‰。日前,銀監會發布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中,承兌匯票的手續費由此前的政府定價改為了市場定價。
“這樣,銀行可以自行定價,也可以增加銀行手續費方面的收入。”該部門負責人表示。
除了手續費的收取,貸款做成承兌匯票也有拉存款的作用,可謂“一舉兩得”。作為貸款1:1的保證金存款,盡管該存款會被收取存款準備金,但也可以作為銀行存款使用。
“銀監會‘七不準’下來之后,的確銀行拉存款的渠道有所封堵,畢竟銀行貸款還是需要存款來支撐。規定對銀行拉存款帶來的壓力很大,銀行繞道承兌匯票做貸款,也是一種應對方式,這也說不上是違規。”該部門負責人稱。
貸款“綜合利率”仍高企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企業信貸咨詢的時候,銀行業務人員在介紹利率水平的時候,多次出現貸款的“綜合利率”“綜合成本”等字眼。
“我們綜合利率在年息13%左右,貸款利率上浮20%左右,再加上票據貼現的利率在6%左右。”上述股份制銀行業務經理告訴記者。目前1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為6.56%,上浮20%到7.89%左右,再加上6%左右的貼現利率,就構成了該行貸款轉為承兌匯票業務企業需要付出的成本。
上述提及的第一家股份制銀行信貸業務人員也表示,小微企業在該行貸款的綜合成本在15%左右,其中也是基準利率只上浮20%,如果不需要承兌匯票的企業依然要承擔7%左右的貼現利率。
記者從多個銀行調查了解到,目前沒有同時計算收費的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幅度均在30%~60%左右,高的也有上浮70%~90%。
“我們貸款利率方面只上浮10%,但是綜合起來,我們銀行和其他銀行的貸款成本相差不多,算下來也在15%。”一家股份制銀行成都分行信貸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目前該行實施貸款先存款,比如貸款300萬元,需要存款600萬元。
該信貸人士稱,“要貸款的話,可以先和親戚朋友借錢存到我們這里,這樣我們在發放貸款方面會有優惠,也快一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咨詢某外資銀行相關分行的情況時,也被告知企業貸款的“綜合利率”在19%~21.5%,會根據與企業詳談的結果來收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